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直觉性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文化的影响

直觉性思维方式是指认识主体直接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事物,以自己的 情感去体验外物。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按照逻辑的推理和因果的必然来认识事 物,而是依靠思维的中断和跳跃,依靠顿悟的突然发生来把握事物。其核心是用 主体的感觉来代替理性思维,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思维的核心和出发点。直觉思 维认为,认识并不是发生在因果链条中,认识的对象是道。道本身是不可言状, 没有名称,没有概念的。这种自然混沌的状态,只能靠神秘的直觉,自我内心的 体悟来认识。道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只要自我认识与道合一,认识的过 程就结束了。

直觉思维方式其实质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方法的形成与禅宗有着十分紧 密的关系。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禅宗吸收了玄学的方法,提出“不立文 字,直指人心”的思维方法。认为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发生顿悟,即可成佛,即: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顿悟是指人在正常精神状态下,体悟到无意识的存在。 顿悟是不必通过理论学习或理性认识的,而是刹那间的直接彻悟。

在中国武术内功修炼及养生气功的理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叫“精、 气、神”理论。“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原本属于中 国古代的一个哲学范畴,先哲们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什么是气功之“气” ?据最先提出“气功”一词的刘贵珍先生在其1982年再版的 《气功疗法实践》中解释说:“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内的正 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 '以气为本'的祖国医 学传统理论的观点',“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神”是指人的感觉、 意识、精神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心身状态的外在综合表现。精、气、神三者虽各 有不同的概念,但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 主导。直觉性思维方式推出了起主导作用的“神”的修炼,因为神概括了复杂的 生命现象,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神依附于形体而存在,随形体发育从无到 有,从弱到强。历代武术内功修炼与养生气功都十分重视养神,有,宵要养神,其 次养形”之说。《素问》在论述调养精神,保养真气,以求长生的方法时明确指出: “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医抄内编》进一步指出:“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 聚,气聚则形合。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志

中国武术内功修炼和气功养生术的名称繁多,内容种类相当丰富,各具风格 和特色,但一般脱离不了吐纳、导引、禅定、存想、炼丹(周天)这五种原始的方法, 只是演化与发挥得各不相同罢了。这五种方法均与直觉性思维方式有着紧密的 联系。如吐纳法,在吐纳法中有一法曰胎息法,是一种使呼吸慢匀柔和而深长的 方法。具体施功在明《摄生三要》中有详细描述:,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 灭。调得其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曰胎息。”实际上是 一种用意念感觉体验气运行的方法。如导引法,又称道引,是强调以动功为主的 功法(又称行功),是一种伸展肢体、导气引精的气功术。这种方法在动作中要求 以意领气,配合有引气、闭息、咽气、存想等内容。如禅定法,禅定法要求思想内 敛,静坐凝心,以入静为目的的练功方法。其中的数息观法就是专心于数呼吸、 听呼吸的方法,要求数息时最好在丹田中数,听息时也在丹田中听。诚如《庄子》 所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这里的在丹田里数、听息,实际上也是一种直 觉思维的体现。如周天法,为道家主要功法,又名“内丹功”,亦称内丹术、丹鼎 术,是我国气功中最大的流派之一。内丹功法是强调在精神内守、思想内敛、意 气相依的基础上,以内气感觉沿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奇经八脉) 等经络路线周流运行,故名周天功。其练功也是以意领气,凭直觉体验气的运 行。再如存想法,存想法是用想象的方法,以集中意念来进行修炼的方法;也可 和内视结合起来进行,称为观想。存想法是道教的一种养生功法。存想的意念 分为四类,即一为存思五藏神。《太平经》曰:“夫人神乃生内,返游于外,游不以 时,还为身害。即能追之以还,自治不败也。追之如何?使空室内傍无人,画像 随其藏色,与四时气相应,悬之窗光中而思之……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 藏神能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是故思神致神,思真致真, 思仙致仙,思智致智。”这种存思五藏神法,对内藏疾病具有防治作用。二为存思 外诸神,即存思道教各神的名讳、相貌、服饰、居所等。三为存思身外事。陶弘景 在其《真诰》中说:“凡人常存思,识己之形,极是仿佛,对要我前使面上恒有日月 之光,洞照一形,使日在左,月在右,去面前令九寸。存毕,乃琢齿三通……使人 精明神仙,长生不死。”存思身外事一般都是些特殊景象,如日、月、星、玄白等。 四为存思事理和问题,这种存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按道教教义去分析、推断。

《抱朴子内篇-畅玄》曰:“夫玄道者,得之者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 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总之,无论什么修炼方法,都是直觉性思维方式的产物,都是靠体验与感觉 来施功。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内功修炼及养生气功,受到这种直觉思维方式的 影响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其理论内涵还是其具体修炼方法,都明显地打上了直 觉思维方式的烙印。

■荆整文化丛书

荆楚武术与竞技-

三、内向性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文化的影响

内向性思维方式,是指以人类自身为对象探求内心的思维方法。其思维的 指向是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界事物。它不以自然客观为对象,而是从天人合 一的整体模式出发,以人类自身的情感及思维作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主体精神世 界,形成了一种自我反观的致思倾向。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思 维的对象和主体,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就等于是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思考。

孔子在其《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认为人应该要反观自己,思考自己的言行。这是一种典 型的主体自我反观。但这种自我反观的根本宗旨并不是成就自我、独善其身,而 是要造福社会、兼济天下,以实现整个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其思路就是立足于自 身,从人的情感意志出发,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由人及物,从而达到“主客一致”、 “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和谐的理想境界。

正是这种内向性思维方式的提示,中国武术及其武术内功与养生的形成与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其自身为主体,把客体主体化,并希望能够达到一种 和谐的境界。特别是一些从宗教脱胎出来的武术及武术内功与养生功法,受这 种内向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从武术及武术内功与养生功法中,也能明显地反映出内向性思维方式 所起的作用。在前面我们讨论过武术内功与养生修炼的五种方法,从这五种方 法中都有“意念”在起作用。由于在前面讨论直觉思维时对这五种方法中的所谓 “意念”已予以论述,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论说了。所谓“意念”,其实质就是一种 主体的内向思维过程。

虽然我国武术、武术内功以及养生功的派别繁多,但都强调以“意”领“气”, 以“气”运身,依靠“气”在人体内的升降出入,达到对人体内脏器官进行濡养、按 摩,起到养生延年的作用。也都强调“性命双修”,也就是“形与神俱”。这是(黄 帝内经-素问海出的思想。“形”指肉身,即人的身体;“神”的意思就比较复杂 了,一般指人的精神,在气功的概念中叫“元神”。对于“元神”的解释很多,如 《道枢-准易辞X卷五十二)曰:“虚无生性,谓之元神。”《脉望测曰:“何谓元神, 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而《乐育堂语录》则曰:“元神者,即吾 真心之主宰也。”还都强调道德的修养,认为“艺无德不立”,“习武先修德”。而中 国传统的道德修炼又特别强调“内修”,即自我修炼,这就是孔子提出的要对自己 的反观,而这种反观也正是我们讨论的主体内向思维。

浏览1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