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当伤科
骨折是伤科常见疾患,习武之时,往往会发生损伤甚至发生骨折。如果 治疗不当,极易留下后遗症,对继续练武造成障碍。所以,在发生骨折之 后,除了需要立即进行整复、固定以外,还要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有 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以便逐渐恢复患处的活动功能。武当派认为从古至今, 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或练功之人,必须懂得伤科医术。所以武当伤科积累了 十分丰富的伤科治疗经验,至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1 .骨折的诊断方法
- 查形态:观察患者全身及损伤部位的形态变化,对判断有重要价 值。如果患者是坐位或卧位,上下肢所放的位置可提示出损伤的程度和部 位。再看患肢的长短粗细,肢轴有无改变,畸形的程度,皮肤有无损伤,出 血多少等。然后再对局部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骨折。
- 查痛点:用双手或一手触摸患处,以检查损伤肢体的痛点及其范 围。痛点的范围广,则属斜形性骨折;横断骨折的压痛局部位于骨折线周 围;不全骨折压痛点固定不移,痛点就是所伤之处。
- 查骨势:骨折的临床局部查体,重要的一项是必须查出骨折的类 型,断端移位的形式。诊查时用手细细触摸患处,如触摸到骨尖突出而压痛 范围广,则可断为斜形骨折;如断端边缘整齐即为横断骨折;如摸到小的骨 块、骨片或骨签,且有散乱的骨摩擦音,即为粉碎性骨折。因此,摸诊时骨 的尖、点、签、边,是查骨势的四大要素。
- 查副伤:骨折均有副伤的发生,诸如血管、神经、脏器、肌腱等损 伤情况。对这些副伤绝不能忽视。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对临床治疗有极大的 影响。若有疏忽,则可导致丧失肢体或功能的危险。检查脉搏皮色与肤温是 否正常,可知道血液循环的状况与程度。例如,将手向背后反举,可查知槎 神经;握拳,可查知正中神经;张开手,可查知尺神经;足背屈与足外翻, 可查知腓总神经;足跖屈与足内翻,可查知胫神经;俯卧屈小腿,可查坐骨 神经;屈膝、屈胯或伸小腿,可查股神经。以上这些检查方法看似简单,但 对于确诊病情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骨折合并脏器损伤,查体可发 现患者发烧、呼吸不畅、大小便异常、便血、尿血等症状。如果患者尿血且 伴有腹部胀满,就应考虑肾脏损伤;若呼吸不畅又咳血,贝U肺部有损伤。对 疑似脏器损伤的患者,检查时须做到耐心、细微、温和,确诊为脏器损伤的 患者,须以急诊方法处理。
-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首先应当是早期、准确地复位(骨折端对口为要),然后 是妥善恰当的固定(以固定起作用为要)。骨折的伤口护理,并不是很复杂 的事,但要遵循“初懒、中勤、后养”的原则。
初懒:是指骨折后10天内,只要骨折已经理想复位对口,并且已经做 了良好的固定,这期间就不能将固定器具拆除检查,清洗皮肤或重新处置。 如果有小泡或创伤感染,也只能在可靠而有保护的情况下,将绷带逐次松动 分别处理。骨折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绷带的力度,以维持良好的固定, 确保复位的稳定性,争取骨痂早日形成。
中勤:是指骨折复位、对口、固定10.余天后的一段时间里,每隔三四 天就应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处理。这时,已有新生组织存在于断端间,逐渐 连接再生。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调整外固定器具的有效力度,并检 查断端口的稳定程度。这样做既能促进骨痂的早期形成,更能进一步在夹板 与压垫的作用下,有效地矫正残余移位,以求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后养:是指骨折经初、中期治疗20余天后,到了临床愈合的阶段。此 时,在对位对线良好,已有少量骨痂形成的情况下,主要任务是指导患者进 行合理、有利的功能锻炼,并继续配合药物治疗,同时给患者加强营养,使 患者保持乐观精神,意闲少欲,骨折自会早日康复。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则 是,以有利为要。治疗期间,患者要有意识地锻炼每块肌肉,并做一些有利 对口稳固,加强固定效力的动作,从而使治疗和固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 由于长期固定,绝对休息而导致的骨质缺钙、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循环迟 滞等并发症的出现。
- 损伤的方药治疗
损伤,包括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及其他。药物分为内服与外用 药。内服药对调节机体内在变化,促进气血旺盛,经络通畅,祛瘀生新,加 强自身修复功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夕卜用药可对局部损伤发挥直接作 用,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缓解肌肉痉挛等功用。
