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李小龙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暂时放弃学业,和严镜海一起前 往奥克兰开办振藩国术馆分校。为了筹集资金,李小龙把能卖的物品全部变 卖,然后把所有的家具和大部分练功器械都运到了奥克兰,至于西雅图的振藩国术馆总部,则交给了最信任的朋友依诺山度打理。尽管莲达支持李小龙发展 事业,但李小龙的这些举动还是让她感到惶恐。面对女友的惶恐,李小龙没有 给出明确的答复。相信很多正在奋斗着的男士都能理解李小龙当时的心情。他不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不想给出承诺,相反,任何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男人,都希望靠自 己的双手打下一片江山,在有一定事业基础的情况下再考虑结婚,好让心爱的 人和未来的家庭过上舒适的生活。当你没有能力兑现承诺或是无法预知将来的 时候,不给承诺,也许才是最好、最负责任的态度。于是,李小龙走了,他知道,只有走出这一步,才可能给自己,给莲达一 个美好的将来。善良的莲达完全能够体谅的他的心情,所以她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默默的把他送到西雅图机场。飞机要起飞了,李小龙提着行李,望向湛蓝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 那,才是他的梦想!他要走了,莲达望着那个熟悉的背影,心如刀割,她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 来,还有他们的将来。猛然间,李小龙转过身,快步走到莲达身前,一松手,将行李丢在地上, 然后托起莲达的下巴,在她额头深深一吻,低声道:“我会回来的。”说完, 提起行李大步朝飞机走去。飞机起飞了,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轰鸣着冲向遥远的天际。“我会回来的——这就是他的承诺? ”莲达强忍住泪水,多年以后,她仍 清楚记得当时的心情:”在那一刻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生命中离我而去。我是否再也见不到他了?当他越来越强壮,越来越优秀的时候我是否已经慢慢 地泯灭在他的记忆中呢? ”两地分居是痛苦的,在西雅图,莲达和她腹中的小生命痴痴的等待着李小 龙的消息;在奥克兰,李小龙一边忙于武馆的筹建,一边忍受着思念的煎熬。 尽管能够用电话和书信联系,但距离却让李小龙慢慢冷静下来,作为一个男 人,他不能让这种暧昧不清的状态继续下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然后 给莲达去了一封信,并在信中说马上就会返回西雅图与她团聚。收到李小龙的信后,莲达惊喜莫名,同时又有一丝疑虑——他是放弃了在 奥克兰的事业回来陪伴自己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只 要能见到他,她就已经很开心,很幸福。让莲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小龙竟然是拿着一枚结婚戒指站在自己跟前 的——没有征兆,没有暗示,没有玫瑰,没有红酒,也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 一切都是那么的仓促和突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小龙连西装都没有穿, 就连手里拿着的那枚戒指,也是从严镜海的太太那里借的!视婚姻如儿戏?这是有诚意的表现吗?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女方也 许就会当场提出分手,可莲达不在乎这些,她觉得这已经足够,在当时的情况 下,李小龙能够放下奥克兰武馆的事务飞回西雅图向自己求婚,就足以证明一 切。够了,这就够了,鲜花、美酒、蜡烛,又怎比得上他那一片赤诚之心?于是,她认定,他就是一辈子的那个人。她笑了,她答应了他的求婚,此刻,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第二天,也就是1964年8月13日,李小龙带着莲达前往法院登记结婚,两 人就此成为法律上的夫妻。尽管两人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那就是莲达 的家庭。在随后召开的家庭会议上,莲达的亲属全都到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他们都太年轻,现在结婚实在是缺乏理智的冲动之举,根本不可能维持太长时 间,纷纷劝莲达放弃这桩婚姻。面对难关,莲达和李小龙选择了真诚和坦然, 他们当着所有人的面表达了彼此间的爱意,时间能够证明他们的感情。莲达的 母亲被李小龙的真诚和恳切打动了,最终同意了女儿的婚礼。几天后,在亲友们的祝福中,李小龙和莲达在西雅图的罗尔教堂举行了婚礼。那一年,李小龙24岁,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本命年,也是最后一个。