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武学的路向与疑难
《易筋经》在明末少林拳发展的关键时刻,吸收了道教的气 运学说,讲呼吸吐纳、守中积气、采咽阴阳、修炼导引,形成了 一套配合少林刚猛拳风的内壮理论与内功功法,当然很快就奠定 了它的典范地位。
但这种融合事实上是强水火于一冶,非常困难。《易筋经》 也未能达致完美融会之境地,其理论与功法均有不少破绽。先说功法。《易筋经》吸收道教功法时,混采了好几种不同 的路数,例如守中积气是一种,服咽日月精华的服气论又是一 种,二者并不相同,经文兼取之,何者为正、何者为辅?守中固 然可解释为禅定,服食日月精华又与佛教思想何干?此即为其疏 漏之处。
《易筋经》各本又多有《内运入火候歌》《行功要诀》。此纯 是内丹法,又与服气论、积气论迥异。重点在于“颠倒阴阳,更 转互属”,添水返火、运用铅气。且行功只在子午,要以河车逆 运坎水上昆仑,共运三十六度,企求五气朝元。若用此法,则大 谈服食日月精华、揉打搓洗,便归辞费。抽添水火、气贯泥丸, 又与内壮神勇有何关联?《易筋经》兼收并蓄,而不知实自陷于 左支右细也。
又,道教丹法中是有歧途、有旁门的。所以道教炼丹之士 称好的炼丹法为金丹大道;不好的丹法,例如借助性交与采阴补 阳者,便被称为泥水丹法。《易筋经》援用了道教炼丹术,却对 此无力检别,只说功夫若成之后,“修身坚壮,不畏饥寒,房战 取胜,泥水采珠,犹小用耳。修仙成佛,要不外是”(《易筋经 意篇》)。它认为这只是功夫高下之分,殊不知修仙之法与阴阳 采战乃是两条路,功夫并不相同。古修房中术者,固然有以性交 为登仙秘径者,但炼内丹之法,大兴于宋元,尤其北派全真教均 为出家道士,焉能以阴阳采补或房中征战为说?故内丹家说龙虎 交媾、阴阳配合,主要乃是以一身内气而说。即使是东派男女双 修,亦与房战采补者不同。《易筋经》不知此中分判,误为一谈, 可谓大谬。
不仅如此,《易筋经》因正面肯定房战采珠之功效,竟发 展出了锻炼阳具之法。教人攒、挣、搓、拍睾丸;咽、摔、握、 洗、束、养阳具。洗,指用药水烫洗。束,指用软帛束之勿屈。 练之久久,阳物便刚强了,“虽木石铁锤亦无所惴”(《下部行功 法》)。海岱游人说在长白山曾逢一西羌人即曾习此功夫,可以 “以长绳系睾丸,缀以牛车之轮,曳轮而走,若驰也”。现今市井 间有号称全真气功之“九九神功”,练的就是这类系睾丸、吊阴 茎的功夫。这种功夫跟武术有什么关系?无非乞求增强性能力罢 了!故《易筋经》以此自诩:“以之麋战,应无敌手。以之延嗣, 必种元胎。吾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大于是法者! ” “设欲麋战,则 闭气存神,按队行兵,自能无敌。若于应用之时,加吞吐呼吸之 功,更精神百倍,气力不衰,昼夜不寝、数日不食,亦无碍矣。”
它如此沾沾自喜其壮阳神效,是否恰当呢?若真是达摩传经, 授予少林寺僧,当然不会谈这一套,也用不着这一套。且这种功法 中显示的性态度,是以性为天地间之至乐,以昼夜不寝不食地性交 为乐事,更非僧人习武者所宜有。所以像这些地方,明显的是为它 所吸收的道教功法所误,不及检别,因而误入歧途①。
经中功法其他妄谬之处,颇与此有关,如《无敌神功密法》 教人“两脚盘坐身项直,双手捧托肾囊前。……此段为运气到茎 卵功夫”。宣统三年梁子瑜刊全图《易筋经》则引高子曰:“握固 二字,人多不考,岂特闭目见自己之目、冥心见自己之心哉?趺 坐时,当以左脚后跟曲顶肾茎跟下处,不令精窍泄云耳。”此皆 妄谈,乃读丘处机《大丹直指》而误者。
形成这类混淆与错误,或许也不能归咎于古人造作经论时思 虑欠周,而应考虑其时代风气。宋元以来之道教丹法,本来就有 三教糅合的性质;以长生为命功,以释家明心见性为性功,而讲 性命双修,更是普遍。故往往仙佛合言,混无生宗旨与长生久视
①自由出版社所刊萧天石编《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即删去有关下 部行功法的部分,谓其易流于房中采成,恐系后世重双修法之房中家所孱入。
