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仰之(约1889—1957年)回族武师,祖籍四川。少年时曾入蛾眉山随僧人习武,技艺高超,精通拳术及十八般兵前, 特长醉八仙学,还通晓古兰经和跌打伤科。民国初年随军来广州定居,先后在市立53小学、执信女中、教忠中学任教体育和武术,并在比塔寺授徒。传艺数十年,桃李满天下。较著名的徒弟有马惠泉、李尧山、马逢达、马志斌(解放后曾在广东省武术比赛中获奖,后任广东武术队教练)等人。
马惠臬(约1900—1976年)又名家林,回族武师,是马仰之的早期徒弟,也是名师李尧山的师兄弟。曾跟随在光塔寺授武的回民武师马解福、王少周学查拳、提袍剑等北派套路,后又施南派高手谭三学习南派技法。精逋查拳、洪拳和蔡李佛学, 兼通太极拳。中年以后终日流连光塔寺,并在该处教授回、汉子弟习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地和保功达、杨孔德、马明等人一起组织了塔光国术社,并任义务教练,使广州回民习武之风盛极一时。
第三篇广东现代武术史(公元1950—1987年)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后的广东武术运动
一、枯木造春生机蓬勃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武术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召开会议时,朱德副主席在会议上指出:“武术属于民间原有体育形式范铸,应该广泛地受到采用。” 1950年元旦,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为庆祝解放后第一个新年,在越秀山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金鼓齐鸣,雄狮竞舞,尚武精神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活跃场上,充满了一派热烈的兴致勃勃的欢乐情景。
1950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成立后,召开了一次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把武术确定为我国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把武术工作提到了议审日程上来,国家体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广东召开武术界座谈会,传达了这次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是年10月14日——正是在广州解放一周年的纪念日里,在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上,特设了一项集体表演项目。在这个表演项目中,四邑侨中100人表演红缨枪操,培英中学120人表演剑舞,小北中心小学100人表演抢术。他们动作整齐,威武雄壮,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1952年6月,荣高棠同志在《为国民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经常化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凡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又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均应加以提倡和推广……同时,对于那些对群众所熟悉和爱好的武术、摔跤、石锁、砂袋、石担,单杠、骑马、跳绳等,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可见国家领导人和国家体委对武术运动的关怀和重视。
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于1953年11月8—12日,一连5天在天津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西南区、中南区、西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东北区、铁路体协、解放军及蒙古自治区等九个单位,运动员154名。其中包含了汉、满、 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尔、苗、傣、朝鲜等10多个民族的选手。他们表演了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臂、螳螂、绵拳、猴拳等332个项目。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民族体育运动的大检阅。会后还组织了赴京表演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作了汇报表演。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之后,给予高 度评价,朱德副主席看过表演后说:“要珍视祖国几千年的传统。”通过这次民族运动会和表演会后,武术引起了各民族、 备阶层的广泛的重视,这对推动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广东各地的拳馆学社纷纷恢复组织,武术活动亦得以初步恢复与发展。
1955年由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简化太极拳),(长拳) 等武术教材大量发行,推动了群众武术运动的开展。广东一些地、市、县举办了简化太极拳训练班,武术活动日见活量趺金 1956年春天,刘少奇主席给国家体委指示“要加强研究、戟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亶项目。” 1958年广州体院在建立之初,也和全国体育学院一样,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程,聘请武术教师,设立武术举重教由组,为武术培训人才。
二、十年浩劫百花羯等
在武术大花园里,正当枝繁叶茂、生机蓬勃,武术活动逐淅普及,武术竞赛逐渐形成和开展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像旱天雷一样地漫天价响,乌云四起,它笼罩了祖国大地,也淹没了整个武术园地,使满园春色化为叶落枝残,百花凋零,出现了一片凄凉的景象。
在“文革”时期,以“四旧”为名,使民间群众当中,祖祖辈辈积存下来的武术史料、手抄本、书籍被抄查、被没收、 被烧毁,用于练习的武术器械也被查封,连一枝双头棍也不放过。利用以清查“五类分子”为名,对老拳师、武术工作者进行迫害,有些被抓去戴高帽、游街、批斗、“放飞机”、拷打,有的被推下山崖,或被拷打致死,凡沾上武术边的都人人自危。以严防“坏分子”活动为名,在公共场所里对练习武术者,派出 “革命群众”四处监视。使整个武坛,沦为万马齐喑的境地。
更可笑的是在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下,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在广东一些耳方,竟把舞狮子、打功夫、 收藏武术器械也列为“十大禁令”之内,有些地方领导人听得鼓锣响,则层层查禁,跟踪追迹这时候,在广东境内的武术活动,鸦雀无声,一片萧条。
三、和暖春风吹速人间
打倒“四人帮”,大地重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暖的春风,吹遍人间,科堂的春天,降临大地,战术的园驰,又出现了大地回春的景象。1979年1月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同年5月在南宁举办了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这对挖掘中国武术遗产和促进武术交流起到掖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体委把武术工作重新摆到议事日程上来,1980年2月7日荣高棠同志在接见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编写组的同志时说,“要考虑武术怎么搞,武术的历史比较悠久,内容很丰富,现在搞法有些片面性”他又说:“真正把武术搞起来,是最根本的,否则,再过几天就完了,再过几年就没有了,学武术反倒要向外国学习了。”荣高棠的这番话, 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1980年4月22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国家体委领导人李梦华同志说“武术有特殊性,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长期发展中创造出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长期灿烂文化的一个侧面,这与其它项目不同,要贯彻党的体育方针政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给我们带来了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开展的方针。”
国家体委领导人对武术运动讲了这番话,显然是要把武术工作搞好,要采取“与其它项目不同”的措施来开展。1982年6月30日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又在全国省、市、区体委主任汇报会上的总结发言中说:“武术是我国民族的传统项目,有广泛的群众甚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重视武术,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接着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采取有力的措施,把武术运动的车轮推向前进。
第二章武术工作新的里程碑
一、明诵方向戢足干劲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条战线的工作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国家体委对武术拨乱反正,经过多次酝酿,决定召开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于1982年12月5-11在首都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武术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设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13所体育学院和火车头武术协会的代表,以及武术工作者的代表共376人。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省体委组织了广东武术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代表 团成员计有:曾昭胜(领队)、黄鉴衡、邓锦涛、曾庆煌、区 汉泉、傅永辉、陈昌棉、罗俊生、董德强、曾坤、钟坤荣、黄达雄、黄建刚等13人。
浏览1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