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形(拳谱)


第一势:龙形钓马鬼神愁,英雄到此斗智谋,你刚我柔随卦转,手身步法软

绵缠;

第二势:黄龙回首势法难,出脚动手左右缠,钓马转移千条路,英雄搭手添 苦愁;

第三势:龙形铲拗奇妙多,左攻右进无奈何,三面堵塞势巧妙,面闭封手无

处逃;

第四势:黄龙翻身转道旋,天罗地网戊己连,五方八门齐被阻,群雄进阵少 智谋;

第五势:黄龙摇臂练肾腰,两手如轮左右抄,势法奇形桩又牢,不动声色人

难逃;

第六势:老龙吊膀势法奇,损筋折骨身不离,敌人受伤想逃走,落入地网反

被囚;

第七势:龙蛇走马左右分,舒筋活络气内沉,钓马姿势多优美,圈入阵内敌 被围;

第八势:老龙抬头势法高,奇形怪象把人敲,不懂玄门奇中妙,枉费心机难

脱逃;

第九势:老龙献爪往前移,擒拿面闭不费力,奇妙方法难领会,顷刻之中陷

被围;

第十势:撩须出掌练内丹,阴阳二气往上翻,若能解答阴阳理,奇妙全在五

行中;

第十一势:老龙沿墙走如梭,潇洒脱离真快活,步法内面奇妙广,英雄进内哭

笑多;

第十二势:黄龙回转走窃调,四门异法缩身道,领悟高明一夕语,十三奇妙进 退招。

  1. 虎形(拳谱)


第一势:虎视品马势非奇,迎门铁扇身不离,两马连环齐出步,双手齐伸势

制敌;

第二势:猛虎下山势凶恶,神清气爽真快乐,轻灵巧步移着走,套马连环妙 法多;

第三势:虎蹲如牛耕田地,掀天揭地势如意,虎啸身灵腾步走,风云转身多 智谋;

第四势:虎捕势法很普通,左右分枝奇妙攻,此势不比平常手,步法一动令 人愁;

第五势:尾峰摆动势妙奇,发势倒人不要力,心慌未见势法到,大虫粗暴有 妙奇;

第六势:虎儿行动势稀奇,稳如泰山步不移,四脚踏的彳亍道,来人重创命 归西;

第七势:猛虎抖毛威力大,身手齐动由腰发,若能理解奇妙手,阴阳顺逆反 着拿;

第八势:虎儿夜行把门敲,英雄不知势低高,若能识破八阵图,五行八卦任 你游;

第九势:虎儿仄身不让马,吓退群雄互相踏(漏)

第十势:猛虎行山藏森林,势法一动不顺情,任你阵内哪门走,八门玄妙敌 被囚;

第十一势:饿虎扑食往前行,此势凶猛又轻灵,让敌用尽千条计,反身一动不 留情;

第十二势:母虎翻身动腰力,反脚伸手势稀奇,奇法亮爪人吓倒,落入阵内无 处逃。

  1. 五形封闭手(拳谱)


1.龙现爪;2.龙回转;3.龙回首;4.龙抬头;5.龙翻身;6.龙铲拗;7.龙撩须; 8.龙吊膀;9.龙摇臂;10.龙围墙;11.龙形吊马;12.龙蛇走马;13.猛虎下山; 14.猛虎侧身;15.猛虎行动;16.猛虎行山;17.猛虎夜行;18.猛虎翻身;19.猛虎 抖毛;20.饿虎扑食;21.虎视;22.虎尾;23.虎扑;24.虎蹲;25.鹦子入林;26.鱼鹰 落水;27 .鸭儿浮水;28 .白鹤探水;29.凤凰夺窝;30.百鸟朝凤;31 .凤凰扳翅; 32.凤求凰;33.老鹰扑食;34.锦鸡亮爪;35.锦鸡布斗;36.雄鸡捕斗;37.猴儿抓 食;38.猴儿行动;39.猴儿夹马;40.猴儿献果;41.猴儿伸臂;42.猴儿搓臂;43.猴 儿望人;44 .猴儿搭肩;45 .猴儿截枝;46 .猴儿偷桃;47 .猴儿翻身;48 .猴儿立势; 49.双头蛇;50.三根走马;51.四脚蛇;52.鸡蛇抬头;53.蛇如一人;54.蛇儿翻身; 55 .怪蟒出洞;56 .蛇形拗步;57 .白蛇吐信;58 .仙人指路;59.美女穿针;60.蛇儿 穿梭;61.定风掌;62.老人手;63.拱手;64.老星手;65.长短分龙手;66.猿手; 67.剪子手;68 .两手齐伸双起膝;69.连枝八法;70.连环套步;71.虎形品马阵中 游;72.劈掌;73.绕手;74.收势。

四、武当太乙五行拳

(一)武当太乙五行拳简介: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 三式。是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4年),武当山紫霄宫龙门第八代宗师张 守性创编,并在道内择徒密传。金子强先生于1929年秋到武当,居紫霄宫七月 有余,从李合林道长学得此拳,研练此拳从未间断。此拳在1980年的全国武术 观摩交流大会上才得以公之于世。1981年由武汉市武术协会武当拳整理组将 此拳整理成书。定名为《武当太乙五行拳》,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武当太乙五行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 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辩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 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武当太乙五行拳》具有拳势柔和绵软, 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抱环,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动 似蚕作茧。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的特点。