于一炉。《易筋经》就显示了这种理路。《内运周天火候歌》说:易筋经,炼气诀。……定气凝神锁心猿,两手插抱趺足坐,识得先天太极初,此处辨识生身路。冥目调息 万缘定,念念俱无归净土。……此是神仙真口诀,君须 牢记易筋经。
既归净土,又成神仙,口气与《易筋经意篇》说“修仙成 佛,要不外是”相同,都是仙佛合说。而在实际功法操作中,则 是以修仙为成佛的。
此种形态,自宋以来已渐形成,至明末而大盛。如颜元就 批评他家乡“万历末年添出个黄天道” “仙佛参杂之教也” “似 仙家吐纳采炼之术,却又说受胎为目连僧,口中念佛”(《四存 编•存人编》)。黄天道,亦以炼成金刚不坏之体,撞出轮回为 说;也每日三次参拜日月;也主张双修法,均与《易筋经》有 相同之处。同在天启年间的道教伍柳派伍冲虚所著《内炼金丹 心法》,成于一六二二年,增注本刊于崇祯十二年,改名《天 仙正理直论增注》,更是说:“天仙,佛之至者也。”其弟子柳 华阳《金仙证论-禅机赋第十三》则云:“恐后世学禅者不明佛 之正法,反谓吾非禅道,故留此以为凭证耳。”也以仙佛合宗 自命。《易筋经》处此时会,援道入佛,欲修命以成佛,也是 可以理解的①。
此外,我们在前面曾经谈过,明清朝时期一些民间教派常习 武练气。这些民间教派,都是混糅三教义理而成的,直至晚清均
① 为道家功法者,应推疫乃周《获氏武技书》,次则为王宗岳《太极拳 论》。但王氏之说与道教丹法无关,获氏《中气说》则明白指出:“中气者即仙 经所谓元阳,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 是如此。如道光年间,扬州“周星垣,号太谷,能练气辟谷…… 遨游士商大夫间,多心乐而口讳之,积中师事久,颇得其术,太 谷门徒寝盛”(《山东军兴纪略》卷二十一《黄崖教匪》)。“宿州 张义法者,从永城魏中沅学弹花、织布两歌,皆邪教之隐语。又 令盘膝静坐,名为’坐莲花’;两手捧腹,名为’捧太极’;一 日三次,默诵咒语,名为'三省功夫(《金壶七墨》浪墨卷四 《教匪遗孽》)。光绪年间,“霸州城西鱼津窝村,有……密密还乡 道教门,即白莲教门也。该教宗旨,恭敬孔子、老君、佛,吃长 斋。……日日坐功运气,望死后往西方乐土,成仙作祖”(《拳时 北京教友致命》卷八,北京救世堂一九二。年刻本)。又光绪间, 有“一灶香”教。该教创于明末,“以敬佛为宗旨,不杀生,不 害命,吃长斋,焚香,日日坐功运气,其经向望死后脱下皮囊, 往西天成仙作祖,为乐境也”。
这些教门,有两方面与《易筋经》关系密切:一是它们都属 于混淆佛道,甚或混糅三教之世俗宗教形态,其教义取便流俗信 从,故理论都不严密,也不深刻。错谬之处,往往而有。即使不 错,理境也不高。《易筋经》也有这种现象,重在可以实用奉行, 而非造论之幽玄精密。
其次,这些教派,常被官方或正统人士定义为“邪教” 除了 教义未尽正宗之外,这些教派动辄舞拳弄棍、练气习武也是一个极 普遍且重要的因素。因此,它呈现的是一种宗教、炼气、习武混合 的状态。而《易筋经》所显示的,也就是这个样子。假若我们记得 “火烧少林寺”的传说,则这种类似性就更为有趣了。
少林寺在清朝事实上并未被火烧掉。但那是历史上的事。在 武术界,少林涉及天地会反清复明大业、少林寺被烧、少林五祖 逃出、分别创立洪拳等等,则是各门派心目中传承已久之另一事 实。这些武术派别,奉达摩为祖师,谓其艺皆传自少林,似乎也 不能说他们都是神经病,明明没有的事还相信得如此诚笃,明明 没有的人物偏要供来做祖宗。假若《易筋经》跟那些民间宗教 一样,也有一个教团,用这样的功法来教其教民,将宗教、习 武、练气合而为一,以致传其艺者均自称少林门徒,以致朝廷忌 惮而剿灭之,不是也很有可能吗?不是比说练武的都是神经病更 合理吗?只不过,这个名唤少林的教团,未必即是嵩山那座少林 寺。我们看这些故事,均自称为南少林;包括叙述达摩授艺的部 分。如尊我斋主人编《少林拳术秘诀》云“少林技击,以五拳为 上乘。……五拳之法,传自梁时之达摩禅师。达摩师由北南来”, 亦谓达摩是到南方授拳,岂不分明告诉别人:此少林非彼少林, 此达摩非彼达摩吗?达摩,释典通作“达磨”,此则皆称“达 摩”,也有暗示畛域区隔之意。
浏览3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