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间传统 武术的爱好者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开始逐步放弃传统武术,而转投到了追逐经济利益的大潮 中。这些经济因素的制约,让我国的传统武术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和阻碍,甚至许多传统武术都 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传统武术在产业化发展上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无法争取到 企业的赞助,使得传统武术的开展得不到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来源,因此,我国的传统武术由于一 直无法得到有效的经济支持,而长期处于较为低迷的发展状态。


  • 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古代传统思想的限制,我国许多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经常是以师徒、血缘 等关系来进行的,这就必然会对许多传统武术的普及造成严重的影响。

  • 传统武术受到封建保守意识的影响,出现“近亲繁殖”的发展方式。中国长期以来稳定的 农耕生活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维系的家族制度限定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虽然通过传统 的传承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各门各派在技术上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 与传统,但是长期处于这样的发展方式会导致传统武术的逐渐消亡。

  • 在我国早期,传统武术讲求言传身教,有的还有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使得有些传统武术在 传授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或者家族无男丁时,就会发生失传的现象。而在近些年,随着 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变,真正愿意“十年磨一剑”,勤学苦练的人越来越少,使 得某些拳种后继无人,这就加速了这些传统武术的消亡。

  • 传统武术训练手段的原始性


我国传统武术在很早就形成了身传口授的传统训练模式,并且很少能有所突破。当然这一 训练模式同样是通过历代武术行家经验的积累而来的,其中绝对含有科学的理念,在传统武术训 练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现在训练理论的发展,这一模式下的训练方法大部分过于原 始、缺少科学的指导,训练的效率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在我国传统武术中经常会提及“拳打千遍,身法自现”“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等务实 精神,虽然它们具有可取之处,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单一训练方法与现代先进科学训练方式相 比而言,就显得较为原始。与现代训练学中的科学选材、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 练、心理训练等系统、完整、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相比,更加显得粗糙、陈旧。训练手段原始严重地制约了传统武术自身优势的发挥,并进而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 传统武术的发展处于滞后状态


作为一个相对封闭文化环境的产物,我国传统武术在面对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人们的认识、思想、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等的现状时,显然有些无所适从。由 于无法及时地进行自我的更新,传统武术的发展相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处于较为严重的滞 后状态。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 传统武术的外在表现。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许多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内容都很难被 接受。虽然,传统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非常需要我 们去继承、学习和发扬。但是,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一 些变化,而传统武术的多元化价值功能却刚好成为了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 多方面利益的同时也在制约着传统武术的发展。

  • 人们参与传统武术的积极性会受到其原始习练特点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价值判断向着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传统武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锤炼才能有所成就。要健身不如健美操有效果,要娱乐不如学跳 舞有趣的观点,将传统武术带入了尴尬的境地。


(六)传统武术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

传统武术形成于原始的人类生活中,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深受儒释道等各家思想的影响,而其 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对于我国传统武术中经常提到的“阴阳”“八卦''“天人合一”“精气神”等理论内容都较为模 糊,而且很难快速地理解和接受。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的社会文化水平较低,这就造 成许多传统武术都笼罩上了一层封建迷信的色彩。因此,面对精确、直接、简明而丰富的现代西 方体育理论就显得单薄、晦涩,难以解释和研究。而传统武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对其可持续的发 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

科学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在构建传统武术理论 体系时,要立足于武术的本体,在采用系统论观点的同时,还要做到其理论系统构建的全面、系统 性。具体如下。

1 .要立足于武术本体

在构建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时,要立足武术的本体,这也是进行武术理论科学研究的内核层。对体育项目进行理论研究,其本质就是为了对其实践活动进行一个理性的总结。在传统武 术的理论研究中,就是为了完成武术实践活动从经验到理性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总结充分揭示出 传统武术发展的变化规律,并用科学的武术理论指导武术的实践活动,推动武术的全面发展。实践是获得相关理论的主要来源。因此,传统武术理论的获得也同样离不开对武术实践活 动的研究。而大多数武术活动,其主体都是以武术技艺为中心来发展的。我们通过文化三层次 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武术技艺的发展属于“物器技术”层,它主要受到“制度习俗层”“心 理价值层”的制约。但它也是贯穿整个武术活动的主线,通过逻辑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呈现出 “教与学,,“练与用,,的一个具体过程。而这些具体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就是人,因此在进行武术理 论科学研究时,要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

武术实践活动的本体内容作为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使得我们在研究时要以武术 的功能价值为出发点与归宿,围绕着武术教与学、练与用这个实践活动主线,认识、评价和探索各 种武术形成与发展规律,包括武术的价值取向,技法原理,教学、训练、竞赛的规律。所以,必须从传统武术活动的本体入手,紧紧围绕着反映传统武术攻防技击特性的教与学、 练与用的活动,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拳术形成理论、技击方法理论、教学训练理论、竞赛表演理论 等一系列具体理论,最终遵循概念化一条理化 系统化一体系化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武术理论 体系达到系统化、层次化、完整化,建立起完整的传统武术理论体系。

  1. 要采用系统论观点


通过系统论观点来对传统武术理论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是武术理论科学研究的外核层。在早期的传统武术理论研究过程中,经常是将完整的武术进行分解,通过对局部孤立部分的 了解来认识传统武术,而没有对传统武术整体中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样就 造成了对传统武术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所研究出的理论成果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是武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如果我们再将传统武术理论进行分 割,将其分为许多子系统和子系统之下的子子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有一 个更加清晰的总体认识。同时又可通过对不同子系统和子子系统的研究而确定其在武术理论系 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可从较高角度来审视子系统与子系统及与子子系统的关系,而明确它们 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全面认识“传统武术理论科学体系”。

  1. 要保证理论体系构建的全面、系统性


保证传统武术理论科学体系构建的全面、系统性,是需要在理论研究时将传统武术理论的内 核层与外核层进行相互关联、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种被世人认可的理论,都是必须经过从实践 理论、理论-实践的反复提炼、升华和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的。然而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些重武轻文、重术轻道、重实战轻现代功用等实用主义思想,对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

浏览3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