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原则和特点,教学阶段和步骤,教学法及其运用等内容。本节将 分别阐述。
一、武术教学原则和特点
武术教学原则基本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则,同时根据武术的特点和武术教学的一般规 律,归纳为如下五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
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严格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巩固提高与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中,在上述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使 武术教学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还富有民族特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须注意武术教学的基 本特点和要求,现分八点阐述。
(一) 尚武崇德、内外兼修
武术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 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都是宝贵的格言。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 先决条件,这是中国武术的传统习惯。这样,习武者就要把掌握攻防技术和做人的道德规范 结合起来,以有利于人类和社会。武术范围包括“德、技、道”三个方面,这是世界上任何 项目都无法比拟的。儒家“仁学”和道家“道学”对武术理论影响较深。因此,“尚武崇德” 应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 遗产,崇尚武术,继承和发扬武术;重礼仪,讲道德。“内外兼修”是武术技术教学的中心。 武术运动强调内部意、气、力、神与外部形体的统一,从而达到内养五脏六腑,外炼筋、 骨、肉的目的。
(二) 重视武术基本功,以拳、械、对练套路为核心
在武术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抓好基本功的教学,对拳术、器械、对练 等教学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武术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的 教学顺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武术教学
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浅后深的原则。安排教材的先后顺序时,要综合考虑教 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学生技能、体能、智力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 以演示领做为主,重视直观教学
武术套路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较多。首先是动作多,方向多变,又不对称,比较难记;动 作之间的衔接变化比较复杂;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也比较多,外形有手、眼、身、步的配 合,内在有精神、气、意、劲的统一,内外合一。还有动作贯串起来后,不同的节奏变化, 各类套路的技法特点,演练风格各异等等,都给学生学习和掌握套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 此,在教学中除采用常规的示范以外,应特别注意直观教法。直观教法除教师示范,还应借 助录像、图片、观摩等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领做示范,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模 仿、观察动作,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还要应用动作名称进行语言强化,帮助记 忆,使学生尽快学会和掌握。
(五)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这是处理整体要求与个体差异的基本教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因 人因材施教,突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既按统一要求完成学业,又获得个人特长的个性 发展。
(六) 严规律矩,从严从难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心悟体练,圆满完成课堂任 务。从严,要严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作风、纪律的培养;从难,就是要严格训练,一 丝不苟,坚持不懈。
(七) 强化攻防技击特点,突出劲力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个具有攻防技击含义的动作有机联结而成的。要使动作达到规范要 求,必须强调对攻防方法的分析。通过攻防技击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动作的起 止点、运动路线、着力点,从而加速对动作的掌握;同时还必须突出劲力要求,如果仅懂法 而无力,其法则虚,表现不出武术的技击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动作路线和方 法后,就应强调招势的速度和力量,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达到劲足力顺。
(八) 言传身教,疏导诱发
这是武术具体教法的基本原则。“言传”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描述清楚动作细节, 指出动作关键技术环节,揭示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规律;“身教”是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使 学生直:观感知动作形象,以便按形模仿。“疏导诱发”,是通过语言法和直观法来引导学生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技术水平。
鉴于武术内容丰富,各类拳术器械动作的规范、演练技巧,劲道运动方式,节奏变化等 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不同拳术或器械的风格,才能使学生掌握各类拳术、器械的演 练技巧。
二、武术教学的阶段和步骤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教学原则和武术技术动作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有顺 序地、连贯地、系统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武术教学阶段的划分
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教学阶段,进行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和基础套路的教 学,基础教学一般以长拳类的拳术为基础,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练习方法, 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器械套路。不但要掌握套路的动作规 格.而且要掌握不同套路的特点和运动方法。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提高单练套路的技巧,同时还要学会有代表性的对练套路以及散 手技术。在掌握单练套路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套路的势势连贯,刚柔相济,劲力顺 达,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精神饱满、眼神配合等技巧;掌握对练项目的方法逼真和默契配 合;了解攻防技术的性质和作用。理论传授同步跟进,以扩大知识面和指导技术的提高。
第四阶段,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技术特点,发挥所长,选择项目进行 训练提高。
划分阶段是为了便于确定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每个阶段紧密 相连,不能截然分开。
(二)武术教学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动作,一般包含着动作的方向路线、架 式结构、发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素。教学中应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学规 律,使学生有层次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动作,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是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 和简略的讲解,首先弄清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对于姿势、步型可作 一般要求,不必太工整。
第二步,主要掌握动作招式、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在第一步的基础 上,进一步掌握动作姿势、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这一步要求教师的示范、领做要把前一步骤 采用的慢速示范变为正常速度的示范。手眼身步的变化部位要求准确,强调动作的细节和静 止时架式与步型的工整。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体会动作变化 的细节,反复练习,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反应。但是就定型而论,这个阶段成型的技 能是不巩固的,遇到新的刺激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概念也会消失,所以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予信息强化,严格要求,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巩固。
第三步,要使动作贯串完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动作贯串完 整。教师的示范、领做必须是快速的、正确的,连贯完整、充满生气的,而不是呆板的分解 动作,带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做。不但要求姿势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顺达、 合理“
第四步,分析动作的劲力、节奏、眼法等技巧。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领会武术 动作的特点和套路演练的风格。主要通过教师对动作的劲力、作用、性质的分析,进一步阐 明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怎样结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 演练技巧,突出武术特点。
第五步,复习巩固定型。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前面四个 步骤所学的动作和要求。
浏览2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