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摔由拧法构成,拧法的实现就是拧,由闪、把、搀、掰、靠、弹等六部分构成,其 拧摔过程由出拧、着拧、收拧构成。其内容较多,摔法简便利索,是中国武术摔攻技 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动作难度较小,但具有超常的攻击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拧在 中国武学中的构造是比较特殊、奇巧、规范的,是以上肢把持对手为主、下肢远端固
定为辅使对手倒地的摔攻运动。
(三)拧的特性
拧摔属水,也就是说拧摔无处不在。其不仅具有较大的上盘搅和力、把持力、封 堵力,而且具有较大的着附性、干扰性、破坏性,更为厉害的是拧的闪、把、搀、掰、 靠、弹功能,是武术攻守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
一般来讲,摔技拧攻付出的能量比其他任何的摔法都要小一些,而对对手的瞬 间攻击是比较强悍的,且对自己的稳定支撑影响较小。所以说,合理开展拧摔运动 对人体瞬间的感悟改善,对人体位觉的整体调节,对身心迅捷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比 较明显。
(四)影响拧跌运动的因素
影响摔技拧跌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 巧、照制等一般的因素外,主要是拧的寸劲把握、力度把持、技巧拿捏和手足的巧妙 配合以及抓拿能力、得手能力、得劲能力、得力能力、得势能力的有机结合。
(五)拧的功能
拧摔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出色的拧转功能即在攻击中使对手在散失稳定支撑 的瞬间而迅捷倒地;其次是拧摔对修炼者心、身、神功能的提升,不仅会使修炼者的 意、志、胆、识、情、欲得以发泄,还会使自己的精、气、神、血、津、液得以畅通洪三是 拧摔对修炼者平衡功能的提升,其不仅能提高自己正确认识人体稳定支撑的水平, 而且对自己各空间的把持能力、自动化、适应能力以及肢节控制、附着、锁定等能力 的培养、维持、提高有着不可低估、或略、怀疑的作用。
(六)拧跌运动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拧跌运动,除可使上肢、下肢、躯干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 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使 自己的拧别旋转扭动水平得以提高,骨关节牢固性加强,承受力增强。
(七)拧摔间法
拧摔间法由拧摔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拧法之间,是拧摔运动的外环境,具 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破坏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紧密相连。此外,拧 摔间法在拧法运动中不仅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拨乱反正的功效,也具有维护、 协助、扶持攻击拧法的作用,还具有周旋、融会、贯通攻守拧法的作用,更具有转化、 运化、攻守拧法的作用。是武术攻守运动所不可缺失的运动动作技术。
第四节摔技技法解析
摔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较为柔狠、和毒、善恶的运动攻击系统,是比较容易拿 捏、把控、招呼的攻守运动技术,由许多手足、腿胯、臂膀、臀腰、肩背的武术功夫组 成,是摔倒、跤倒、跌倒对手的功夫配伍,是搅和、骚扰、周旋对手的功夫组合,是出 手、着手、下手比较随意的一种功夫排列。
一、摔技简介
摔技又名近打、近摔又称摔跤、跌跤,俗称挠羊赛,是武家在摸爬滚打、死缠烂 斗、搂抱角力攻守中逐渐形成的致对手倒地的攻击技术。它是武家在利用手足、腿 胯、臂膀、臀腰、肩背等功力开展实质性攻击的方法技巧积累,是武家在难以回避且 漫长的搏摔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总结而成的摔打知识,是以摔倒对手为主体 的武术运动技术。
(一)摔技渊源
武术运动中的摔是人类极为原始的一种攻守形式,是人类攻守本能的一种正 常应对,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攻守本领。所以说,武术摔打技术的起源问题,是人类起 源、存活、立足、发展的一个古老问题。
纵观武术摔技的发展,摔技是人类攻守本能升华的结果,在武术九技中排行第 三,是摔倒、跤倒、跌倒对手的核心技术,在中国北方的武术攻守对抗中占有非常显 赫的地位。横观武学摔理的内涵,中国武学家对摔倒、跤倒、跌倒等核心技术的动 理、动象、动法、攻守、对抗、作战、战略、战术、战法等,都有着极为宝贵、现实、丰富 的详细记载,尤其对摔技攻守的认识,是更为深刻而古典老道的。据中国武家的口 碑传承,远在五千年前的黄帝修德、振兵(即振兴武术)、治气过程中,治气所遵循 的基本章法就已经是恰到好处的摔攻、跤攻、跌攻了。
(二)摔技形成
最古老的武术摔攻、跤攻、跌攻较量,就是人与人摔攻功夫、跤攻功夫、跌攻功 夫的较量,这些功夫彼此有分工地完成着人与人摔技的攻守对抗。由于武术摔技中 的摔攻、跤攻、跌攻,在功力、形式、作用上的不同,引起了摔技进攻形式、结构、运动 路线上的变化、运化、转化差异。因此在临阵攻守中,许多形式、结构、功力相近的 摔、跌、跤功夫以它们之间的间运紧密地集合在一起,构成了武术摔攻技术的基本 照法;几种不同照法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章法的摔技招法;几种招法依次配合 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执行连续摔技攻守的制、趟、段;这些制、趟、段最终构成了以 摔、跌、跤技术为主体的武术攻守套路。
