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 曹县东北)人。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 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 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 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 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 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 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 七十二将之一。“战国四杰”——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白起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眉B(今陕西眉县)人。 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 李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和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统帅。白起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都郢(今湖北荆州西北),长平 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 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 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 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 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 国,老死于寿春。李牧 战国末年赵将。官至赵国相、大将,受封赵国武安君。 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次败仗。李牧的生平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 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 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公元前233年,率军攻秦,在肥大 败秦军,得武安君的封号。后因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而被杀死, 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战国末年秦将,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 人,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侍奉秦王(秦始皇)。公元前236年, 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阈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 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 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阕 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 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 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 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 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 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举天下而攻之”——乐毅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 乐羊后裔。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 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 齐国,先后攻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 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因功封于昌国,号昌国君。后因受燕 惠王中齐反间计,出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望诸君。后死于赵国。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 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围魏救赵”——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 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故称孙膑, 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载回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 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 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 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 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 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师尚父”——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周代齐国的 始祖。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 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 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 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土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 “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 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 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那海曲,太公望所 山”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 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 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一 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 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 家宗师”。“马服君”——赵奢赵奢 战国时赵将。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八将领之 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公元前324年一公元前299年)到赵孝 成王(公元前265年一公元前245年)时期,享年60余岁。初为田 部吏,执法无私,由平原君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为将, 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部属。熟谙兵法,尤重灵活 运用。常诫其子赵括不可满足于纸上谈兵。赵奢以出奇制胜闻 名,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赐号马服君。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阈与,他领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以 急行军赶往,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封马服君。赵奢死后,赵王为追念他为赵国所建立的功绩,厚葬于邯郸附 近的西山,时人称之为“马服君”。其子孙以马为姓,东汉名将伏波 将军马援即为其后。第二章秦汉三国两晋时期的武术人物“大秦旋风”——蒙恬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 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相传他以兔毛 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 人。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瞥为秦国名将,事秦 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 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 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蒙恬 由于家世的关系,被封为秦国将领,跟随大将王贲率军攻打齐国, 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齐都临淄。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于众 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 蒙恬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 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 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收复河套地区,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 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华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 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的将军,只有项羽一人。项羽名籍,字羽, 秦末重要的反秦将领,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祖父项燕是战国 末年楚国的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项羽幼年学武,力能举鼎。多 次率大兵出征,身先士卒,千军万马中杀得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 境,常有敌将闻声而退。楚汉战争中,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 固镇东北,沱河南岸),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军心大 散,被汉军十面埋伏,死伤大半。项羽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 陵迷失道路,复至乌江,敌兵追到。项羽迎天大吼,回身死战,以一 把紫铜弯刀砍杀60多名汉军大将、数以百计的兵士。奈何汉军人 数众多,将其团团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扔掉早已砍断的弯刀,拔 剑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畔。被后世赞誉为“西楚霸王”。
浏览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