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人类整体生存方式的文化却可以是更为本根的东西;文化是经济活动的内在 灵魂而不是外部包装。所谓“经济”和“文化”,分别都包含有很多不同的层面。“经济是基础”,只是 泛指社会物质生产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而并不是特指某些具体商贸活动特 别是其中的赚钱行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根源。“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同 样是泛指人类生存总会采取某种“样式”而表现为一定的“文化形态”,而并 不特指某种具体的文化形态或文化活动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唯一”发展方式。就 本文所论主旨而言,武术文化完全可以作为人们文化交往的一个载体,然而却 不应该和不可以无条件地变成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以偏概全地斤斤眼前某种 利润冲动,让人变成金钱的奴隶和赚钱机器,可能正是当下人类劳动异化的表 现形式。我们必须明白,发展文化的着眼点应当是人,而人只有在超越了眼前 功利并进入自由状态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并发挥自身的文化创造力量。

<本文原为2004 * 10月日在木德庆本行的项项体 •方孔子文化国际学术站衬会"入也论文,摩羌弄氏有直核计论 武未文化.但因为本书主题相关,故借过来农作修订弄加上武未 文化内宦而编入本书。)

中国传检武术文化论稿

方法特点——中国传统武术的有机整体观

“有机整体”观是东方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把宇宙间万事 万物都看作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由此跟西方式“机械分解”还原论的宇宙观 和方法论形成明显的对照。中国式有机整体观的理论基础是元气论。所谓阴阳 对待、五行生克、八卦变换等,不外乎这一气流行中的运转状态和机制。这种 理论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生生化化、连续不断的世界图 景。这里所谓“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是事物内部的功能性描述,反 映一个农业社会的操作状况。而近代工业生产,则是运用机械力学规律,通过 机器加工各种原材料来获得效益。这时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人为的生产环境,机 械的运转是由外力推动有一定结构的机器部件通过位置移动而实现的。机器是 人设计的,它运转中的各种细节都是预先确定并在意料之中的。

东方式整体思维方法突出直观体悟、全面把握,喜欢从天地万物的一体“大 全”出发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淮南子•精神训》有云:“夫天地运而相通,万 物总而为一。”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事事物物都是以一定方式 “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就构成传统武术的各种因素来说,天、地、人 三界,有生、无生两类,心、身、内、外之际,敌、我、友和周围环境条件(包 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还有人、财、物和相应的潜在社会背景,都相 互依赖形成统一的整体,难以划分出严格的界限;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网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生息消长、变换转化、功能代偿,有如同一机体 不同器官的互补作用;而旦这个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个机 体的特质和面貌。所谓“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感应相通”和自身的“体 用一如”,就是对这种有机统一性的简单表达。

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人为”的事物、事件和事象,其有机整体观是从 “万物一体”和“天人合一”的前提设定出发的,而它的个体实现方式,则是 武术家“身心合一”、“体用一如”的操作方式。

先要从整体上考虑中国人 解,研究中国人特有的宇宙 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武术事、医学、教育、艺术、社会结构、民间风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各个方 面的关系;再次,要考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武术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关系,个人演练时要考虑季节、气候、时辰、地区、场所、方位跟个体 气血运行和个人生活习性的关系;最后,即使在个体纯技术操作上也要考虑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讲究上下相随、前 后相连、内外相合、左右相应,考虑各种不同技术手段的互相搭配和整合。

在这里,我们以技击为例,并用西方拳击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具体看看 中国武术在技术操作上,到底是如何在考虑自身内外各个不同方面的协调整合 的同时还考虑跟敌手各个不同方面的生克应答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利用。我们知 道,西方拳击所分析使用的概念,是力量、速度、距离、时间;这些都是个体、单 向、线性、可分析量化的构成论范畴,带有明显的原子论和机械论色彩。它所 涉及力量、速度、距离、时间,都是个体自身运动的产物,可以用仪器准确地 测量出来。基于“竞技运动”关于“公平竞争”的前提设定,在技术相同、条 件约束和规范制衡的条件下,当然也需要考虑整体性的战略和战术,运用相关 的心理因素,但胜出的基本因素归结起来不外就是自身对力量、速度、时间、距 离的把握,由此讲求相同条件下的“更高、更快、更强”;但问题是在没有约 束的复杂条件下,胜负同样只会简单地取决于我方某些方面的单一因素吗?