(三)攻守实质
摔技即武术摔攻技术,摔技技法即用来完成摔攻技术的方法,是以手足、腿脚、 臂膀、臀腰、肩背等功夫为主体的攻守进退,是以跤架为支撑、步法为周旋、抓法为 把控、逮法为抢势、手法为运化、跤绊为骚扰、摔法为根本、战略为依托、战术为前提 与对手直接或间接而摔的武术运动形式。它由措摔技法、扛摔技法、脚摔技法、蹶摔 技法、操摔技法、拧摔技法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自己手足、腿脚、臂膀、臀腰、肩 背等的巧妙配合使对手倒地和破坏对手阵脚、克制对手踢打、搅和对手攻守以及改 善自己攻守的被动局面等。
(四)摔技主体
摔技由摔攻、跌攻、跤攻构成;摔攻由措摔技法、扛摔技法组成;跌攻由脚摔技 法、蹶摔技法组成;跤攻由操摔技法、拧摔技法组成。其中,措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 在利用自身肢节和改造自我功力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且在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 措法攻守的经验、教训、方法、手段、技巧、策略。扛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自身 肢节和改造自我功力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且在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扛法攻守的 经验、教训、方法、手段、技巧、策略。脚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自身肢节和改造 自我功力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且在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脚法攻守的经验、教训、 方法、手段、技巧、策略。蹶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自身肢节和改造自我功力过 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且在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厥法攻守的经验、教训、方法、手段、 技巧、策略。操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自身肢节和改造自我功力过程中所积累 起来的且在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操法攻守的经验、教训、方法、手段、技巧、策略。 拧摔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自身肢节和改造自我功力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且在 搏摔厮杀中体现出来的拧法攻守的经验、教训、方法、手段、技巧、策略。
(五)研究范围
武术摔技技法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古今武学中常见摔、跤、跌等摔攻技 术上。具体包括措摔技术、扛摔技术、脚摔技术、蹶摔技术、操摔技术、拧摔技术和摔 倒技术、跤倒技术、跌倒技术、栽倒技术、躺倒技术、势倒技术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 技巧与技巧之间、技法与技法之间相互合理联合、配合、组合等摔技运动间法,在摔 技攻守、娱乐、保健中的作用,在摔技锻炼、康复、修炼中的效果。
二、摔技流程
摔技流程即摔技学习、掌握、应用的具体流程,由动因、格理、作战等三个方面 组成。在临阵摔技攻守实践中,任何摔打性的攻守,都必须清晰认识其生成的动因、 格理、作战,只有清楚开展摔攻的动因、格理、作战,才能在摔技对抗中做到合情、合 理、合法把持,才能在摔技攻守中做到有分寸、有尺度、有火候的拿捏,达到预计的 摔攻目的。
(一)摔技动因
动是动物的天性,摔是人类攻守的必然。动因是指致对手摔倒在地的根本原 因、缘由、道理,是开展摔技攻守所首先应该明白的事情。一般来讲,世人之所以学 练摔攻技术,就是为了在矛盾、斗争、攻守产生之际而得到迎刃而解,就是在摔倒、 跌倒、跤倒过程中不至于造成自己的损伤、骨折、残废。不过从中国武学角度来讲, 开展摔技的动因,归纳起来有教育、比赛、发泄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教育如果用黄帝的话来讲,那就是治气,即通过摔技对抗使对手的五气即怒 气、脾气、痞气、邪气、恶气得以根本性的治理。这种治理是无伤害的实力对抗,是最 富有诗意且十分到位的训教,是最体面、最有效、最具体的训练,是最完整、最全面、 最系统的教育。
另外,比赛是人类求胜欲望的表现形式,是施展自己功夫、技艺、招制的机遇, 是成人、成才、成龙的检验过程。发泄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必须,是人类所聚能量 的一种释放,是修德、振兵、治气的必然过程。
浏览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