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作为与中医一脉相承,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卦掌,其养生的一项是要调理体内阴阳五行,通过练习走圈等一些功法,使体内阴气阳气不至其中一方独大简单概括,就是“和谐”二字。如果把体内的五脏即五行[金(肺)、木 (肝)、水(肾)、火(心)和土 (脾)]当成五兄弟,八卦的练功就是要让这五兄弟姐妹既相互扶助,和谐发展(是为相生),又相互提醒监督,不要犯错(是为相克)。这样身体这个大家庭才能和睦壮大。还有,八卦走转功在调理身体方面的特点,就是不管你五脏哪一脏出现问题,不管你气血、筋骨出了哪方面问题,练习后身体都能阴阳调和,正气强盛。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能直接把问题治好。如果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结合练习八卦走转功,会比单独的吃药治疗要强得多。

关于八卦走转功的养生原理我就简单说这些,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展开说,例如如何治疗肾虚,如何保持青春、延年益寿等。其实以上说的都还是最初步练习就能达到的功效,是我们从练习八卦走转功所能取得的功效中,实现起来是最容易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想事业生活真正的发展好,那就请来学习原生态的内家拳一一八卦走转功良好的身体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之一

第七节 松溪派太极拳的养生保健疗法

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 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创编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式中的技击与养生价值极高。此拳术深蕴擒跌闭穴和反筋背骨之术,许多技法都可以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 拳经三十二势》中得到印证。因此习练此拳术对于正确领悟以及探究原始的内家拳理都会有所帮助。松溪太极拳具有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的显著特点,既可快演,亦可慢练,既可单演,亦可套路,既可用于技击,亦可用于养生健身,特别适宜于不同层次的爱好者研习。

一、手部太极养生小功法

如今是信息时代,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不可避免地要长时间和电脑鼠标打交道。但是,再科技的电脑桌椅搭配,再完美的鼠标人体工程学设计,都无法有效地改善电脑使用者的疲劳与对身体的损害。大多数电脑工作者们,因使用电脑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大体可以归结为:手指肌肉痉挛;手腕僵硬乏力,灵活性功能障碍;掌心拘谨、灼热;肘关节酸胀疼痛;等等。这些不适的感觉甚至蔓延至肩关节、腰部及颈部。中国传统养生法强调“天人合一”的关系,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疾病的处理方法,也应相应地有针对性的养生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有人自然会说,加强体育锻炼不就行了吗?诚然, 体育运动对加强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是非常有效的。许多体质虚弱的人通过爬山跑步、游泳打球等体育运动,身体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从传统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那毕竟只是“运动”而不是“养生”。“运动”与“养生”在本质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的养生修炼,相对于一般的体育运动而言,更为系统, 更为内敛,也更加注重身心的合一,是一套内外相互融合,外因与内因同时起作用的科学体系。它并不排斥一般的体育运动,但它并非是一种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它因人、因病、因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身心状况、体质羸弱程度、病理缘由都是不同的,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锻炼,同时再配合食疗、按 摩、现代体育运动等方面的综合调理,才能够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下面简单介 绍松溪太极拳套路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养生保健练法。

下面介绍的两种手部养生方法虽然简单,但较为实用,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去锻炼,见缝插针有个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不过,这些养生方法也不会像外科手术一样立竿见影,一般得在一个星期之后,才会产生效果。

练习方法:

1.可以站立行功,也可以坐着行功,保持自然放松,尤其放松肩、颈、肘、腕、 指等受害关节,双手抬至胸前高度,松弛的使十指相交,相互插入(每指入指缝);缓慢拔出十指,速度不宜过快,手指与手指自然摩擦,不可用力夹紧,微微用力, 反复多次即可,目标要使手指问手腕等处发热,促使其手部血液循环。

2.第二种方法同样很简单,电脑桌前,工作的间隙,左手手心向上,放在腿上,或者悬空置于体前都可以,右手的手背及手指拍打左手掌,速度力量要适中,不宜太过用力;而后,右手旋转,掌心拍左手手背,如此一反一正为一组,拍20次左右即可,左右手反复练习3组左右,效果以手指手背手心发热为好。

二、足部太极养生功法

足部养生在中医文化中,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部养生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最,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他人 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渝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黄帝内经》中讲:“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医理论讲,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和脚跟,其中以脚跟为“四根之本”。脚部穴位在人体上的反射区很多,经常按摩脚,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可调节身体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对一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能达到祛病健身之效。尤其脚底按摩对慢性病病人的好处更大,如失眠、体质虚弱者等,只要坚持长期进行脚底按摩,疗效十分显著。

既然脚步穴位反射区很多,如何才能准确判断脚部对应的人体部位昵?这里也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只要记住,脚趾头对应我们的头部;往下,前脚掌对应我们人的胸部;往下,脚底的中部,对应我们人的腹部,腹部有胃、肠、胰、肝胆、 脾、肾等器官;再往下,脚跟部分,对应我们人的盆腔,有生殖器官、膀胱、尿道等; 最后双脚的内侧,对应于人的脊椎;外侧对应于肩膝。人的脚部聚集了大量的神经和血管,即使不懂按摩和穴位的人,只要生活中坚持温水泡脚、适度按摩等方法,也会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然而在治疗疾病上,脚底按摩则是以舒筋活络为主要目的,往往是通过刺激脚底与脚侧的点、线、带和区,不只是单纯按摩脚底反射区。此外,按摩时,并不代表越疼越应该用力,当病人感觉无法忍受的疼痛,将双脚反射性地缩回去时,就表示按摩力度过大,需要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在做脚底按摩时,要点到为止。而患糖尿病患者、肾脏患者(严重的肾脏患者除外)则应该经常接受脚底按摩。

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一种可以在家里用,另一种则随处可以用。

练习方法:

1.取一根光滑擀面杖,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桃木材质的,从脚跟开始滚动向脚趾推,这样一反一正为1下,做36下。也有人主张把木棒放于地下,用脚来回滚搓,活动脚部,使脚部各个穴位得以按摩。用此方法之前,最好能用温水泡完脚之后再进行锻炼,效果更佳。

2.另外介绍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可以在办公室工作之时,或坐地铁、汽车时都可以进行锻炼。在坐到凳了上时,身体保持正直,竖项虚顶,松肩坠肘,此时双脚脚掌始终不离地面,两脚脚跟抬起,轻抬快落,但落足要轻,主要是活动膝关节和足部。能够一次做3分钟左右,足部就会有一种发热发胀之感,加速足部血液循环。方法简单,读者可以一试。

浏览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