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掌按法


操作技巧:术者上肢伸直,腕部背伸,用全掌或掌心 按压患处,垂直发力。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照片 14)。掌按法接触面积大,刺激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大 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图片13

  • .肘按法


操作技巧:术者屈肘,上臂与前臂夹角约成60。,用 鹰嘴突按压患处(照片15)。此法作用面小,刺激强,多 用于肌肉丰满或病变较深的部位,如下腰及臀部。

图片14

二、滚法

滚法是术者将手背置于患部体表,以前臂旋前旋后的 动作带动腕关节作连续往返滚动。其功用在于温通经络、 调和气血、缓解痉挛、舒利关节。此法作用面较大,适用 于腰背、臀部及四肢等肌肉丰满的部位。

(1)掌背滚法

操作技巧:术者以小指掌指关节尺侧缘为支点,手掌 呈自然弧形,前臂向背侧旋转,使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 曲,由小指背面依次至环指、中指、食指,及第三、四、 五掌骨的背侧面,而后腕向内侧翻转复原(照片16)。如 此前臂旋前旋后,均匀有序,持续连贯,频率约120次/分 为宜。

图片15

(2)鱼际滚法

操作技巧:术者手自然屈曲,似握空拳,沉肩,略屈 肘,悬腕,以小鱼际的尺侧面为着力点,以前臂旋转之 力,使腕部外翻至掌背部,然后回腕屈指。如此反复操 作,使手呈滚动状态(照片17)。

图片16

2.直滚法

(1)指背滚法

操作技巧:将手指自然屈曲如握空拳,拇指微悬起, 以四指掌指关节为支点,前臂带动腕掌、掌指和指间关节 作前后滚动之状(照片18)

图片17

(2)拳滚法

操作技巧:术者手握实拳,腕部放松微屈置于患部, 以四指掌指关节为支点,前臂带动腕关节向指间关节滚 动,然后回到原位。如此往返,用力均匀、柔缓、透达深 层(照片19)。

图片18

摩法是指术者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环指指面附着于 患者体表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的一种手 法。此法作用表浅,缓和舒适,是推拿手法中最轻柔的方 法。操作时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摩法具有 理气和中、消积导滞、活血散瘀、调和营卫之功能。适用 于人体各部位的软组织损伤。

  • .指摩法


操作技巧:术者将手指自然伸直,指腹平伏在病变部 位上,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然后作缓和协调的环旋抚 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可,着力部分要随着腕关节连 同前臂作盘旋活动,用力轻柔自然,不宜过重,每分钟80次左右,是按摩胸腹、季肋部的常用手法(照片20)。

图片19

  • .掌根摩法


操作技巧:用掌根附于患者病变处,运力于掌根部, 在皮肤表面作均匀的盘旋抚摩。此法较指摩法接触面积稍 大,频率应略慢,多行顺时针方向摩动。一般常单手操 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常用于背腰及臀部(照片21)。

图片20

  • .全掌摩法


操作技巧:将指摩、掌根摩法结合并用,施治于患者 体表相应部位。摩动时用力缓和均匀,频率最慢,以40~ 60次/分为宜,使患者有较强的舒适感(照片22)。此法 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等处。

图片21

摇法指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侧肢体远端,以被摇 动的关节为轴,使肢体和缓地作被动回旋环转运动。摇法 常用于颈部、腰部及四肢大关节。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 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

操作技巧:施治时应根据不同关节选择适当的体位, 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被摇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作该 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摇动。摇的动作应柔和平 稳,幅度大小可根据病情适当掌握,一般摇的范围由小到 大,速度以慢为主,不宜过快,摇动次数依病情及患者的 耐受程度而定,不可操之过急,切忌粗暴用力(照片23)。

图片22

扳法指术者用双手或双肘向相反方向用力,使患者关节 被动伸展或旋转。扳法多用于颈、腰、舐骼及四肢关节。扳 法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纠正关节错位等作用。

操作技巧:施治时先使病患关节处于极度伸展或旋转 位,术者双手掌或双肘部分别紧贴于两着力点,突然作一 短暂且略大的相反用力。由于扳法活动关节的幅度较大, 作用较强,因此运用时应谨慎、稳妥、轻巧。操作前先准 确定位,根据病情确定好扳的幅度范围,要在关节生理活 动范围内进行扳动,不能超出其生理功能,防止发生意 外。施治过程中可听到“喀喀”或“嗒嗒”的响声,表明 手法成功。若手法准确,尽管未闻其声,也算成功,切忌 粗暴用力而损伤关节,造成不良后果(照片24)。

