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讲沾粘绵随是最好的优 点。外功拳不懂这个道理是个缺点。 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能克制天下 之至刚”是很好的道理,应好好的研 究。
1975年5月31日,教李耀源打手, 我以为他懂些道理,可以用柔的方法 将我劲化掉,他却用硬的手法又拨又 勾的,所以他一手也化不掉。他这种 化法是练杂拳的太极拳手法,所以化 不了,然而这种练又勾又拨手法,近 来铺天盖地皆是,直弄得真太极拳的 提倡非常困难。
摹的劲道
一、 我之去劲,为什么一般的人 化不了?
因为我之去劲,又松又软又沉 着,又掌握了各种听劲的方法,所以 对方化不了。
二、 我因而想起杨老先生说过: “发劲,有两种劲,一曰打由己的劲, 杨班侯先生就善打这种劲,别人化不 掉,百发百中,因为班侯功夫深奥又 具备各种听劲功夫,此所以别人化不 了。二曰打由人的劲,是在出手要发
一、 在未接触之前,就要以轻妙 的手法与其接近,以听其来力意思, 务要听得准确,然后顺其背面以找其 缺点,顺势以制之,出劲以找之,则 无不中。最忌在尚未摸准对方缺点之 前就去硬劲攻击,更忌硬手硬脚地去 抓、去拿、去拨、去顶、去卡等等手 法。
二、 如对方功力很大,桩步很 稳,我虽以虚灵的手法将他的来力听 出来了,但无法将其打出去,此时怎 么办?这当以虚无变化之手法去晃 之,以声东击西的手法以惊之,俟其 神意断散、步法零乱时而打之,无不 效也。
未发的时候,心中无一定的主张,以 俟对方来化时顺着对方化的方向去打 之,也是百发百中,当先健侯先生善 打此由人的劲。”
三、 我师澄甫公对这些劲的奥妙 兼而有之。有刚暴之由己劲,又有柔 化的由人劲,所以人称太极泰斗。能 用这两种劲都是有多年成熟的太极拳 功夫才能发,如功夫未到即学打这种 劲,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猫耳。
四、 因而我感到凡事须多下功夫 才有把握,不独练拳也。如冒冒失失 地来几下子,以图侥幸成事,是不行的。 说练功加勺步次
一、 练柔,练软,将身上的韧带 拉长,又要有伸缩力,虽是这样的练 筋骨肌肉有点痛,当克服之,不如此 练不出好的功夫来。
二、 练松净,要将身上、腰腿 上、两臂上一切的拘束力,全部放开了。
三、 要练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动作一致。
四、 要练轻快,练灵机。
五、 要练神,练意,练气,练心 劲。神是人身上的电,如神的力量充 实了,每发劲可以令对方不知不觉。
六、 神气充实了,每发劲,无形 无踪,如虚无所有,此所以练拳首先 要松着劲,缓缓地摸以养神,俟神充 实了,一切功夫自会神而明之。
七、 一些外功拳家,不懂这个道 理,一味地在练力量上,硬上着手, 所以他是徒劳的。
八、 如按此规矩松着劲,慢慢地 练功夫,久而久之,身上手上会有奇 妙的发现。这种奇妙的发现如体会到 了,就等于得到了法宝,得到之后可 保持着用功,否则这个法宝会又跑 了,千万记着。
—、练功夫以养灵机为第一,练 体力以长大劲也是要紧的,不可忽 略。所谓大力者,是要有柔性的大 力,如只是手上、臂上的大力不行。
二、 练功夫脚下要认端的,全身 的力是由脚下升上来的,而不是上身 局部之力,关于这一点,要特别注 意。
三、 总而言之,是要在多练拳架 上下功夫。自然就会全有了,而且是 必须按规矩练才行。
太极拳的道理
凡做任何事,一切都要有魄力, 有力量,则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这 是个千古不易的道理。然而练太极拳 为什么要说不用力,其理安在哉?太 极拳说是不用力者,是说不用明力, 如用明力被对方早知,使对方有备
我去攻击则无效矣。明力则是以筋骨 肌肉之力为之,这种力虽大而变化不 快,在打斗方面不够巧妙。说太极拳 不用力,是不用这种以筋骨为主的明 力。然而是要用以气、以神为主的内 力,来去变化极快,可以打人于不知 不觉之中。练这种以神为主的力量须 将筋骨肌肉上的力放松,如不松就练 不出这种以神为主的力量来。所以说 练太极拳不用力就是这个道理。
练太极拳不用力但要用意,用意 就是神的意思,就是说练太极拳要用 意用神的力,有了这种力,凡事可以 迎刃而解了。这与老论是不违背的。
(一九七五年七月八日)
一、 论打斗要有胆,有心,有勇 敢,总要平素多操多练才行,只凭空 想是不能实用的。
二、 平素要多见生手,多操实际 功夫才是真的。
三、 自己胆量勇气还欠缺,这个 缺点要知道。
四、 平素与学生们打手,他们不 还手,怎说怎对,自己别以为就了不 起,要遇见真打,真干,打赢了才算 数。
