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铁柱一次在家中看中央电视台节目,节目 正播放美国太极名师金太阳的故事,这位金发碧 眼的中年美女,在广场上演练陈式太极拳,整个 套路演练起来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圆润松活、 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似江河滔滔,让人惊叹 的同时无不被折服。最后播音员的几句话被匡铁 柱牢牢记住,播音员说:“金太阳被中国神奇美 妙的太极拳功夫深深吸引,她不远万里来到河南 温县陈家沟,被王西安大师收为入门弟子,虔诚 学艺达8年之久。”从此王西安大师成了匡铁柱 心目中的偶像。于是他开始收集关于大师的资料 信息,有次在邮局的报纸杂志店发现一本《武林》 杂志上有关于大师的介绍。王西安大师一幅“单鞭” 的拳架照,挺拔俊朗、英姿勃发、雄浑大气、美 轮美奂,无论从哪个角度推敲都无懈可击。不知 怎的这幅拳照深深地烙进了他的脑海,更坚定了 他拜见大师的决心。于是匡铁柱先是给大师写了 信,而后又设法与大师取得联系,分别于2005 年、2006年两次去陈家沟虔诚地跟随大师学拳。 两次学拳都是盛夏时节,匡铁柱为了将拳学好, 每天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日练拳近30遍, 汗水雨一般地流,有时连眼都睁不开,衣服湿了 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皮带根本解不开,因 为皮带被汗水泡胀了,把皮带扣卡住了。拳友们 都感叹“小匡练起拳不要命,真有股‘拼命三郎' 的精神”。除了勤练外,他还细细地感悟太极拳 的每招每式。有时在去饭店途中,他也琢磨动作, 一时兴起在路边练起来,一位随行的同门师兄称 黄道:“有了你这种精神,没有练不好的拳。” 即便是睡觉他也想着练拳,有时灵光一闪,他立 刻起来琢磨比划,简直到了入魔的地步。匡铁柱 练拳期间因尊师敬友、视拳如命、肯下苦功夫, 深受大师喜爰,被收为入室弟子。
传承发扬
匡铁柱自从跟随大师学拳以后,真有一步登 天的幸福感,困扰多年的几种慢性病从根本上得 到了改变。中耳炎好了,感冒从以往的一月两次 到现在一年偶尔一两次,鼻炎也几乎不再犯,这 种健康幸福的人生匡铁柱不敢独享,他时刻铭记 大师“多教人,多传人,让更多的人享受演练太 极的快乐,享受健康的人生”的殷殷嘱托。他把 传承和发扬王西安太极拳视为一种不可推卸的神 圣责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开始挤出一切时 间拼命地教拳,有钱的教、有权的教、有病的教, 贫穷的他也乐意教。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授拳使 更多的人得到了健康、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初二 学生小丁,身体虚弱,失眠盗汗,学习时注意力 不集中,练习太极拳半年后,食欲大增,身康体 健,成绩直线上升,他父母乐得合不拢嘴,逢人 就讲“陈式太极就是好,我儿以前三天两头跑医 院,现在半年都没去医院了。汉川水利局老王患 脂肪肝多年,每天晚饭后,只要坐在沙发上,感 觉到胃里的食物不能消化。跟随匡铁柱练习太极
拳两年后,体重下降24公斤,脂肪肝不治而愈。
现在他吃得香,睡得香,精神格外的好。出租车 司机尹师傅饱受颈椎' 腰椎、痛风' 高血压等多 种疾病困扰。跟随匡铁柱学拳3年后,疾病痊愈, 最神奇的是高达180mmHg的血压,习练太极拳 后降到了 70mmHg至!J120mmHg的正常血压值, 并且3年没有吃一粒降压药,被诊断医师视为奇 迹。最可贵的是,尹师傅把这种福音传递给另外 一位司机朋友。这位姓陈的司机家有不幸,妻不贤, 子不孝,自己常常生气,落下一身病。不知什么 时候脑袋里长了瘤,手术留下后遗症,走路不稳, 常常摔倒,并且嘴眼歪斜,口吐白沫,十分吓人。 妻子不肯多出钱给他医治,尹师傅十分同情陈师 傅,将匡铁柱所传授的太极浑然桩法精心地传授 给陈师傅,并每天陪他练一个小时,从此奇迹发 生了,陈师傅再也没摔倒过。如今他精神焕发, 干劲十足,加班加点地跑车也没事。习练太极拳 已然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事。
快乐人生
“陈式太极,不能太急'深钻细悟、贵在坚 持、奥妙无穷、魅力无限、气象万千、美轮美奂、 越打越有、爰不释手、健康相伴、幸福永远。” 这是匡铁柱写下的一首陈式太极拳快乐歌谣。如 今陈式太极拳已经成为匡铁柱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他把打太极拳当作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一种快乐,他每天都挤出时间独觅一片芳草萋美、 绿树成荫的幽雅处练拳。他演练起来节奏鲜明、 风格多样、阴阳变化、紧合易理、刚中带柔、柔 中寓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如脱兔、静如 处女、轻如流水、稳如山岳,折叠如波涛翻滚、 往返如鱼雁追逐。在这种美轮美奂、如痴如醉的 演练中,他总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一趟拳下来, 虽汗水浸湿衣衫,他却感到浑身舒坦,神清气爽。