图片23

牵法是术者用单手或双手紧握住患肢远端,一手扶托 固定相应部位,向远端作持续牵引的一种方法。牵法常用 于四肢及颈部,具有解除粘连、滑利关节、缓解痉挛、舒 筋通络之功效。

操作技巧:术者取站立位,一手或双手紧握患肢远 端,一手扶托肢体近端的相应部位,行作用力相反方向的 持续性牵引。其用力由轻到重,动作轻柔和缓、平稳连 贯。切忌生拉硬拽,避免造成关节部位的损伤或诱发其他 疾患(照片25)。

图片25

振法指术者用单手或双手的手指指端或手掌贴在施治 部位上,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收缩发力,做快速震颤动 作,使施治部位产生振动感。振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具 有理气和中、祛瘀消痞、解除疲劳之效。多用于头面、胸 腹、腰背部。临床可分为指振、掌振两种。

  • .指振法


操作技巧:术者腕部下垂,屈掌指关节约呈90。,用 中指指端贴于病变部位皮肤表面,稍施向下之力,依靠手 部和前臂肌群之力集于指端处,形成一种震动力,使施术 部位随之发生震颤。着力要实而有节奏,既连续又有间 歇,连续振时以400次/分为宜(照片26)。

图片27

.掌振法

操作技巧:术者腕关节背伸,手掌平伸,五指略分开 着于施治部位,集手部和前臂肌群之力于掌面持续发力, 使局部亦随之发生震颤。要做到着力实而不虚,使力量透 达至组织深处。振动频率与指振法同,连续与间歇并存。 若需加大力量时,可用另一手重叠在施治手背侧,合力而 振(照片27、28)

图片28图片29

拨法指术者用指端按于患者穴位或某部位上,适当用 力下压,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一种方法。拨法 多用于腰背部及四肢等处。临床上可依据压痛点或局部 “筋结感”运用此法。本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散 瘀止痛、舒筋活血之功效。

操作技巧:操作时术者常用一手在患者适当部位扶托 以固定体位,另一手拇指指端插入施治部位,以一侧为支 点,抵住不动,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用力由轻 渐重,直达组织深处。手指运动幅度要小,拨动时指下应 有弹动感。一般多以单手操作,一个部位连续拨动2〜5 次。此法刺激性很强,常产生酸,麻、胀或痛感,应以患 者能忍耐为度(照片29)。一般在施用此法后,可配以表浅放松手法以缓解反应。

图片30

揉法是用手指指腹、大鱼际、掌根、拳、前臂、肘等 部着力,吸定于病变部位或某一穴位,作轻柔和缓的环旋 转动。其作用力可达皮下组织,频率较慢,一般每分钟50 〜90次,作用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后应用。揉法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宽胸理气之效。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指揉法、掌揉法、拳揉法、肘尖揉法 和前臂揉法五种。

操作技巧:术者多用拇指指腹吸定患者皮肤或穴位 上,不离皮肤表面,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着力由小 到大,再由大渐小,均匀持续而轻柔地旋转,作用面小, 力量深在稳重,常在强刺激后应用(照片30)。临床又有 单指、双指、三指和五指揉法之说。

图片31

  • 掌揉法


操作技巧:术者腕关节背伸,以单手或双手的掌根、 大鱼际或全掌紧贴施治部位,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缓缓小幅度回旋揉动,压力要轻柔,揉动频率一般 60〜80次/分(照片31)。此法着力面较大,刺激缓和舒 适,老幼皆宜。

图片32

  • 拳揉法


操作技巧:术者半握空拳,五指并拢,拳心向下,吸 定患者皮肤,以拳代掌,揉动可由慢及快,力稍重,深透 人里(照片32)。适用部位同掌揉法。

图片33

  • .肘尖揉法


操作技巧:术者屈肘,前臂与上臂约呈60。,腕关节 放松,将肘尖(鹰嘴处)着力于患者病变部或某穴,以上 臂带动前臂及腕,做小幅度环旋。力量均匀,由慢及快, 透达于里。旋转时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照片33)。

图片34

.前臂揉法

操作技巧:术者用前臂背侧紧贴患者病变部位,屈肘 约90。,沉肩、腕关节放松,以上臂带前臂作左右或旋转 揉动。其作用面积大,施力均匀温和,以患者舒适为宜 (照片34)。

图片35

浏览2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