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性质并不是什么公平竞争的“竞技运动”,而是不能 选择敌人的综合实用技术,它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条件大体相同状况下的 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条件完全不同情况下的“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它 所关注的是怎样“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而不是在规定好的范围内 搞实力抗衡,而且其应用也不限定在技击方面。它所使用的概念,是功夫、劲路、态 势、时机;这都是综合、多向、非线性和不可分析量化的关系性和功能性范畴,带 有明显的元气论和系统论色彩。它所说的功夫,有力量的因素而不能归结为力 量,有技术的因素也不能归结为技术;它包含了整个练功过程,即包含了力量 和技术在内的人和环境的双向发展,包含了练功者的智慧、道德、个性特征、应 变能力和心性修养,包含了天地精华的摄取和环境条件的利用,具有外部天时、地 者的用力方式,敌我双方活力对抗所形成的力学结构,及其在一定环境下的意 义和可能。它所说的态势,则是活力对抗的博弈学概念,强调随机性、偶然性 和可能性而不是普遍性、绝对性和必然性,强调演化的不可逆性而不是可重复性; 它在生死搏斗中无头可回和无路可退。所以必须在事前有极为清醒的估计预判; 如失败后周围各种条件必然重构,这就绝对地丧失搏斗前所具有的全部可能。它 所说的时机,跟拳击所说的时间具有很不一样的内涵:时间就是牛顿所说的绝 对时空,而时机一方面是别无选择和可遇而不可求的,另一方面又是通过人的 主体选择的,在舍己从人的形式下,具有某种主体选择、主体控制和主体操作 意义。这一切都具有跟西方拳击极不相同的方法论特征。

 

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指出:“很久前生机论就在古老的体育场或体育馆与 机械论作斗争,这种斗争又延续到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之间。但这是相当太极拳 式的。因为很显然,有机体的不同综合层次,只有在与层次以上和层次以下有 关时,才获得其全部意义。所有生命体直至最高层次的性质与行为,一定内含 在组成它们的质子与电子内。当然如果你只知道质子与电子,而对最高层次的 综合与组织一无所知,那肯定不可能预言它们会是什么样的。”他这里用太极 拳来说明东方式的有机整体观,应是十分精到的。

<本文原、是笔者待发表的未完成著作《太极奉•死文化论》 书稿第间辛的一个•,)、节,为及对朋友豹稿,曹摘泉出耒发表在《体• 甫文丸》2"年第2圳。收入本书时#别饲句欢有润饰。)

劲力典型一试谈太极拳的劲路系统

——§——

武术操作的核心是劲力(即“生命能量”)的合理运用;如果没有一定劲力 的支撑,不但所有招式动作无法完成,而且所有操作目的也无从达到。太极拳 运作讲究“大松大柔”的“用意不用力”,但这并不意味它根本没有生命能量 的运行和消耗,而是强调必须超越传统那些不合理的用力方式,“化去各种拙 力”,实现生命能量的节用、巧用、妙用和善用,并由此走出恃强凌弱、弱肉 强食的丛林法则,开拓一个以弱对强、以柔克刚的进化新天地。就物理学意义 而言,它的攻守进退、虚实刚柔、以静待动、后发先至,仍然是力的关系状态; 它的引化拿发、蓄而后发、节节松开、节节贯串,也是力的操作方式;它的引 进落空、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小制大,则是力的作用效应。太极拳反对霸 蛮笨拙的实力抗衡,追求精巧奇妙的力学效应;其基本内涵则是怎样在一个对 抗中的多维非线性动力系统中,去维持自己的平衡和破坏对手的平衡。

浏览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