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贡人
据日本学者赤岭诚纪《大航海时代的琉球》记载,明清琉球朝贡的使团来
① 琉球馆:现在福州台江区瑁•后街40号。此馆原建T- 1472年.JL次兵燹被毁.1667 年重建。现在柔远驿是1992年重修的.只有原来的小部分。为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博物 馆,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达884次.其中明代537次,清代347次.除了朝贡外,琉球使团还担负着贺 天寿圣节、庆贺登极、贺元旦、请封、迎 封、谢恩、进香、接贡、报丧、护送官生、 护送中国难民、接官生回国、报倭警、 护送册封使回国、上书陈情乞求援兵 等任务。明初琉球国三王鼎立,各自 遣使入明.规模较小;1429年■,中山王 尚巴志统一琉球后,进贡使团人员与 人数有变化。通常有200余人,这个以 各种名义来朝的琉球使团.贸易是他们 中大部分人的主要活动(图2-9)。
最初来中国的琉球船泊于泉州 港.由设在泉州的市舶司接待,成化年 间①市舶司移到福建的政治、军事中 心福州。这个琉球的200余人使团到达福州后,仅20人左右丑京。其余人留 存在福州,处理进贡船带来贸易的商品。从琉球船货物的入关、验证、封存、贸 易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全部在政府官员监督下进行。政府有专门人员处理 这项贸易整个流程。比如,琉球国船只随带的土产货物,细到小铜炉、纸扇等 都登记在册。琉球的商人也在福州开展采购和其他商务活动■等进京的正 使、副使等一行人在北京完成各类工作,回到福州后,再一起启程回琉球。这 使得大多数随进贡使来的琉球人.在中国有了观察交流学习的机会。
为了赴京琉球使者安全起见.中国政府规定了一套完备的护送制度。首 先由福建地方政府挑选伴送的官员,全程护送;其次琉球使团所经各省.需要 派官员在入境处入迎,并护送出境。而各省所属州县的主要官员,也必须在自 己的管辖境内迎送琉球使臣。琉球使者在北京的活动持续数月,在京的琉球 人也好,在福州停留的琉球人也好,都有可能接触到各色的中国拳法。
按日本学者观点:在科技不发达的明清时期.对琉球人来说,到中国的朝 贡之旅,是死亡之旅。“每年派遣到中国的琉球船,无数沉入东海,数千人死 难.对于琉球的官员来说,中国之旅既是死亡之旅也是获得晋升的良机.所以 拼死而行。”②这种出生入死的海上航行.对中国官员来说,也是如此。曾经
- 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
- 新城俊昭.新版琉球•冲绳史[M].冲绳:东洋企画株式会社.2014:42. 有中国官员因拒绝出使琉球这种冒险的差役被免职的。这样明知充满艰险 而不停息的交往.无疑是会给琉球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的。
五、漂流民
在明清年代,遇台风等恶劣天气,航行在海上的船只遇难屡屡发生,幸运 者则在被强风刮到沿海各处.被救助。这些被称为海难的事迹,在明清时期有 较为详尽的记载。中国海船漂到琉球,琉球的海船漂到中国,这些遇难的船只 和人员往往得到双方政府的救助。日本学者赤岭诚纪的《大航海时代之琉球》 对清代中国、琉球漂风难船做了统计.清代因风暴漂到中国的琉球船只350余 只,船只漂到福建的长乐、连江、平潭、霞浦、福鼎、莆田、惠安、漳浦、金门等地,还 漂到浙江定海、乐清、宁海、平阳、临海、玉环、永嘉、象山等地,不少船只漂到台湾 各处.有的还漂到山东、江苏、广东直到天津。由于明清两代对邻国采取怀柔政 策.这些因风暴漂流的船民,生者得到救助,死者按身份不同得到厚葬①。
在福建福州市就有两处比较集中的琉球人墓园(图2-10),福建师范大学 校本部邻近就有琉球人墓,现在还保存比较完好,有专门人员看护,每年都有 琉球人前来祭祀。这里埋藏有来华的琉球国使团成员,有来华的琉球留学生, 墓葬中还有遇海难死亡琉球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徐恭生教授先后于
® 谢必震.中国与琉球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196.