五、 愈想董英杰的打法愈好,他 是指远求近大胆近身,粘他连他,揉 他错他,顺势制他,发他,就以这个 法子在上海连胜九场。六、 论打斗,主要在灵机,又要 大胆进身,如隔三几步就与对方瞎斗 乱打,那
一、 只要平素把身体练强壮,练 灵机,使其感应灵快,在应用时自己 会不先不后地应付,无不适宜。太极 拳就是这个办法,若临用时东想西想 手法,早先准备一套动作,则无论如 何想得全面总不会和对方和我预想的 一样,如此则误矣,白费心机,反而 误事。
二、 若什么也不想,只凭我平素 练出来的功夫灵机,就会有很适当的 应付。以前在张英振家(张英振为查 拳名家),我打山东大力士王某之发 劲,突然一纵劲,他就往前栽了去, 几乎来了一个嘴啃泥。此是功夫有灵 机后自会应付一切的证明也。
三、 最忌在应战时,心中东想西 想,预先拿个主意。因为先有主意, 就会影响了我的自然灵机的活动,这 个道理务要知道。否则就把太极拳的 功夫变成了杂拳的功夫。
四、 应战时,未从出手,先持以 虚无松软的身势,以待其来,如来了 凭我平素练出来的灵机就会对付一切 来的手法,这叫有触必应。
五、 以上所说还是一般的道理, 要是遇见不懂拳术道理的浑小子,就 不能
以常理对待,其方法如下:一出 手就以冷快绝伦的手法连发不已,对 方必惊慌失措,我就在这个激烈的斗 打中,乘机取之,无不胜矣。
六、 要有压倒一切的沉着勇猛善 战的精神,要机智灵敏,敢打敢斗。
七、 勇猛是一个办法,如朱国祯 之打胡风山,是勇猛又灵活、高章武 之斗刘培显、韩庆堂之斗王学庆等等 都是沉着,勇猛。
八、 招法怕猛打,猛打怕沉着应 战,沉着应战怕急如闪电的冷劲,冷 劲又怕毫无惊抗的沉着。不惊不抗的 沉着应战的道理可以应付万事万法的 争斗。太极拳就是这个道理。
(一九七五年五月十二日)
发劲第一是要松软,第二是松 软,第三还是要松软。盖不松则不能 软,不软则不能重,不松软不重则不 能弹,不弹则不够快,不够快则劲去 先被人知,发劲则无效也。
况不重快则不能入里透内,劲打 去只是外皮痛,则等于外功之劲也, 还有什么太极拳之可言也。
一、 如我在四川待了近四十年, 凭着学了杨澄甫先生的一点太极拳, 论功夫,说着也只有杨老师的十分之三。
二、 因为有这点太极拳功夫,现 在的人称我为太极拳专家,其实我很 称不起这样的称呼。现在我已81岁 T,无能为了,就会名不符实,停止 了吗?我实不甘心。
三、 现在我不过是普普通通的, 比一般练太极拳的稍好一点,若这样 满足于现在情形,是太没意思了。四、 我虽81岁、从今日起,我要
发奋用功,对太极拳要往深细处去钻. 研,要往神妙处去追求,要练到只要 粘上手,就叫对方无处逃脱。
五、 凭我的技术奥妙,不怕他是 山中野兽式的野性汉子,几下子管叫 他五脏熟烂,张口结舌摧毁在面前, 若无这种神妙功夫,那是空有名,是 可耻的。
六、 如就这样庸庸碌碌地练皆不 行,要真正地松开软开,两臂松松 的,两拳重重的、沉沉的,打出劲去 冷冷的、脆脆的、狠狠的,入里透 内,如这样神妙奇特、出类拔萃的功 夫,才算太极拳专家也。(1974年11月6-9日,看了外国拳击小 说的感悟)
发劲时脸上的表情
一、 班侯发劲时是怒容。
二、 是笑舸掬的副。
三、 少侯发劲时是诡诈的脸容。
四、 杨师(澄甫)发劲时像怒的 样子。
五、 李香远发劲时是笑嘻嘻的样子。
六、 崔毅士发劲时是愁相。
七、 我发劲算是近于怒相。
太极拳发劲时各有不同的表情,如 喜、怒、哀、乐。这是有功夫,找着劲 的表现,如无这些表现是功夫还不上手。
一、 先持以虚无松软轻灵的姿态, 轻轻的、灵灵的他。
二、 即接触之后,听他是如何来 劲,然后,当如何则如何应句之。
三、 如其来手很快,但我手是虚 无的,也受不到他的打击。如他也知虚 灵轻妙,我则与他斗轻妙,他轻灵虚妙 我比他更轻妙。
四、 如其力大力硬地逼来。如我 也以力大力硬敌之,这个不是太极拳 的道理。如以粘上再走化其来力,这 个也不好,因为粘上再走就晚了。我 当以毫不抵抗、虚无灵动的手法走 之。不与其接触紧了就走化的干干净 净的了。
五、 即如当年在文炽昌家与朱国 桢推手的那样,叫他身无所主的扑在穿 衣镜上,这种劲很好。连朱国桢也不得 不过后赞成这种劲。
斗
推手不是比推手,是比灵机,是 比变化,是比轻妙,是比智慧,是比 虚无神气。谁这些方面好,谁就胜, 而不是比力大,比硬顶,比硬抗,以 上千万要记着。
的感想
一、过去老先生们练拳都是讲究 松软沉弹,所谓沉者不是用力往下 压,而是两手两臂本身之重量往下沉坠的意思。如加以用力往下压,这就 大错特错了。
二、 松软要松软干净,要如同两 臂掉下来一样的松,否则又松又不松 的,那是未松净。如那样的松则一辈 子练不好太极拳,而不如练长拳。
三、 两手两臂叫它松沉,肩腰叫 它松沉,两手叫它松沉,总而言之,一 身都要
浏览2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