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右脚向后落地,左脚蹬地,右膝弯曲,左 腿伸直,左脚尖内扣,两腿形成右弓步。两手掌从下 向前划弧变成拳,左拳在前,右拳在后,右拳绕左拳 从上向内往前击出,右拳在前,左拳在后,两手臂弯 曲,两拳相对与眼同高,左拳心向右,右拳心向左, 两拳眼向内。要领:当头炮,又称弯弓射虎。其四肢运行全在于腰脊带动,沉肩坠肘,呼吸自然,上下相随,气沉 丹田。用法:若对方从后面进击我时,我可转身两拳相 绕化解对方劲力,也可两拳向对方面部或胸部出击。歌诀:两拳相绕能摧坚,刚猛直快不沾边。腰胯手臂紧配合,当头一炮敌仰翻。第208式挤按第209式金刚捣碓此式动作、要领、用法、歌诀与第五式金刚捣碓 相同。第210式太极还原式动作:身向下沉,两膝稍曲。右拳变成掌,两手 臂外旋,徐徐由两边向上抬平,两手心向上,两手指尖 向外,身随立起。两手臂缓缓由两边向上曲肘内旋于胸 前并自然下落,两脚十趾抓地,成预备式。要领:此式有敛气收功之意,亦有舒适享用之情。 其要领全在放松,要缓缓进行,达到余意无穷、欲罢 不能之境。切忌仓促完成、草率收兵。此式完成后需 稍事走动,不可立即坐卧。用法:此式运用,可沾粘对方双手下按,待机而 动。然其重要作用在于阴升阳降,水火交融,畅通经 络,调和气血。天地万物,起于太极,万物归一,复 为太极。歌诀:太极哲理贯乾坤,天地万物皆从遵。周而复始恒为贵,永寿延年不老春。第三章拳帽介绍一、中国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极拳238式拳帽名称顺序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八式左侧身上步
第二式起式第十九式右拍脚
第三式搠捋第二十式右翻掌擒拿
第四式挤按第二H 右外摆脚
第五式金刚捣碓第二十二式右侧身上步
第六式翻掌懒扎衣第二十三式左拍脚
第七式开合第二十四式二起脚
第八式领落第二十五式左拍脚
第九式挤按第二十六式前封底
第十式单鞭第二十七式后封底
H 左云手第二十八式双摆脚
第十二式右云手第二十九式转身旋风脚
第十三式左云手第三十式双摆脚
第十四式左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当头炮
第十五式虚步合掌第三十二式挤按
第十六式左翻掌擒拿第三十三式金刚捣碓
第十七式左外摆脚第三十四式太极还原式

二、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极拳238式拳帽简介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极拳的拳帽是拳架中极为秘 密的一部分,即使在入室弟子中,也是严格择人传授。 作者有幸学到拳帽,为了弘扬国粹,光大太极,现将 拳帽公之于世,以飨读者,若使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 极拳能为大众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想必不违恩师初 衷,亦可安慰先师在天之灵。所谓“拳帽”,其意有二:一是动作难度较大,要 求较高,具有“盖帽”之意。其中有九个空中拍击动 作,要尽量拍得响,故称“九响不落地”,一般人未经 长期练习,没有相当功力,不能演练。因而拳帽也是 体现和考验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极拳高层次功夫的重 要标志;二是可以插在拳架的前边演练,好像给拳架 戴上帽子。或可放在拳架后边演练,也可单独演练。 据作者体会,放在拳架之后演练比较合适,此时筋骨 已开,气血通达,演练拳帽,始能到家。关于拳帽与拳架的连接问题,从拳架名称顺序中 可以看出,若在普通拳架前面连接,可先练拳帽,由 拳帽的第三十三式金刚捣碓,紧接普通拳架的第六式 翻掌懒扎衣,不练拳帽的还原式和普通拳架的前五式若在拳架的后面连接,则不练拳架的还原式,由普通 拳架的第二。九式金刚捣碓,紧接拳帽第六式翻掌懒 扎衣,直至拳帽结束。拳帽先练或后练均可,也可单 独练习。拳架和拳帽的所有动作加起来是二百三十八 式,可以说这是当前所挖掘整理出来最全面最完整的 动作。三、传统赵堡落地大架太极拳238式拳帽动作说明由于拳帽动作难度较大,一些空中动作也难拍摄照 片,故而也将基本动作加以简单文字说明,对于训练有 素者,可按说明自行琢磨,最好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拳帽动作与普通拳架完全相同的,不再介绍。