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字季晟,隋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将 领。长孙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隋书・长 孙晟列传》)。北周时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 每次共同驰射,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长孙晟18岁时为司卫上 ±o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 携其手并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 将,非此子邪”(《隋书・长孙晟列传》18岁的时候长孙晟在北 周中任司卫上土。《北史・长孙晟传》记载说,长孙晟当时由于骑 射功夫特别出众。突厥人十分害怕他,说他拉弓的声音就和天上 打雷一样,他骑马的速度就和闪电一样快(“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见其走马,谓为闪电长孙晟在其一生中,同突厥交往达20余年,虽未指挥过大的 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促进 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从根本 上就是毁于长孙晟之手,此功非常人所能及也有一次摄图和长孙晟一起打猎,他们看到天上有两只大雕正 在争夺一块肉,摄图给了长孙晟两支箭,让他把大雕给射下来。长 孙晟等到两只大雕为了争夺肉纠缠到一起的时候,射出一箭,把两 只大雕一起射了下来。摄图十分高兴,让身边的贵族子弟,多和长 孙晟学习射箭的本领(《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典故。“军神”——李靖 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 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 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 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铳、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 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 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 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 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 业求取富贵J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 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 啊。”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 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 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 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今山西朔县东)丞,在李渊帐下和突 厥作战。这时,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 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柘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 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 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 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 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 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 要被斩时,大声疾呼:“您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 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 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 幕府,用做三卫。李靖才兼文武,出将人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 功。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 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 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 《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 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28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 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 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 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 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李勃而已。及 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 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靖。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 李靖亦位列其中。“无敌神人”——李元霸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全传》虚构的人物。 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一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 子,母窦皇后,隋朝大业十年(614年)英年早逝,年方16,并无儿 女。被唐高祖李渊追封为卫怀王。在小说中为隋唐第一条好汉, 盖世无敌。后来以唐太宗(当时还是秦王)第四子李泰为越王,改以西平 王李琼之子李保定做李玄霸的后嗣(李泰归宗),李保定死而无子, 玄霸这一支的封国也就正式被削除了。《说唐演义全传》中,李元霸即李玄霸,为避讳康熙(玄炸)名, 小说中改玄为元,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 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 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打死各路反王大将 50余员,军士不计其数。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 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 雨霹雳之中。“二门神”—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 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 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 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 能在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 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翼国公。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人凌 烟阁。隋大业八年(612年),卢明月于下邳造反,众有十万,秦琼跟 随齐郡通守张须陀率领数万人前往征讨。张须陀在离卢明月六七 里处扎营,与卢明月相持了几十天,粮草不足。张须陀对将士们 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这时他们大本营必然空 虚,若是我们能有人率领一千人前去袭击,一定能出奇制胜。但是 这种行动非常凶险,你们谁敢去。”众将没人敢去,只有秦琼和罗士 信请战。张须陀于是让秦琼和罗士信各领兵千人在芦苇间埋伏, 自己率领大军撤退。卢明月果然率军来追,秦琼罗士信率兵趁机 偷袭,纵火烧掉卢明月军30多个营寨。卢明月得知大本营被偷 袭,率军回去救援,张须陀又率领大军转头反击,大破卢明月,卢明 月仅率领百余骑兵逃亡。秦琼和罗士信因此战而远近闻名。民间过年时贴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即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 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恭的画像。据传,唐朝开国年间,泾河龙王为 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 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 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 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 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 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 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 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铜者 即是秦琼,执鞭者是尉迟恭。这个典故是小说西游记里的重要 情节。尉迟恭 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侯 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纯朴忠厚, 勇武善战,一生戎马俊像,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 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尉迟恭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 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 督,谥日忠武,陪葬昭陵。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 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 是“门神”的原型。
浏览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