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

武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即教师有目的、有计 划地向学生传授各种技术、技能,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 与思维活动相结合,逐步掌握这些技术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但是武术教学又有其本身独具的 特点。

(一)注重直观教学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量 的。这是由于武术项目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学生来讲首先遇到 “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乃至对 练套路均由数十个动作组成。这些动作结构各不相同,左右不 对称,且很少重复出现。二是运动方向、路线变化多。运动中 人体的方位、方向变化以及人体局部运动的起止路线的不断变 化,形成了往返折迭,左旋右转,复杂多变的路线和位移。三 是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做好每一个动作不仅要求手、 眼、身、步符合规格,还要求与内在的精、气、神、意高度配 合。此外还有动作前后衔接、节奏等技巧的处理等,这就给教 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反复大量的示 范才能解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直观形象的演示,进行正确的示范。正 确、优美、富于气势的示范,不仅达到良好的示范效果,还可 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武术技术录像、光盘以 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属于直观性教学,可以作为 武术教学的辅助方法。

(二)强调动作规格

动作规格是武术动作的质量标准。使学生规范地掌握动作 是教学的目的,也是衡量学生技术掌握优劣的主要方面。因此, 中学武术教学,不论是基本功、基本技术还是套路都要强调动 作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动作的架势结构、运动方向、 运行路线、发力时间、特点以及手眼的配合、动作之间的衔接 都要示范正确、讲解清楚,以便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 准确地学会动作。

(三)突出劲力和精神的表现

教学中除了强调动作规格外,还要突出劲力和精神的表现, 这也是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所在。劲力是指运动中的用 力。不同拳种或相同拳种中的不同动作其劲力要求也不同,一 般地讲:劲力有刚有柔,发劲要求顺达而有力,忌用僵劲硬力。 如做长拳冲拳、推掌、弹踢等动作时,都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 即爆发力,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并做到意识和气息配 合动作发力。精神是指练拳中的神情和意识。练拳时首先作到精神饱满、 神情贯注,并与外在富于气式的动作相结合而表现出来。教学 中通过教师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攻防动 作的理解,以表现出攻防意识。精神不只是表现在脸上,还要 体现在攻防动作中,通过动作的表达突出精神。

(四)结合攻防进行讲解示范

武术套路中有许多攻防动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攻防动 作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 理解,以尽快地学会动作。因为攻防往往是动作规格的依据, 对于学生正确完成动作至关重要。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攻防技术。

 

 

第二节 武术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步骤

一、武术套路教学的阶段

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武术技术的 内在联系,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和基 础套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学会动作,掌握动作 规格。

第二阶段: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掌握器械套路,不 但要掌握套路的动作规格,而且要掌握不同套路的特点和演练 风格。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了解 和掌握对练项目和攻防技术在掌握单练套路规格的基础上进 一步提高套路的式式连贯、刚柔相济、劲力顺达、抑扬顿挫、 节奏鲜明、精神饱满和眼法配合等技巧,掌握对练项目中逼真 和默契配合的特点,了解攻防技术的性质和用法。

二、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一般包含着动作的方向路 线、架势结构、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素。要使 学生学会动作的套路,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逐步掌 握动作的完整性。

第一步:主要是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这一步的基本任 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和简略的讲解,首先弄 清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来龙去脉,对于姿势步型可作一 般要求。

第二步:要掌握动作姿势的准确和工整。这一步的基本任 务是,使学生在弄清了动作的方向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 动作姿势的准确与工整。这时教师的示范、领作要把前一步采 用的慢速示范变为正常速度的示范。手眼身步必须做到准确、 工整。但是,动作的示范领作速度相对变快,不等于就是动作 的贯穿完整Q如果某些动作在第一步骤里运用的是分解教法, 在这里还是要分割开来,不必贯穿成完整动作。因为要求姿势 的工整不仅要求静止时架势步型的准确与工整,同时,还要求 在活动过程中手眼身步变化部位的准确与工整。所以先不必 求动作的贯穿完整,而是要在分解中去解决动作过程的准确 与工整。

第三步:要使动作贯穿完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 生掌握动作的完整性。教师的示范、领作必须是正常速度 的、正确的、连贯的、完整的,带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连贯 起来,不仅要求整式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顺达、力点 准确。

第四步:分析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这 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了解武术形 神兼备的要求,教师要向学生分析动作的性质、作用、意向、 节奏,并使他们体会这方面的技巧,逐步使形体动作和心志相 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达到武术神形兼备的要求。

第五步:复习巩固。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多 次反复练习来巩固上面四个步骤所学的动作和要求。

第三节 武术套路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一、讲解与示范法

(一)讲解法


  • .讲解的目的与要求。讲解的目的是教师向学生说明教学 任务、动作名称、动作做法、要求、要领、作用等,以指导学 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并进行练习。


讲解要求目的明确,讲解的内容要正确、具体。语言要简 明、易懂、形象,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 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讲解,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2 .讲解的内容。

(1)动作规格:所谓动作规格是指动作的质量标准。武术 技术规范化的关键是动作的规格化、标准化。教师通过讲解要 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有助于学生技术的快速掌 握和提高。

(2)基本技法:在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 性的方法和技巧称为基本技法。进行基本技法的讲解,便于学 生掌握好动作技术。例如:向前冲拳,冲出时总是拳背或拳眼 朝上,而收到腰际抱拳时总是拳心朝上。再比如长拳动作定式 时总是要求头正、颈直、挺胸、立腰,这些都属于基本技法。

(3)攻防含意:动作具有攻防含意,这是武术套路的特点, 教师要进行攻防内涵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和做 法,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使学生做得更加准确。

(4)关键环节:能否正确地完成动作往往取决于对动作的关键环节的掌握,因此对动作的关键环节进行讲解,有助于学 生较快地学会动作。

(5)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对易犯错误的讲解可以提醒学 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即使在练习中出现这类错误,学生也 能很快地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对纠正错误方法的讲授有利于学 生错误动作的纠正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6)劲力与精神的表现:劲力是武术动作的用力。但是, 不同的动作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用力的方法和力度也不同。教 师要结合具体动作进行讲解和提出要求。精神是内在气质的表 现,然而是可以把握的在精神饱满、精神贯注的前提下,长 拳不仅在面目表情上要表现出怒的气魄还要通过威武、挺拔、 舒展的动作表现出来;太极拳自然的面目表情与温文尔雅的动 作交相呼应,突出了它的运动特点教师要进行这方面的讲解 和要求。

浏览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