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劲,是在掌握好明劲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是由明劲转入暗劲的换劲功夫。练习形意拳,换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功夫和步骤。当明劲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已经完全掌握了发放全体合一的整劲以后,就一定要转换成以暗劲为主的练法,否则就会在天长日久的锻炼中,因过刚而积劳成疾。
暗劲的练法是:梢节手宜松,中节肘宜沉,其劲气主要暗藏于肘节,故名之为暗劲。从下肢来讲,前足在明劲发放之时,要有暗劲,到练习暗劲之时,则要犹如狸猫潜行,轻起轻落,暗劲练习时久,不但可以使肘部增大内 劲,而且可以使明劲中的僵直之劲得到改变成为比较灵活的劲。
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开始就练习暗劲,就难以掌握发放全体合一的整劲。假如久练明劲不转换暗劲,天久日长就难免图益不得反受其害。 过去不少功底深厚的形意拳前辈,年逾花甲便两腿不灵,行走不便,原因有 二:一是在练习时为了体现出全身的整劲,便用足跟生硬地触地,每次落足时,都要发出咚咚的响声,结果使腿部的经脉和神经系统,因长期经受超负荷的震荡而积劳成疾。其实,尽管在发放爆发劲力时需要有一定力量的足踏如巨石击水的触地声音,但也绝不是每一进步时都要发出击地声音。二是吃功太大,下功过久,过重,使膝关节长时间承受着超负荷重力,而且在练功之后,又不注意恢复运动,所以久而久之,使关节、黏膜、神经、血脉、经 筋等,均因疲劳过度而受损害,因此说,练功贵在坚持“长日日之功,过力不长功,过力必伤身”。如果急于求成,狠下大功,一次三体式要站一两个小时,必然会出现两腿麻木酸痛。每次站28分钟或半小时是符合生理科学道理的,否则长期狠下功站桩,使下肢气血周流受到了压抑,岂有不坏腿的道理?
所以,任何运动,都必须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和加大运动量,而且一定要注意功后要缓缓踱步,来回走动勿即刻蹲下休息,而且一定要注意功后的放松活动和按摩,方不致受其损害。
转入暗劲的练法以后,并不是说再也不可以练明劲了,而是要求以练习暗劲为主,以练习明劲为辅。即使是发放明劲,足在着地时,也必须注重在全脚掌的踏落,勿注重于震砸足踵。
暗劲的来源,在于意、气与上肢中节的相合。所以是从合、藏(或含) 二字中求得劲节。合能使劲气不分散,合能使劲气不外溢,意不外露,气不外泄。意气劲力主藏于肘,是为劈拳中之暗劲的练法。
暗劲的特点:圆活柔韧,外柔内刚,连绵不断,劲灵而巧。在运用上,明劲主攻,有摧垮对方的能力;暗劲主克,有坚韧不折,柔中寓刚,克制对方的作用。有刚无柔,则易折而失之于变;有柔无刚,则偏软而失之于攻。 因此,必须是刚柔相济,软硬兼施,攻守共存,先软后刚,连顾带打,方能遍身是法。
暗劲在拳经中云:“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地卷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 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用。”
明劲和暗劲在运用上来讲,暗劲的运用多以横劲为主,明劲的运用多以顺劲为主。从运用的区别来讲,明劲以进攻打击为主,暗劲以克制固守为主。 从阴阳的运用来讲,明劲为阳,暗劲为阴,暗劲主合,明劲主开,暗劲主吞, 明劲主吐,逢顺则横破,遇横则顺发,横格顺打,横克顺攻。总之,在运用中,一定要有暗有明,有柔有刚,明暗紧相连,横竖不分家,方能有顾有打,有攻有守。
(3)化劲,是形意拳三步功夫中的最后一步功夫,谓之高级阶段。这步功夫,必须在练好上述两步功夫的基础上,再进而练习。