(二) 武当太乙五行拳功法:武当太乙五行拳以架式练习为主,结合站桩、缠 旋等基本功练习,以强固下盘。

(三) 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及动作名称:

预备势(无极势);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1. 白猿出洞,双峰拜日;2.勒马悬崖,海底顶云;3.蛟龙溟蒙,雪劈山洪;4.犀 牛望月,转身托天;5 .青狮抱球,闪耀金庭;6.豹子含美,仰颈惊林;7 .大鹏展翅, 群兽震惊;花鹿采芝,俯饮清泉;9 .黄蟒吐津,戏引蟆群;10.鲤鱼打挺,波浪滔 天;11 .雄鹰探山,双擒鸡群;12.仙鹤腾空,飞舞风云;13.金猴窃丹,炉火皆平; 14.青娥探月,波平浪静;15.黑熊反掌,威震森林;16.金蟾得度,醉卧瑶池;17.喜 鹊登枝,寒立梅荫;18.苍龙入海,意守心宁;19.野马抖鬃,烈性飞腾;20.神猿入 洞,性归心田;21.彩凤凌空,百鸟齐鸣;22.伏虎灵台,永守黄庭;23.抱元守一,正 气长存。


收势:动静结合,反转乾坤。

五、太和拳

(一) 太和拳简介:相传太和拳源于武当道家。武汉周忠明于1967年17岁 时去锦西,从其伯外公叶青老人处学得此拳。叶青原籍山东,因家贫而漂泊江湖 学得拳艺,终身未娶,亦不授徒。后落籍锦西,1969年去世,终年89岁。据称太 和拳有六路,即:小青、大青、穿手、行门、云扑、炼掌。周只学得第四路,即行门, 而行门乃六路之总要。太和拳以三桩功法为根本,以内气运行为主导,强调“练 拳先练桩,练桩先练气,练气先练意”。所谓三桩,即:阴阳桩、摇桩、朝天桩。其 拳诀曰:“开合两裆,阴阳二桩,左右逢源,前捣后仰,倒海翻江,对天烧香。”

太和拳拳势要求头顶项领,以意领气,运气行桩,依桩走架。动作缓急相兼, 刚柔相济,注重桩、步、腿法。步法多麒麟步、熊步、旋铲步;手法以拳肘为主;腿 法有正撞、斜拦、反身横摆倒挂等。要求滚身进、侧身退、全身螺旋拧劲。

(二) 太和拳功法:太和拳着重于桩功、步法、腿功。

(三)太和拳套路及动作名称(第四路:行门式):

1.十字封掌;2.二节弹踢;3.转环掌;4.惊马回头;5.掏顶捶;6.顶勾腿;7.卧 龙贯掌;8.绞臂式;9.连环肘撞;10.落地旋风;11.提捶;12.连环三脚;13.埋头献 钻;14.阴阳反把;15.举火烧天;16.天女散花;17.滚背撞;18.仙人脱靴;19.截手 撞;20.金钟围坐;21.倒勾挂腿;22.连环掏掌;23.双铲腿;24.撞掌;25.鬼剃头; 26.斜飞钻子;27.懒汉打盹;28.连环掏捶;29 .开弓射雕;30 .童子牵牛;31 .连环 扣捶;32.落地金钟;33.仙人拐子;34.撞碑;35 .按掌;36.锁撞;37.海底寻针; 38.穿裆手;39.拦手踢;40.吸腿栽;41.斜开把;42.探海捉龟;43 .飞落腿;44.过 背摔;45.快三脚;46.收势。

六、武当太极拳

(一)武当太极拳简介:武当太极拳即“原式太极拳” 。湖北籍武术家万籁声曾于1932年印行此书于长沙湖南国术训练所。1943年又在福建省立体师出版 《原式太极拳图解》用作教材。据万籁声在书中所述,原式太极也就是张三峰老 式太极,行拳架势较低,动作较为繁难,唯太极拳理相同。万籁声堂弟万籁平幼 时与其堂哥同师赵鑫洲、杜心五,习练原式太极拳,现已数十年,颇具心得受益



]52 ■荆楚文化丛书

荆楚武术与竞技- 良多。

原式太极拳后经整理,更名为《武当太极拳》,于1989年由湖北科学技术出 版社出版发行。

(二)武当太极拳套路及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2 .提手上势;3.左向挤手;4.右向挤手;5.揽雀尾;6.手挥琵琶;提手上势;8.搂膝拗步;9.揽雀尾;10.搂膝拗步;11.揽雀尾;12.搂膝拗步; 13.挽雀尾;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 .提手上势;17.接膝拗步;18.抱虎 归山;19.肘底看捶;20.倒撵猴;21.斜飞势;22 .手挥琵琶;23.提手上势;24.海底 针;25.撤步赛通臂;26.斜飞势;27.白鹤亮翅;28.云手;29.高探马;30.转身左右 分脚;31 .搂膝拗步;32.接膝栽捶;33 .翻身撇身捶;34.披身踢脚;35 .翻身二起 脚;36.转身蹬脚;

浏览1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