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种类颇多。从组织、机构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门派;从武术的 师承、特点的角度来说,武林集团表现为拳种及套路:门派有更强的社会性,拳种、套路有更 强的技艺性。这两个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来的武林集团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而存在。按其运动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即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包括单人套路、对练和集体套 路)、格斗运动。一、 功法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包括内 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等。内壮功是一种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人体活动形式,由于内功的习练 以练气为主,故称为“气功外壮功一般也称“硬功”,其练习方式往往采用被动抗打或主动 击打,以及用抓、插、点等手段进行的功法练习。二、 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 格斗规律组成的拳术、器械和对练套路的演练。(一)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 戳脚拳、地躺拳、象形拳等等。1长拳:是查拳、华拳、炮拳、花拳等拳术的总称,其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 节奏鲜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而查拳、华 拳等各个拳种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格,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 的要求。因此,练习长拳能够发展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弹性以及脊柱的柔韧性。同时长拳的 动作大多数是由大肌肉群来进行活动的,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速度快,对肺活量要求也较—高,这对提高心脏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起着积极的作用。长拳结构也较复杂,有 伸屈、回环、平衡、跳跃、翻腾和跌扑等动作,这些复杂的活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平衡器官 以及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机能,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样,也就促进和提高了这些系统与器官的 机能,全面地发展了身体素质。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运动中的著名拳种之一,属于短打的内家拳种。它是以中国 古典哲学“阴阳学说”而命名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圆活的拳术(阴阳指的是开合、虚实、 呼吸、刖柔、快慢等,因此,处处表现出阴阳对立的统一)。它以拥、挤、捋、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在长期流传 中,演变出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五大流派太极拳。其中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太极拳, 其他流派如杨式、孙式、武式、吴式太极拳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发展起来的。 太极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柔和缓慢、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前后贯串。 但是各式太极拳也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心脏血管 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有良好作用。再加上它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 深沉的呼吸,练习之后,周身血脉流通而又不气喘,身心舒适,精神焕发。因此,特别对各种 慢性病患者一一神经衰弱、神经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炎、肺病、肝病、肾病、腰部劳损、 风湿寒腿、关节炎、糖尿病、遗精、内痔等都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体 弱多病者练习。南拳:南拳是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的拳种。拳种和流派颇多,广东南拳分洪、 刘、蔡、李、莫等家;福建南拳分咏春、五祖等派。各门各家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一般的 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凑、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肌肉隆起,以发声 吐气而助长发力。它特别能发展人体各主要肌群的力量。形意拳: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吸取了龙、虎、 猴、马、蕾、鸡、鸥、燕、蛇、殆、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而组成的拳术。它的特点 是:动作简练,发力沉着,朴实明快,踊跃直吞,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练习形意拳能使力量、 速度等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地发展。八卦掌:是以掌法和步法的变换转行为中心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掌法是,单换掌、双 换掌、双撞掌、掌、挑掌、翻身掌、摇身掌、转身掌等八掌。它的基本步法是,起、落、扣、 摆等四种。其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轻捷、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套路 结构短小精悍,发力刚猛,用震脚和闯步以助发力。它对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协调都有良 好的作用。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 扇等八法的运用组成的拳术。它的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回来仍是掌;甩膀抖腕,放 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练习中要求两膀松沉,动作大开大合,发力饱满,整个套路要求双臂 交劈,交织变化,表现出胸部含挺,拧腰切髓的身法,形成气势贯通的效果。因此,对腰、背、 肩、肘、腕及骸部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力量,都能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翻子拳:包括站桩翻、翠八翻、掳手翻等套路。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力法脆快、拳法连续性强的拳术。其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上下翻转,一气呵成。有 人把翻子拳形容为“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练习翻子拳同样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积极 作用。劈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拳术。其特点以长击为主,兼容短打,大开大合,加劈带挂。 练习时要求打腰切胯,溜臂合腕,双臂交劈,力贯膀臂。它和通臂拳具有同样的锻炼价值。少林拳:包括大红拳、小红拳、炮拳、梅花拳、七星拳、罗汉拳等。现在是嵩山少林寺 所传授的拳术。特点是:直来直往,架势小而紧凑,出拳似屈非屈,直而不直,虚实相兼,身 法横起顺落,利于发劲;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擅使颤劲,手起劲发,手到劲至,气出丹 田,手随声发,声随手落,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收如伏猫,纵如放虎,进退转折,直来直往, 练习少林拳,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基本腿法有飘、跛、蹶、撩圈、抹、跺、戳、 提、点、抖、踹、拐、点、蹶、错、蹬、碾等。练习时,一步一退,一步一脚,连环踢打,左 右互换,手脚并用,以腿法见长的特点十分突出。练习戳脚拳,能促使各关节灵活,特别是下 肢肌群发达。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的技巧结合拳术的攻防动作编成套路的拳术。其特点动作难度较高,技巧性较强,具有独特的风格,能更好地发展人体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象形拳:是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搏斗形象的拳术。如:鹰 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都属于象形拳。 象形拳分象形、取意两种,前者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动作。后 者则是以取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总的来说,象形 拳是一种风格别致的拳术,但不能一味追求模拟,要体现武术的攻防特点。它对培养人们的形 象思维和意境具有一定的价值。鹰爪拳:原称鹰爪翻子行拳、鹰爪连拳。是模仿鹰的动作特点并结合武术的攻防技巧 编成的一种拳术。起拳手型以爪为主,兼有拳、掌。主要手法有抓、打、捏、拿、翻、崩、勾、 搂。具有出手崩打、回手抓拿,搏斗中抓拿对方手腕,肌腱间隙以及对方穴位要害等特点2 螳螂拳:是模仿螳螂的动作特点并结合武术的攻防技巧编成的一种拳术。它的拳法敏 捷而有力,手法较多,有勾、崩、挑、劈、弹等,步法较丰富,有滑步、拖步、跟步、踏步等, 在身法上着重要求拧腰、抖臂、坐散,劲力上要求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动作之间衔接巧妙、 风格别致。
浏览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