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尝试的态度,跟随当地一位教授杨北贝抱式太极拳的西班牙老师学习。或许是太极拳的优 雅吸引了她,或许是从中感觉到了太极拳的实效, 这一学,她就断断续续学习了几年。1999年, 北贝遇见了来自法国的教授陈式太极拳的沟丁 那・阿兰。沟丁那•阿兰为她讲授并演示陈式太 极拳,她由此认识了来自中国的另一个太极拳种。
这个时候,她逐渐对中国武术有了一定了解。她 通过新闻报道知道,陈家沟是中国的太极拳发祥 地,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最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其他种类的太极拳皆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她此前所学的杨式太极拳,就是陈式太极拳的重 新演绎,二者在内容和风貌上不尽相同。陈式太 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北贝被深深吸引,开 始“移情别恋”,逐渐放弃了杨式太极拳,改学 陈式太极拳,并参加了沟丁那•阿兰的太极拳推 广培训班,跟随其学习。
2001年,北贝遇见王西安大师,王西安是 沟丁那阿兰的老师。北贝第一次见到王大师就 感觉到这位来自中国太极拳故乡的教练绝非等闲 之辈。尚未见其展露功夫,北贝就已感觉到他的 身体里所蕴含的力量。从第一面起,北贝就被这 位异国拳师征服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 成为了王西安大师的追随者。随着时间的推移, 北贝对大师多了一番认识,发现老师人品高尚, 有一颗慈悲济世之心,还有一颗侠心。大师对学 生极具关爰之心和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授学生, 即使十几遍也无不悦之意,直至教会。北贝用一 句中国谚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大师的高
威猛之力、温柔之态,便爱上了它。在与大师相 识半年之后,北贝第一次拜访了陈家沟。这成为 她一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这些年里,每当大师 在法国或者西班牙授拳,即使事务压身,她也不 会错过难得的机会,与老师聚首。这既是为了学 拳,也是为了沟通师生情感。
在学习太极拳特别是陈式太极拳之后,北贝 的身体状况一日胜似一日。太极拳不仅强化了她 的体质,使她的精力较过去更加充足,也改变了 她的精神气质,让她变得大大方方,待人接物也 变了。她对陈式太极拳愈加痴迷,并萌生了终身 学习和推广陈式太极拳的念头。
改变丈夫对太极的偏见
北贝的丈夫,是当地的一名合气道教练。他 的习武生涯漫长,是一名以武术为生命的男人。 但是,这位男人对中国太极拳不以为然。北贝丈 夫的偏见,似乎缘出有因。很多年前,他曾学习 过太极拳,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无法提起兴趣, 觉得从中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因此就半途而废
当北贝开始习练太极拳的时候,她的丈夫权 当她游戏一番,不加干涉。从此,北贝和她的老 公各习其术,她练太极拳,丈夫练合气道,夫妻 二人之间因为武术,似乎更加亲密无间。后来北 贝丈夫发现,她的太极拳法日渐熟练了,表情越 来越从容了。有一天,北贝告诉她的丈夫,自己 将前往中国太极拳故乡陈家沟深造,逗留一段时 间。那时,她已经跟随王西安大师学习陈式太极 拳,对陈家沟一直心存神往之情,并希望去那里 学习太极拳。这一次朝觐的机会,她自然不会放过。 北贝丈夫有一点愠色,但是他温和地说:"你去 那么远学太极拳,花费实在太大。”北贝执意
去 了陈家沟,在几位地地道道的太极大师的指导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她的太极拳术突飞猛 进,实现质的飞跃,她欣喜不已。
回国后,北贝的丈夫想考验她一番。她知晓 丈夫的意图,当仁不让,落落大方地为丈夫表演 了太极拳中的老架一路、新架一路,以及王西安 大师根据自己一辈子体验编创的养生增气功。在 一番表演之后,北贝丈夫目瞪口呆,发现她从陈 家沟回来之后,竟然脱胎换骨一般,像变了一个 人似的。她的太极拳法大有进步,发力动作显然 与过去不一般,柔中散发着刚劲之力。真乃“士 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北贝的丈夫感觉妻子果 真是不虚此行,不枉所花费的钱财。同时,他也 震惊不已,第一次意识到妻子所练的陈式太极拳, 与他过去练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他猛然觉得陈 式太极拳是他所想要的武术,不禁又有了学习太 极拳的念头。他放低姿态,向妻子学习陈式太极拳。 后来觉得跟随妻子学习的进度太慢,便在王西安 大师前来西班牙传道时参加了王大师的培训班。 此后,每逢王大师前来西班牙、法国,夫妻二人 就一起入班求学。北贝的丈夫后来还和她一起, 造访过陈家沟。在北贝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如今 也成了陈式太极拳的坚定拥护者和推广者。