婚后,莲达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为了丈夫的事业,她决 定放弃学业,跟随李小龙前去奥克兰,前往那个陌生而又令人激动的城市,一 同打拼他们的未来!在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看来,婚姻是事业的延续,只有工作稳定了, 事业小有所成了,在生活有充足的物质保障的条件下才会考虑婚姻,这既是男 人实力的体现,也是女人择偶的现实条件。但是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成家是 摆在立业之前的,只有先成家,让男人有了归属感,有了对家庭的责任心,他 才能安心的去开创事业,才能对充满干劲。李小龙的婚姻无疑就属于这一类。李小龙在性格和事业上有着强烈的西方人的特征,但在婚姻和思维上,却 比大多数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还要传统。婚后的李小龙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再也没有把精力花在多余的地方上,现在的他,对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一是发展自己所钟爱的武术事业,二是让深爱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这点 上看,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先成家后立业”不能说没有道理,成家的确能让一 个男人的心安定下来,让他从游戏人间和声色犬马中走出来,全无后顾之忧的 扑在事业上。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提出的“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主张,在李 小龙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这次婚姻是匆忙的,李小龙连筹办婚礼的时间都没有,来到奥克兰后,为 了抓紧时间筹建武馆,李小龙不得不取消了蜜月旅行。对任何一个新婚妻子来 说,这都是一件非常沮丧的事情,李小龙也很内疚,觉得对不起莲达。这时, 莲达又表现出她豁达宽容的一面,不但没有抱怨什么,还宽慰李小龙,让他别 为自己担心,因为她很清楚,像李小龙这样一个外国人,尤其是黄皮肤的中国 人想要在美国开创一番事业有多么的艰难,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两 人共同的目标。和大多数美国女孩子一样,莲达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她也有自己的学业 和理想,但是嫁给李小龙后,她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始终以李小龙贤 内助的形象示人。婚后的9年里,为了迁就李小龙的事业,他们先后搬过11次 家,收入也很不稳定,一度出现非常拮据的情况,但莲达总能把生活和家庭上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会帮助李小龙化解一些难题。1965年2月1日,是中国农历年的除夕夜,李小龙和莲达的第一小孩子在奥 克兰出生了。这个健壮的男婴长得很像他的妈妈莲达,于是李小龙就给他起名 为李国豪,英文名字Brandon Lee (布兰顿•李)。先为人夫,后为人父,儿子的出生也让李小龙充满了动力,他的生命从此 又多了一个寄托。然而仅仅一周后,一份电报就让全家人的欣喜化为乌有—— 1965年2月8日,李小龙的父亲,著名粤剧和电影名角李海泉在香港病逝,享年 64岁。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小龙如坠冰窟,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如果父亲能看到刚出生的孙子,也许就不会这么快走了吧……”李小龙 如是想,但是父亲走得太突然了,之前就连一点身体不适的消息都没有。李小 龙明白,那是家里人故意瞒着自己,好让自己不为父亲的身体担心、分心。都 说母子连心,慈母严父,母亲与儿子是亲的,父子之间就会显得淡漠一些, 可事实上,淡漠之下的深情,却都埋藏在父子心底。那是一种依稀而深沉的情 感,平日里感觉不到,甚至很少念及,唯有大事当前,才会如海潮般澎湃而 至,刹那间占据整个心房。李小龙毅然放下了手中的一切,用最短的时间订好 了机票,带着全家直飞香港,为父亲奔丧。这是李小龙前往美国后第二次回港探亲,第一次是在两年前,也就是出版 《基本中国拳法》前后,经历了感情和出书波折后的李小龙无比思念家人,于 是回到香港。那一次,父亲李海泉亲自去机场接儿子回家。李小龙发现,父亲 变老了,尽管精神还是很好,却难掩岁月的风霜。李海泉发现,儿子身上有了 不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外型上的,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气质上的改变,四 年的磨砺,让以前那个无法无天的混小子变得成熟,变得更像一个男人。父子 俩都哽咽了,父子间的感情,无需多少言语,一个拥抱,几句稍显不自然的问 候,便已足够。男人,是用心说话的。

浏览1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