1963年,1980年对福州郊区的琉球人墓 进行考察,并促成了相对集中的琉球人墓 园的建成(图2-11)。
根据赖正维教授研究,“在长期的对 双方漂风难民救助过程中.福建人与琉球 人结成了深厚情谊。闽台民间民众表现 出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无偿赠衣馈 食,并且不怕危险,千方百计给予救助。 如乾隆十一年(1746)正月十五,琉球麻姑 山40余人往中山王府送年贡返回,遇风 浪漂至台湾彰化县,被当地民众下水救 起.即捐给口粮车辆护送至官府,当地官
员’酌动公项各制给铺盖一副并各捐俸厚加赏赍,分配商船四只.委员护送赴 省'安顿柔远驿。”
1751年,一艘琉球难船漂至厦门附近铜山营•由铜山营兵船送到厦门,当 时有“厦门行铺金得隆等六人.因乾隆十四年( 1749),各有保结船只被风漂至 琉球,感中山王抚恤送回。今遇伊国难番到厦,共备猪、羊、鸡、鸭、酒、米致送 酬答。”
1852年3月21日,美国“罗伯特•包恩"号从厦门贩运410名劳工前往 美国旧金山,这些劳工分别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因不堪外国船 长等百般凌辱,举行暴动,占领了“罗伯特•包恩”号船。4月7日.船只在琉 球国八重山石垣岛崎洋面触礁,华工弃船上岸,受到琉球国政府和民众的大力 救助。1853年9月29日,琉球国王特遣都通事郑嘉政、王家锦等,“派驾楷 船、马舰二只,配载所留华人,一只是四十人,一只六十八人,解送闽省”.历经 磨难的125名华工,终于在1853年10月14日回到故乡福建①。
康熙年间,台州府人杨联桂因漂风至琉球,并定居,后来成了琉球贡使。 杨联桂定居琉球,起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又有1731年,苏州府镇洋县 一只商船漂到琉球,“其难人吴自成知烧石灰之法,由是副通事蔡宏谟派人学 其烧法,其烧费甚减而灰品更好”;还有汪辑《使琉球杂录》记载:“近亦有唱中 国弦索歌曲者.云系飘风华人所授。”
- 赖正维.清代中琉关系研究(中琉关系研究丛书03)[Ml.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漂到中国的琉球难民,他们自被救上岸,开始了参观学习的旅程,尤为重 要的是,他们回国用•所携带的物品起到了向琉球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现存 冲绳县石垣八重山博物馆的福建省艺文堂藏版《玉匣记通书广集》,就是1882 年八重山梅公氏漂到中国时购买的。
最早将近代火器传入日本的是葡萄牙人.1534年,一只中国船遇风暴漂 到种子岛,随行的葡萄牙人带着火枪.当地的官员引进火枪后,逐渐在日本发 展起来。此后火器成了日本国内战场的主要武器。而刀剑枪箭等逐渐退出战 场,(葡萄牙人带来的火枪)成为日本近代武艺的滥觞。中国拳法一部分也有 可能是这一途径传入琉球的。
第三节琉球唐手主体源自福建拳法
一、琉球亲近中国文化
中国与琉球的关系从何时开始?有学者认为.宋朝就可以查到有关踪迹。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特别是宋代城市兴起,商 业高度发达,宋代的造船水平居世界一流,航海贸易相当发达。•'在中国城市 发展史中,北宋开封是首个以大量市民商贩、娱乐所需而构成主要土地利用和 功能分布的都城。这些以大众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土地利用,被称为,瓦子 瓦子以一个或数个有遮盖的表演场所'勾栏'为核心.周边有众多的商人贩卖 各种商品、提供占卜或医疗服务的摊档,以及街头戏曲、杂技、酒楼、茶馆、食肆 和妓院等。当时开封有六个瓦子.有50个勾栏。”①勾栏中就有武术表演。这 些表演武术有比较成型的套路与基本练习体系。南宋在泉州设有市舶司,依 市舶法对外商进行管理。而与琉球零星的贸易有可能是这个时候开始。宋代 尚无与琉球官方的贸易,琉球群岛上的统-•王朝还没形成,但一些零星的贸易 与文化交流已经开始。
著名冲绳研究学者谢必震教授认为,中国与琉球的交往应该在明代之前. 从福建宋代瓷器在冲绳大量发现,可以证实,至少在宋代,中国人已经开辟了 从福建到琉球的航线,这是一条与中日交流不同的航线。中国与日本的交流 主要是通过长崎再到日本其他地区。但是宋代福建官瓷没有在长崎出现,而 在冲绳有大量发现,可以推断.福建与琉球的交流从宋代已经开始。这与闽人
浏览1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