夫妻合璧推广太极
如果从1996年算起,北贝至2010年已学 习太极14年。这14年,不算太长亦不算太短。 北贝凭着一腔挚爱,勤奋修炼,太极拳水平取得 长足进步,并在一些竞赛上获得了奖项,这是对
她的付出的充分肯定。她曾获得过河南省太极拳 比赛第一名,还获得过西班牙太极拳国家竞赛第 三名的成绩。她自谦没有什么比赛经验,将会以 一生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太极水平。
在这样的武术之家,北贝夫妇为了推广武术, 一起努力着。共同的理想和情趣,使这个家充满 温馨和谐。在重拾太极拳之后,北贝的丈夫天天 和妻子切磋武艺。北贝丈夫一边继续着他的合气 道,一边修炼陈式太极拳。他很早就开办了一个 合气道武术馆,在2006年夫妇二人又拿出了平 生积蓄,扩大原武术馆,改名为“无极拳馆”, 开办了一个太极拳馆,为当地太极拳爱好者提供 一个平台。这样,夫妇二人经营着两个武馆,生 活更加忙碌。
北贝是王西安大师的忠实追随者和粉丝。她 说,要在西班牙弘扬中国武术,推广王西安大师 拳法。这是她的一个梦。她是在西班牙推广王西 安拳法的第一人,任重而道远。“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她的梦想之船已经起航, 不久将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申思是享誉世界的陈式太极拳大师王西安的 得意弟子,并以出色拳技跻身影坛。
一路恩师呵护,申思7岁始习练太极拳,11 岁登台比赛,先后在国内国际大型武术赛事中摘 取金牌近百枚,被太极拳界誉为“冠军神童”。 他一路历练坚守,少年学成,出国深造。太极拳 终于为他的人生打开一扇大门。阳光少年凭借精 湛拳技在影坛初露锋芒。精彩人生路,太极永相 随。小小少年内心放不下的太极拳情结,缘于厚 重如山的恩师,缘于父母多年不倦的教诲。
锲而不舍成就“冠军神童”
孩童时的申思特别好动,对体育运动颇感兴 趣。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望子成龙的父母决 定送申思学打乒乓球。可是,三年过去了,尽管 小申思刻苦练球,但成绩一直不很理想。止匕时, 申思的母亲阎素杰已拜师于太极拳大师王西安苦 练太极拳。当她看到许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太极 拳发源地陈家沟拜师学艺时,阎素杰突然有了让 孩子习练太极拳的想法。焦作离温县并不远,太 极拳名师就在家门口,何不让孩子练好博大精深
的太极拳,一生受益?小申思欣然应允了。就这 样,在母亲的引导下,已上小学二年级的申思很 快也师从大师王西安,成为当年王西安大师最小 的弟子。从此,申思将课余的时间都用来练习太 极拳,开始了漫漫学拳路。
练好太极拳非一日之功,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来不得半点懈怠。母亲阎素杰欣慰地发现, 小申思对太极拳似乎有着特别的痴爱。暑假时, 许多师兄都受不了酷热而休息,但申思常常为了 一个学不好的动作,10遍20遍地重复练习。他练 得大汗淋漓,晚上仍不间断,为此常常让蚊子咬 得满脸疙瘩。看着一直在城市长大的小申思这么 能吃苦,师傅王西安不禁对他格外偏爰。
申思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为了学拳和上学两 不误,他给自己订了学习计划,每天五点钟就早 早起床练拳,下午放学和晚上只要做完作业便开 始练拳。为了将一个动作做到位,他有时能练习 100多遍。
一晃三年过去了,悟性颇高的申思拳艺进步 很快。2002年,当阎素杰得知第九届全国推新人 大赛焦作赛区即将在全市进行选拔的消息后,决 定让申思练练身手。申思以绝对优势通过焦作赛 区和河南赛区,并在全国推新人大赛少年武术组 总决赛中,过关斩将,在1000余名来自全国各 地的小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优秀新人” 奖。当中央电视台邀请申思参加晚会时,阎素杰 悄然拒绝了,申思太小,她怕过早的“掌声”会 对儿子成长不利。
习拳愈久,申思练拳愈醉心其中。老师让他 一天练30遍拳,他给自己加到40遍,“十年磨 一剑,剑快至倚天”。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申 思开始在赛场上折桂。从2003年起,申思开始参 加各类国内外大型比赛。他在2003年第二届亚太 武术交流会,2004
年郑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2004年温县第十届太极拳、佥h交手锦标赛, 2005年焦作市武术套路锦标赛,2005年第三届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中国陈家沟太 极拳邀请赛,2006年第二届东亚武术交流大会 中,屡屡夺魁。同龄的师兄弟们戏言,只要比赛 有申思在,10个金牌有9个半都是他的。
浏览2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