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的表演充满了阳刚之气和个性魅力,他所使用的双 节棍携带方便,看似短兵器,却能在近战搏杀中发挥巨大威力,一击挥出,足 以将人的头盖骨砸得粉碎。李小龙出神入化的双节棍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开眼 界,进而引发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双节棍热。另外,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 导演罗维的建议,在实战性很强的截拳道招式上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改进,让打 斗动作变得更加好看刺激,还加入了一些神态、语言、肢体动作的元素,使得 整个打斗过程变得张弛有度、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一声出招前的怪叫,更是深 入人心。从那时起,飞踢、双节棍、怪叫,就成了李小龙功夫的金字招牌。李小龙的怪叫,从中国武学传统角度来看,应该称之为“啸”,取自“虎 啸龙吟"。“啸”是中国武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经 常一个人在林中“抱膝长啸”,被后人看成是胸中包藏卧龙之气的表现;《倚 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威震天下的狮子吼,其实也是一种啸。啸,并 不是单纯的吼叫,而是一种丹田之气。啸声,从大处说,是中国传统武学、养 生、哲学等高深学问的外在表现,从小处说,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内息强弱和 功夫流派。与现代细腰倒三角体型的男士审美观不同的是,古代中国人追求的 是一种内在的境界,就像男高音歌唱家,几乎没有瘦子,只有丹田之气充盈, 方能唱出高音,方能发出虎啸龙吟,而丹田之气充盈的代价,便是腰腹如桶。 腰身粗的另一种说法便是肾气足,俗话说男人的腰半条命,肾气足,阳气便 旺,阳气旺盛,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征服女性,发散出阳刚之美,所以,纵观 中国古代的成功男士,极少有细腰者,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岳飞、岳不群,想 来诸葛亮的腰也不会太细。李小龙的啸又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的啸是龙吟,悠远绵长、海纳百川, 李小龙的啸是虎啸,尖利短促、铿锵有力,正好反映出他性如烈火、行似暴 龙、出拳如风、腿踢似电的性格特征。一位美国影迷在看完《精武门》后曾这样说道:“真正能代表中国特色的 影片当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 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 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简单来 说,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 '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当然,《精武门》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影片最后,精武门众人被前来报 复的日本武士和租界军警团团困在精武会馆内,为了保护其他师兄弟和由女星 苗可秀扮演的未婚妻,陈真毅然走出武馆,纵身凌空一踢,在枪林弹雨中结束 了英雄的一生“陈真为什么要死!”“陈真是民族英雄,他肯定还活着!”“结局对陈真太不公平了! ”无数影迷这样喊道,为了看李小龙的精彩表演,他们甚至不惜一次又一次 的前去电影院反复观看《精武门》。在陈真结局的问题上,李小龙有着自己的 看法:“歌颂暴力是不好的,那就是为什么我坚持,在电影里我饰演的两个角 色(即郑潮安、陈真),最后还是死掉了。他们杀了很多人,也必须偿命。” 从李小龙的表演和话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所提倡的是武道、是鼓励人们去探 索蕴藏在武道之中的哲学和人生至理,而不是为打而打、为杀而杀。当然,李小龙的苦心,大多数观众未必能体会到,他们追求的是感官上的刺激和民族精 神的宣泄。不过,《精武门》的整个拍摄过程比《唐山大兄》还要“火爆”,主演李 小龙和导演罗维几乎就是在相互“掐架”中度过了47天。据在片中充当铃木替 身的成龙回忆,罗维虽然是名义上的导演,但事实上,片中的每一个动作几乎 都出自李小龙的手笔,不论罗维如何解释,李小龙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动 作,而这些动作,拍出来的效果又特别好。其实早在拍摄《唐山大兄》时,嘉 禾将相不和的消息就已见诸媒体,若非邹文怀和罗维妻子刘亮华从中调解,只 怕李小龙在片场就会让罗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夫。李小龙与罗维的冲突一方面说明他对拍戏极为认真,同时也能看到李小龙 性格中争强好胜不成熟的一面一一<他对罗维屡屡在媒体面前暗示“是我捧红李 小龙”、“我才是影片的真正大脑”之类的言论十分不满,因此一有机会就要 与罗维对着干。为了顺利完成影片的拍摄,整个剧组不得不顺着李小龙的意愿 来,幸而影片大获成功,否则,最难堪的当数“溺爱”李小龙的邹文怀。《精武门》拍摄完成后,李小龙返回美国与妻子相聚,邹文怀和罗维等人 则留在香港进行影片的后期制作和市场预热。李小龙这次回美国,又让邹文怀 惊出了一身冷汗——根据合约,李小龙只需要为嘉禾拍摄两部影片,即《唐山 大兄》和《精武门》,此后就是自由之身,况且李小龙在拍摄《唐山大兄》前 就曾向外界声称并非“卖身”给嘉禾,所以李小龙此时要走,邹文怀还真是没 有一点办法。不过邹文怀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知道李小龙不是一个可以“圈 养”之人,如果他觉得香港好,自然就会回来。从《龙虎斗》到《唐山大兄》再到《精武门》,嘉禾的动作一个比一个 大,影片一部比一部好,也迫使影坛老大邵氏动了真格——1972年,邵氏重磅 推出的新片《马永贞》和《恶客》分别创下200万和122万港币的票房佳绩,一 时间,邵氏全力反攻、嘉禾阵地不保的传言四起。面对邵氏的强劲反击,嘉禾如何应对?精明的邹文怀选择了以不变应万 变,既没有与邵氏在影片宣传上进行硬碰硬的较量,也没有安排主要演员与媒 体见面。邹文怀的低调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难道嘉禾就这样服软了?还是对 即将公映的《精武门》不抱信心?飞龙在天事实恰恰相反,邹文怀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反击,不宣传,是因 为他对《精武门》、对李小龙有着充分的信心。商场如战场,泰山崩于前而不 改色,才是高手境界。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这部带有浓厚李小龙个人风格 的影片一上映就引爆了整个香港影坛,仅首轮放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 票房记录,收入高达惊人的443万港币!短短一年之中,李小龙凭借《唐山大 兄》和《精武门》两次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 奇迹,也只有在李小龙身上才能发生,如果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出演郑潮安和 陈真,都不会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精武门》在新加坡公映时,不但电影票被黄牛党炒得翻倍,甚至还引起 了当地的交通堵塞,当局只得暂停影片播放一周,这在新加坡电影历史上也是 仅有的一次。在菲律宾,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精武门》连续上映半年,带 动了新一轮的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几乎占据了全部菲律宾影院,迫使菲律宾政 府不得不下令限制国外电影进口量以保护本土电影。在日本,日本观众全然无 视《精武门》中强烈的反日情绪,也不管本国的几位当红明星都成了李小龙的 手下败将,开始疯狂地追捧李小龙,追捧他的截拳道。在美国,有着好莱坞经 历的李小龙已然就是华人英雄的代名词,《唐山大兄》《精武门》在唐人街 影院中创造了 60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精武门》的成功,让李小龙从一个一炮走红的普通明星一跃成为整个香. 港甚至华人圈最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盛名之下,李小龙表现出了他性格中 “极静”的一面——冷静而理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 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 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 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 传。对于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和想要通过银幕传达的武学理念,李小龙也有着独 到的看法:“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 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

浏览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