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州习武人群对河南省流行拳种的认同

中州习武人群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州地区较为流行的拳种:一 是少林拳(87% ),二是陈氏太极拳(65.3% ),三是杨式太极拳 (37.8% ),四是南拳(33.7% ),五是查拳和形意拳(20% ),六是 心意拳(18.5% )。见表17o

17不同习武人群对河南省流行的拳种的选择与分布

人群分类 T otal

大学生武校生专家晨练者

教练











































你认为河南省较为1.少林拳Count109256198160723
流行的拳种是: Column%90.188.092.178.487.0
 2.陈氏太极拳Count95110149189543
  Column%78.537.869.392.665.3

(接续表)

 

289 | |



























































 (续表)
 人群分类 Total

大学生武校生专家晨练者 教练
 3.杨式太极拳 Count 27 36 81 170 314

Column% 22.3 12.4 37.7 83.3 37.8
 4.形意拳 Count 35 54 50 27 166

Column% 28.9 18.6 23.3 13.2 20.0
 5.  心意拳 Count 20 62 40 32 154

Column% 16.5 21.3 18.6 15.7 18.5

6.  峨眉拳 Count 16 1 8

Column% .8 2.1 .5 1.0
 7.查拳 Count 42 39 60 25 166

Column% 34.7 13.4 27.9 12.3 20.0
 8.八极拳 Count 19 53 27 18 117

Column% 15.7 18.2 12.6 8.8 14.1
 9.南拳 Count 49 164 60 7 280

Column% 40.5 56.4 27.9 3.4 33.7
 10.梅花拳 Count 15 24 20 14 73

Column% 12.4 8.2 9.3 6.9 8.8

IL 白拳 Count 1 1 1 3

Column% .8 .3 .5 .4
 12.太祖拳 Count 2 12 10 10 34

Column% 1.7 4.1 4.7 4.9 4.1
 13.岳家拳 Count 3 3 2 12 20

Column% 2.5 1.0 .9 5.9 2.4
 14.八卦拳 Count 21 52 35 37 145

Column% 17.4 17.9 16.3 18.1 17.4
 15.其他拳种 Count 2 14 2 9

Column% 1.7 .3 1.9 1.0 1.1
TotalCount 121 291 215 204 831

Column%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是源自河南的拳种,在河南的流行也比 较广泛,中州习武人群的看法也较一致,选中率分别达到了 87% 和65.3%。杨式太极拳、南拳、查拳和形意拳等拳种在中州地区 较为流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与国家 大力推广这些拳种有关。杨式太极拳和南拳有国家规定的竞赛套 路,杨式太极拳还有多种适用于健身套路,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 拳就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结合其他太极拳创编而成的,二十四式 简化太极拳、四十二式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八十八式杨式太极 拳等在中州晨练习武人群中流行比较广泛。南拳是我国竞技武术 比赛项目,在体校、运动队中开展较为普及,而且由于南拳以 动作刚猛,手法丰富,节奏铿锵,拳势刚烈,常以发声吐气助 发力、助拳势,深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查拳、形意拳和心意 拳虽非源自中州,但在中州地区流传得比较早,尤其在中州已 形成全国心意拳流派之一的南派心意拳,习练者比较多,是中 州地区开展较好的拳种。所以,这些拳种在中州习武人群中的认 同度也较高。

(三)中州习武人群对我国最流行的拳种的认识

中州习武人群认同的在全国最流行的拳种依次是少林拳、陈 氏太极拳、南拳、杨式太极拳、形意拳、心意拳、八卦拳(表 18)。这一结果表明,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是中州习武群体公认 的在我国具有影响的拳种,这两个拳种可视为中州武术文化的代 表性拳种。除此之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茬家拳作为一个 技术和理论较为成熟的河南拳种,在中州习武群体中的认知度较 低,没有进入前五位,说明茬家拳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同时,笔者认为,一种武术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要以它的被认同 为前提的,尽管茬家拳是一种从技术实践到理论依据都较成熟的 河南拳种,如果它藏在深山未人知,那么,它也只是一种个人技

 

术,而不能成为习武者广泛认同的武术文化。所以,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大力推广与普及茬家拳,使它为广大民众所认知, 成为能满足民众需求的武术技术文化,是甚家拳继续生存与发 展的前提。

18我国最流行的拳种(只选前五位)






























































































Category labelCodeCountPct of

Responses
Pct of

Cases
形意拳1598.341.3
南拳210014.069.9
杨式太极拳3638.844.1
陈氏太极拳410614.874.1
甚家拳5263.618.2
心意拳6557.738.5
查拳7436.030.1
八卦拳8496.934.3
八极拳9405.628.0
翻子拳10192.713.3
少林拳1111415.979.7
Totalresponses715100.0500.0

 

(四)中州习武人群更愿意选择的拳种

对习武拳种的选择,一方面反映出中州习武人群对中州地区 拳种的喜爱与认同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其他省份武术 拳种是否具有接纳态度以及他们思想的开放程度。

