第三步,分节学习,即按套路的演练顺序,把几个动作连接成一组进行学习。分节的原则 是:简单的动作、相似的动作或变化不大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弓步冲拳一弹腿冲 拳——马步冲拳”;衔接性较强的动作可划分为两个小节,如“大跃步前穿——弓步冲拳”;顺 势可接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连击性、节奏性较强的动作 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第四步,分段学习。这一步是以套路中的段落(或趟)为学习单元,把动、节结合成段, 对全段进行完整练习。分段学习要注意动作的连贯、协调和完整。解决好局部的技术、节奏问 题,为整套练习打好基础。练熟一段后再学练另一段。第五步,全套完整练习。完成若干单元即可串连成套进行全套完整练习。这一步的任务是: 熟练套路,要求方向路线正确;功架、步型、手型、眼法、身法等基本正确,并处理好全套动 作的节奏、体力分配、布局的安排等。第六步,巩固提高。这一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和水 平,按照“四击"、“八法”、“十二型”的要求反复练习,逐步地使形体与心意活动结合起来, 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第四节创编武术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顼一、创编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及依据(-)创编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创编套路,首先需要了解套路的基本知识,理解其结构、类型及动作特点等,这样才能使 创编工作更加顺利。武术套路结构套路的内容结构,包括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器械方法结合身体姿态的完整动作;若 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个动作紧密和谐地连接在一起的组合动作;若干个组合连接在一起,一般 由场地这一半场至另一半场的分段动作;以及若干个分段组合成的完整套路。套路中的运行结 构包括开始(即起势)、运行中(即往返段落)、结束(即收势)。套路的内容结构不能脱离各类拳种的风格特点,内容要多样化。套路的运行结构,要注意 起势与收势在位置上安排的统一性。运行中的路线变化要充分适应演练对象的需要。武术套路类型(1) 规定套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及方向性。如在规定套路中有的是着重于统一动作规范及风格特点,有 的是着重提倡一些被人们忽略了的即主要而又难做的技术内容,有的则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 平及引导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方向,还有的是为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2) 传统套路具备本拳种的风格特点和主要内容,从而保留、继承其传统性。(3) 长拳自选套路首先要具备规则中所规定的内容、组别,另外要充分地考虑到演练对象的性格和身体素质 等特点,一般来说它代表着竞技武术的发展状态。(4) 普及性套路简单、易学、易推广,其目的是为较低水平武术爱好者提供练习,起到扩大对武术的宣传 及全民健身的作用。(5) 教学套路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主要内容较全面,把各类动作内容清晰、均匀地分布于各个组合及 段落中。体现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可以体现动作左右前后及动作路线变 化的对称性。武术动作特点在整个套路中有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动作,而每个动作的不同特点反映出各种不同的运动 形式。动:一般指动作的过程。静:一般主要指停滞半秒钟至2秒钟的定势动作。快:多体现于手法、腿法、步法及器械方法等内容动作。慢:主要体现于蓄劲及柔和的身法等动作。多体现于进攻性的发力动作。柔:以体现防守、身法、化劲等动作。转:指摆、扣、碾转等步法带动身体移动及腰部的拧转的动作。折:主要体现于上体的前俯、后仰、侧倾等动作。起:体现于腰身及下肢的向上伸展为主的动作。伏:体现于下蹲等重心下降等动作。站:主要体现于两腿伸直的站立动作等。立:主要体现于单腿支撑等动作。(二)武术套路创编依据创编套路一定要依据任务的不同、对象特点的不同,在动作结构、技术内容及特点上有所 不同。依据武术套路的自身特点,才能使其不脱离正确的创编轨道。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 法则,从而提高演练水平及体现其艺术性特征。依据武术套路的自身特点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从而构 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根本的特点也只有一个,就是动作的技击含义。 因此,在创编武术套路时,不能一味地为了快速完成动作而使运行中的手法、步法、器械的方 法等太随意,而无甚章法。在动作组合的编排上,要体现声东击西、左顾右盼、指上打下等机 智灵敏、变换多样的攻防技击意识。另外,武术中的动作内容包括动静、快慢、刚柔、起伏等运动形式。如武术演练要求“动 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 风,缓如鹰”。这些以形喻势的拳论要诀又要求将快与慢、动与静、起与落、轻与重等一对对在 运动形式中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协调连接在一起,这种结合越巧妙,对比度就越强,其技术风 格特点也就体现得越加突出。依据不同任务及演练对象的特点套路创编要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去进行,否则就会无的放矢,事 倍功半。群众性的普及套路要易学、易会、易练,路线变化较简单,运动负荷不宜太大等。在 创编竞赛用的自选套路时,要考虑到规则的要求、演练对象本身的技术风格特点,以及不同的 身体条件和生理特征。如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认识到太极拳是一项健身性极强,而且无论身体强弱、老少皆宜 的运动形式时,为了达到推广及增进全民健康的目的,国家召集了专家,在杨式传统太极拳的 基础上,创编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其内容突出基本方法,内容简练,路线简捷,而且 动作由简到繁、由浅至深,每个组合及分段都安排有核心内容,重点突出。又如四十八式太极拳,其用意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的基础上,使练习者向更高的技术 层次发展。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比较充实,运行路线除直线外,还增加了曲线、弧线、斜线 等,从而布满全场。其套路内容在保持每个组合及分段都有重点内容突出外,其内容及路线均具有对称性。以上套路都是创编较为成功的教学及推广套路。在创编自选套路时,要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如柔韧性较好的运动员,要多选择舒展大方、体现身法及造型的动作;速度较快、力量较 强的运动员,要多选择勇猛、快速及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个子小且协调性较强的运动员, 要多选择小巧、灵活及多变的动作和动作组合;柔韧性好而且控制能力较强的运动员,要选择 些难度较大的控腿、插腿平衡等动作。另外,还要根据年龄特点区别对待。以儿童少年为对象所创编的套路,要多选择起伏、转 折、快速多变的内容,以体现其机灵、活泼;对年龄较大较成熟的运动员,要选择一些劲力突 出及运用身法等类型的动作,以体现其扎实的功力及多彩的韵味等。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运用形式规律创造美的形象的经验总结。整齐、层次、和谐、对比、均 衡、节奏、多样和统一等都是形式美的表现式。在创编套路时必须遵循这一美学规律,才能 更充分地体现出武术动作及套路的优美及艺术性特征。在编排套路动作时,对整套动作难度的 分布、高潮的出现要有合理严谨的布局和有层次的发展,通过快慢节奏、刚柔力度、高低起伏 和幅度大小等对比手法进一步表现出每个动作的特点,犹如一首完整激昂的乐曲,起伏跌宕。 另外,还要遵循技击规律,注意虚实、开合、攻防、进退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 回转折。在创编时还要注意动作的多样化及生动性、身体动作与器械方法上的和谐统一,使之 整个动作更加协调完整。武术动作是很讲究动作姿势的。拳谚中说:“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武术中讲究“五体称”。 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 扣翘绷,无一处松软,以呈现出一副健美之势。

浏览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