化劲的练习,其劲气主要在身,开始转化劲以后,必须注重意念的活动, 切勿以拙力行事,练习时一定要身灵、步活。灵要圆,活要稳,灵不偏于漂浮,稳不偏于僵滞。步履如猫行,气行如行云流水,臂动如抽丝,膀动如车轮,身动如蛟龙。静似水中潜龙漫游,动似升天惊龙势不可挡,毫无一点僵滞迟疑之象。拳经中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 以至于饮食之间,皆可以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至寂然不动,感而随之,无可无不可。此乃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
化劲的来源,主要在于意、气、神、体的合并运用。它的特点是: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藏正,正中寓奇。奇正之变化,犹如循环之无端,故有动无不圆,圆无不动之谓也。
化劲在运用上的特点是:不丢不顶,不接不离,无过无不及,灵活运转, 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全在于感触圆中之神化(神即指的是元神、神气)
(三)劈拳的发劲
练习劈拳发劲时,要明确分清劈拳的上发、下发、直发三种不同发人的方法和劲节。上发,是要将对方催起后(即抢劲)向上促,使对方向后跌出。 上发要托,以运用任脉之阴劲为主。下发,是要将对方向后下方发出而跌。 下发要栽,(即按劲)以运用督脉之阳劲为主。直发,是要将对方向远后方跌出。直发要推,唯推中有起有落,无论哪种发劲方法都离不开“抢”、“按”、 “推”三种劲发,总之劈拳发人都必须以运用任督二脉之阴阳相合之劲为主。
(四)劈拳的打劲
在练习劈拳的打劲时,要注重斩、绝二字。起钻时要有拧劲(即裹劲) 和催劲[即抢(qiang,刮掉或擦掉物体表面的一层,磨剪子抢菜刀。摔了一 跤膝盖上抢了块皮)劲和促劲];落翻时要有斩劲和绝劲(即迅猛、果断); 进步时要有蹬劲和踩劲;黏实时要有扑劲和按劲(即推劲和按劲);吞时要有 裹劲和合劲(即引进之劲);吐时要有展劲和整劲(即为拧要绝、斩要绝、踏 要绝、扑要绝、裹要绝、舒要绝、绝要绝,即刚中之急、急中之刚、一绝再绝、绝中加绝之意。绝者抖也、毒也、疾也、脆也)。
(五)劈拳的用法
形意拳谱中讲:劈拳其形似斧。意指锋利如斧劈物。因此,劈拳的击法运用必须勇猛迅疾,势如破竹。交手时前手回勾向下采带对手,紧接着上钻其喉或头,在前手以防转攻时,对方用手接挡,我则马上翻压其格挡之手向 回采带。后手紧擦着前手小臂上方向对方面部或胸部迅猛钻劈(先钻后劈), 小臂是先外旋后内旋,随即跟半步,其推力要迅猛有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出几个连续不断的劲,肩、腰、胯还要密切配合,以达到稳、准、狠。
劈拳在攻防技击中的运用,总的来讲分为发法和打法两种,尤以打法为重,其中发法包括上面所说的上发、下发、直发三种;打法中包括里劈、外 劈、左劈、右劈、上劈、下劈、前劈、后劈,以及穿、挫、扑、戳、斩、砸、 抓、塌、托、按、摘、切、抹等打法,同时还有擒拿、点穴、摔法等多种用法。
1.劈拳的发法:
劈拳发法歌诀云:“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调膀破敌营,肺气凌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前。
劈拳在上发中,是在低之中望高而为的一种发人法。例如站势高于我,我即可取钻蹴之法,使低势攻击对方之高势,向前上方的45度(为之起钻) 和前下方45度(为之落翻),并使两个45度合为90度,将对方击发出去。
下发,是在高之中望低而为的一种发人法。如对方的站势低于我,则宜用栽法(或称栽劲),先向我之前下方的45度栽击对方,然后再向我之前下方的45度将对方发出。
直发,是双方站势高低适中相差不多时的一种打法。此法虽说是直发,然而并非平直前推之劲,而是在起手与落手之间,仍然有角度、有弧度、有阴阳相合之运动,只不过是由于两个45度的变化很小,人不易看出,所以在形式上似乎就形成了直发。
以上三种发人方法(虽为发法,实乃发中有打,打中有发,打发兼有), 在运用中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首先要明了三前和三节。三前是眼前、手 前、足前。明了眼前可以判断对方的虚实;明了手前可以判断对方之出入。
浏览3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