从打太极拳,他想到了人生,人的一生也如 这太极拳,有开有合,有起有落,有伸有屈,有 静有动,有暴风骤雨的急驰,也有和风细雨的舒 缓;有平平淡淡的真实,也有阳春白雪的浪漫。 拳如斯,人生如斯,关键是我们要有一种平和的 心境和不屈的精神,唯有这样才能演绎出一段至 真' 至纯、至美的多彩人生。
巩新华深谙太极拳立身中正、舍己从人之 理,因此,学拳吃苦耐劳,为人处世质朴谦 恭,吾心甚慰。
太极痴人,“拳”耕不辍
在山东淄博市博山世纪广场等处,每天早 上,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都能看到一个神清气爽 的中年男子带领学员习练太极拳的身影。只见他 们拳姿舒展,拳架行云流水,大气磅礴,招招式 式中流淌着太极拳的神韵。
这个中年教练就是巩新华,在淄博市被称为 “太极痴人”。
辗转迂回结缘太极
在淄博市,巩新华也算是一个太极名人。他 现在山东淄博电机厂工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 代传人、王西安拳法第二代传人。说起习练太极 拳、拜师王西安大师,中间还颇有一段曲折的故 事呢。
巩新华1963年7月出生于山东淄博市博山 区。从小和别的男孩子一样,巩新华特别喜欢武 术,最喜欢看那些武侠电影。而且,每每看完电 影,都会沉醉于影视情节中,学着电影上的动作 自得其乐地练上一番。青少年时,他还会订阅武 术杂志,买来各类拳书,跟着书籍学习剑法、拳 法等。虽然没有名师指点,但巩新华也马马虎虎 自学了几套拳术,而且每天闲暇时练习一番。时
间一久,功夫没练出来,却练出了健壮的身体。
20岁时,一次,他和几个朋友练着玩时,大 家都感叹:“你看你长得这么健壮,最适合练摔 跤,咱们这里有知名的摔跤老师,你这体格不学 真可惜了!” 一句话正说到巩新华的心窝里。虽 然从小爱武术,但一直没拜过老师,从来都是瞎 练,现在当地有现成的摔跤老师,拜师学摔跤也 未尝不可!
于是,巩新华就拜当地有名的摔跤王曹玉常 为师,学起了中国式摔跤。摔跤虽然不能算正规 的武术,但因为对肢体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对 巩新华来说,也是一种新的锻炼与尝试。他十分 珍惜跟随老师学艺的机会,再加上训练场上都是 和他同龄的气血方刚的青年,所以,大家在一起 特别投缘,练起来自然格外投入。
摔跤讲究七分力气,三分技巧,需要壮硕的 身体和娴熟的技能。为了练出好本领,巩新华真 是豁出去了,100多斤的杠铃,他一天要举好几 百下,举得胳膊都肿了,抬都抬不起来,但他从 不叫一声苦。练好了臂力再练背肌,每次练背, 他都被同伴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师兄弟们看着 都不忍心,但他呵呵一笑说:“这点苦算什么, 来吧!苦练才能出真功夫!”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由于巩新华的多年付 出,终于赛场扬威,频频夺金。1986年在全省摔 跤比赛中,他喜获山东省青年组52公斤级冠军。
练摔跤练得百般辛苦,但巩新华仍没舍得丢 下对武术的爱好,一闲下来,就和伙伴们一起舞 枪弄棍。长年这样习练,那些业余学来的武术, 竟然也练得风生水起,常常有人夸奖:“小巩拳 打得真好!”每每听到这话,巩新华高兴之余就 不由感慨:什么时候能拜个老师,学习真正的中 华武术啊!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时,同事欣喜地告诉 他,有个陈家沟来的著名拳师,在淄博开班教拳 呢!他一下子来了兴趣。太极拳他早就听说过, 且知道太极拳的发源地就在陈家沟,现在从发源 地来了名家,这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巩新华兴冲冲地找到王玉安老师,加入了培 训班的行列,真正学起了陈式太极拳。
从小爰武艺,辗转至今,此时的巩新华已 过三十而立之年。为此,他常常自嘲地说:“人 家说三十而立,我30岁多了,才终于找到了正 路!”
随着对太极拳认识的加深,太极拳在技击 和养生方面的神奇功效让巩新华很快对其痴迷起 来。为了学好太极拳,业余时间,他和王玉安老 师几乎形影不离,学习老师的一招一式,熟练掌 握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来到 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
付出才有收获,尤其是学武,不下苦功训练 怎么能练好?为了练出真功夫,他自告奋勇当活 靶子和老师对练,自诩只有摔得痛才能学得精。 练习推手时,他被老师推出去翻几个跟头几乎成 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一天要摔几十次。王玉安老 师一个侧肩靠,一下子就能把巩新华打出数米 远,但他拍拍身上的土,立马站起来再练,还得 意地对拳友炫耀:“虽然疼了些,我可比你们感 悟得真切多了!”
有一次练习推手时,因为地不平,摔倒时 巩新华不小心把脚赢伤了,痛得他头上直冒汗。 但他咬着牙站起来,一痛一拐地来到老师跟前,
还要继续练。师兄弟们看着都心疼,纷纷劝他: “休息会儿吧,练拳也不能这样拼命啊! ”他呵 呵一笑说:“没有苦中苦,难有真功夫!这点痛 算什么!来吧,老师,咱继续练! ”
巩新华的勤学苦练,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 中,练拳时要求更为严格,这让巩新华的太极功 夫与日俱增,太极拳实战更是日有长进。
但巩新华一班人却没有想到,正当他们沉醉 于太极拳时,王玉安老师却不幸患病,巩新华的 学拳之路不得不戛然而止。
浏览3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