其 中拳帽第十九式右拍脚和第二十三式左拍脚两式,各 拍一次,算作“九响”的前两响。下面从第二十四式 二起脚加以说明。其动作方向仍以面向南起势为准。第二十四式二起脚左拍脚完成后,左脚不落地,左手前伸,与肩同 身手心向下。右手在右胯边,手心向后。右脚跳起,右手向前向上迅速以手背与左手掌拍击。紧接着,跳起的右脚向前向上踢出,右手向下迎 击右脚面,由于拍手与拍脚动作紧密相连,合为第三 响,然后左脚落地,左手同时落至左胯后。第二十五式左拍脚右脚上前一步落地,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右手 落至右胯边,手心向后。左手伸向前,与肩同高,手 心向下。然后左脚提起,向前向上踢出,左手向下迎击左 脚面,此为第四响第二十六式前封底腰向左转,左脚向左(北)落地,重心前移,成 为面部向北的左弓步。双手随身转动,左手仍前伸,与肩同高。右腿提 起,由右向上向左摆腿,左手掌迎击右脚内侧,此为 第五响。第二十七式后封底腰继续左转,右脚向左前(朝西)落步,成交叉 步,左手随转身伸向西,与肩同高,右手在右胯后, 手心向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后向右向上勾踢;右手在 右胯后迎击左脚内侧,此为第六响。第二十八式双摆脚左脚向左(南)迈一大步,腰左转,重心左移, 成左弓步。左手随转身屈肘,小臂横于胸前,与肩同 高,右手在右胯后,手心向左(东)。右脚提起,向左向上再略向右摆击,双手同时由 右向左迎击右脚外侧,为第七响。第二十九式转身旋风脚腰向左转,右脚内扣落至左脚尖前,脚尖向左 (东),两脚形成脚尖向内的丁字步。同时右手收至右 耳旁变拳,左手收至腹前,掌心向上,然后身体稍向 前俯,右拳向下与左掌接触,左掌托右拳,落至双膝 前部。左手右拳向右向上移动,同时左肩左肘下沉,然 后右脚先离地,以左脚蹬地跳起,同时向左转身360 度,随转身,右脚向左向上摆起,左手迅即前伸,以 手掌与右脚内侧相击,此为第八响。转身拍脚后,身 体转向东南,左脚落地,右脚仍不落地。第三十式双摆脚紧接上式,摆起的右脚不落地,再向左向上摆脚; 双手迎击右脚外侧,其动作与前述双摆脚相同,此为 第九响。关于拳帽之练习要领、用法,除与普通拳架有许 多共同点之外,尚有许多特殊要求,文字说明也难以 透彻,可在练习中逐渐体会。第四章 杜元化《太极正宗》选录杜元化先生遗像按: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是赵堡太极拳最 早问世的重要文献。因印数极少,存之秘惜,故而流 传不广。为弘扬太极,本章将该书拳架说明之外的内 容全部录出,供广大拳友学习研究。原书于1935年5 月出版,为便于阅读,本书对原著加上标点,并适当 分段,其顺序与内容均保持原貌。每篇标题前的序号 为笔者所加。一、陈序拳术大宗有二,一曰少林为外家,一曰武当为内 家。外家练形气,内家练神理。外家是由外固内,内 家是由内达外。其为内外交修,归极则一也。世所传 太极拳,精微奥妙,名同实异者,实繁有徒。今尚有 淹没节彰,河南温县赵堡镇之太极也。余观其拳,系 师承怀庆温县蒋先生发。蒋生于明万历二年,学拳于 山西太谷县王林祯,王之师曰云游道人。有歌曰:太 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宓子而后, 代有传人,因姓氏未传,不克详微。至三丰神而明之, 发扬光大,号曰武当派,其后由云游道人数传至赵堡 镇。其术由来已久,要其术神理奥妙*通天地人而成 一家,可以养生,可以御侮。技也,近于道矣。余酷 嗜拳法,历访名家,望得其精密。不料今得杜先生育 万所著秘而不传太极拳图解十三样,公之同好,方觉 太极拳名实相符,其说尽以人身比天地,层层对照, 悉以后天引先天,发出丹田中先天真气,身体自然强 健,纯是一等韧力。窃闻强种救国,以强健身体为上 乘。而其拳术若是对于强健身体尤为握要,其最妙者, 始由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势,每势练够十三样手法, 即一圆两仪四象八卦是也。末以天道终。然杜先生由 是而学所以教人循循善诱,不顾蹦等。余乐其第一册 初成,爰志数语,以勖同志勉学焉。

浏览3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