三、峨眉伤科
峨眉伤科起源较早,到明清时期随着峨眉武术繁荣昌盛,峨眉医学也得 到了很大发展,峨眉伤科正式形成。
峨眉伤科在病因上,重视外因与内因之别(在此主要讨论外因所致的损 伤),外因是由于跌扑、坠堕、撞击、闪挫、扭振、压扎、负重、刀刃、劳 损等外力作用所致;人体在受到上述因素导致受伤时,又往往会招致外界六 淫等邪气侵袭。因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指出:“夫 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 卒然而患腰痛。”
在病机上,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筋骨、气血、精与津液共同组成 的一个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 础又是气、血、精和津液。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联络全身的皮肤、肌 肉、筋骨等组织,构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互相 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不论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都有 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伤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脏腑、经络和气血有着密 切的关系。人体受到外因作用导致伤病时,局部皮肉、筋骨组织的损害,每 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和精津的功能失调,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明 代医家薛己《正体类要》说L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
在治疗上,峨眉伤科主张内治、外治并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内 治在辨证施治原则下,分别采用行气活血、攻下逐瘀、清热解毒、通窍安 神、接骨续损、舒筋活络等中药方剂内服进行治疗;外治善于运用手法治 疗,亦辅以膏药外敷或药物熏洗。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书中 说:“故跌扑闪挫,方书谓之伤科,俗谓之内伤,其言内而不言外者,明乎 伤在外而病必及内,其治之之法,亦必于经络脏腑间求之,而为之行气,为 之行血,不得徒从外涂抹之已也。”峨眉伤科流派以推动气血、开合穴位为 主要手法,在运用上注重“行”和“补”,具体分为“松” “温” “分” “顺” 四步特色手法。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手法组合,松法多用于关 节脱位和筋肉板结;温法常用于气血凝滞或寒邪内侵;分法常用于肌肉粘连 或经络不通;顺法常用于气血亏虚或肌腱挛急。现今有人应用该手法治疗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拓展了峨眉伤科推拿手法的临 床应用范围。
第三节
笋偏差的纠正
对于练功偏差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练功偏 差,就是偏离了练功的正确规律而导致病变差错。简言之,则是“因偏致 错”,所以古人称之为“走火入魔二
气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身心锻炼方法,在气功锻炼过程中, 因偏离了练功应该遵循的法则而引起人体气机发生紊乱,甚至出现精神、情 绪、行为失常等反应均可视为练功偏差,也可看作是“走火”“入魔”。所谓 “走火”就是运用了强烈的意念或急重的呼吸以致火候失控、气机紊乱,轻 则头昏脑涨、胸腹胀痛,重则气窜不停、大动不止;所谓“入魔”,是指练 功者对功中出现的幻景信以为真,以致精神错乱,甚至痴呆癫狂。
练功偏差是出现在内功修炼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内功,武林术语,是一 种通过锻炼身体内部器官,强健其功能,使身体健康的功法,是相对外功而 言。内功与气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说气功只是内功里面的一部分。 内功与气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在练气,也 都可以采气。不同之处在于气功练内脏与大脑,以上半身为主;而内功练习 的是全身,包括四肢。练习气功一般都不能实战,而内功却偏重于有实战功 能。气功的层次不是很明显,而内功的种种层次,历来都有详细的记载。本 节仅就气功偏差进行讨论。
浏览2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