中州习武人群在选择习练拳种时,表现出较开放的文化心 I态,不考虑省内外拳种一项的选择人数占大学生的60.3%、武校 | | 292

 

生的48.8%、专家教练的46.3%、晨练者的50% (表19)。此结 果也与中州习武人群对最能体现中州武术文化特色拳种的选择和 对中州地区较为流行的拳种的选择结果是一致的,即中州习武人 群对武术文化的认同,不考虑该拳种是来自河南省还是其他省 份,他们对源自其他省份的拳种有较高的认同程度。因此,从中 州习武人群愿意选择的拳种来看,中州习武人群表现出了较开放 的文化心态。

19*不同习武人群更愿意选择的拳种

更愿意选择的习武内容(拳种) Group






















 

























































































































































大学生Count22322173121
 Row%18.22.518.2.860.3100.0
 Col %8.825.016.24.817.414.4
武校生Count6756315143293
 Row%22.91.721.55.148.8100.0
 Col %26.941.746.371.434.035.0
专家教练Count774324101218
 Row%35.31.814.71.846.3100.0
 Col %30.933.323.519.024.026.0
晨练者Count83 191103206
 Row%40.3 9.2.550.0100.0
 Col %33.3 14.04.824.524.6
Group TotalCount2491213621420838
 Row%29.71.416.22.550.1100.0
 Col%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五)中州习武人群喜欢的武术动作名称

中州习武人群更多地选择喜欢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会意式的 动作名称,且无性别和文化程度差异(表20、表21、表22)。 也就是说,在中州习武人群中,无论男女,也无论何种文化程 度,他们共同的审美取向是传统的,对具有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特 色的动作命名方式是非常认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家教练人 群中,有高达42.7%的人喜欢科学规范的动作名称,这表明,科 学规范的动作名称可能更有利于教学训练。.

20不同习武人群喜欢的动作名称




















































































































 喜欢名称Group Total
形象性名称科学性名称
大学生Count7645121
 Row %62.837.2100.0
 Col %14.614.214.4
武校生Count180113293
 Row %61.438.6100.0
 Col %34.635.535.0
专家教练Count12593218
 Row %57.342.7100.0
 Col %24.029.226.0
晨练者Count13967206
 Row %67.532.5100.0
 Col %26.721.124.6
Group TotalCount520318838
 Row %62.137.9100.0
 Col %100.0100.0100.0

21不同性别的习武人群喜欢的动作名称


































































 喜欢的动作名称Group Total
形象性名称科学性名称
性别 男 Count362209571
Row %63.436.6100.0
Col %69.665.768.1
女 Count158109267
Row %59.240.8100.0
Col %30.434.331.9
Group Total Count520318838
Row %62.137.9100.0
Col %100.0100.0100.0

 

22不同文化程度的习武人群喜欢的动作名称











































































































 喜欢名称Group Total
形象性名称科学性名称
文化程度不识字或Count415
 识字很少Row %80.020.0100.0
  Col %.8.3.6
 小学Count16521
  Row %76.223.8100.0
  Col %3.11.62.5
 初中Count190132322
  Row %59.041.0100.0
  Col %36.541.538.4
 高中Count16698264
  Row %62.937.1100.0
  Col %31.930.831.5

(接续表)

 




















































































(续表)
  喜欢名称

形象性名称科学性名称
Group Total
 大学本科Count14181222
  Row %63.536.5100.0
  Col %27.125.526.5
 研究生Count314
  Row %75.025.0100.0
  Col %.6.3.5
Group Total Count520318838
  Row %62.137.9100.0
  Col %100.0100.0100.0

 

(六)不同习武人群与习武面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方位非常讲究,自古就有以南向和东 向为尊,贬低北向和西向,甚至认为西向为不吉的观念。古籍 记载,太昊“立春”,“位在东方”,“象日之明”,古人认为 “东方主生”,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地方。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 响,中国人对南向和东向产生了迷信,这些传统习俗至今仍然 影响着国人的行为方式。因此,对人们习武时的站位朝向进行 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河南习武人群受传统文化 影响的深度。表23的结果显示,大学生(66.9%)、武校生 (68.9%)和专家教练(59.2% )人群大多数选择了无所谓;晨练 人群中有60.7%的人选择了面向南,18.45%的人选择了无所谓, 14.6%的人选择了面向东。而大学生、武校学生和专家教练人群 中,选择东向和南向的也明显高于选择北向和西向的。这些结 果说明,专业或半专业的习武者(武术专业大学生、专家教练 和武校学生),对习武时的站位面向已不太关心,但是大多数晨 练者却对方位非常关心,说明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方位的习俗观 念还在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这些人选择东向和南向的原因或 许已不再是古老的方位迷信,人们对此的一般解释是东向和南 向有利于采光和避风,但是细推敲这种解释较适合于中州地区 春季和冬季,还是无法解释夏季的避光,所以,传统文化中的 方位观念或许才是我们理解人们这一选择的更深层次的心理文 化原因。

浏览2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