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区别
杨式太极拳除在套路的风格上与陈式太极拳有较大的区别 外,在其他要领方面也有一些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的手形要 求为凹形,中指领劲;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手形要求为瓦棱形,食 指领劲;杨式太极拳的手形要求为凹形,中指领劲。再步法方 面,陈式太极拳要求落地生根;而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为四正, 后脚为四隅。当后脚向前上步时,前脚必须先变成四隅脚,迈步 为“川”字步。裆的要领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陈式太极拳大架 要求翻裆和圆裆;陈式太极拳小架要求翻裆和合裆;杨式太极拳 要求吊裆和圆裆。
二、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共同点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是在陈式太极拳套路为基础,是以阴阳、 五行、八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演化。杨式太极拳在理论、要领方 面与陈式太极拳是一致的,是共同的。《杨露禅太极拳谱》中说: “当洪蒙之时,天地未分,无边无际,混圆而已,恍恍惚惚。其中 含有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随在恍惚之中,绝未见 其气,有撇有停,毫无主宰,而陷于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 人身也如天地之混圆,人身无处不混圆。天地有三直,是上中 下;人身也有三直,即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也 有四顺,即身手脚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 即身手脚膝胯膀。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 节,即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 小节,即两手两肘两膝两脚。天地未见有撇是数,未见有停是 气;人身亦不撇亦是数,亦不停亦是气。不过有四时嫌滞,天地 有主宰是理,而不流水是节;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节 制。不过未免有少混,所吾人本太极。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 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练拳。洪蒙之 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烁,强为索拉也。然非 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混圆一变即成背丝扣,斯拳 之联成矣。再有背丝扣一变即成太极”。此理论与陈式太极拳 理论相同。
陈式太极拳有十五个套路,即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 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杨式太极拳 也有十五个套路,即太极拳大架、太极拳中架、太极拳小架、太极 拳提腿架、太极拳快架、太极四路炮捶、太极四隅捶、太极十三路 炮捶、太极撩挎八卦掌、太极散手、太极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 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杨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与陈 式太极拳的三个十三势相同。陈式太极拳有八卦、五行即搠、 搪、挤、按、采、制、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杨式太极拳 也有八卦五行即搠、撮、挤、按、采、搦、肘、靠,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陈式太极拳将拳架分为十三节意寓太极十三势;杨式 太极拳将拳式划为八十五式意寓八五十三势。陈式太极拳有层 次十三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 极圆练法、太极上卞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 人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 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也有层次十三 势练法,即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 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 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 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杨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与陈式 太极拳的十个要领相同。陈式太极拳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 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杨式太极拳也讲求圆、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
杨式太极拳的练法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系列性的拳种,要想了解它、学习它、研 究它,那你就得全面地掌握它。如果你想利用太极拳锻炼身体, 学一个中架就完全可以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中 架、再学提腿架、大架、快架、散手、一时短打,在中架学好后,四 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即可和其他架子穿插 着学,最后学习小架。
太极拳中架:姿势高低幅度适中,故称中架子。是初学太极 拳的入门架子。该拳架分为阴手阴腿、阴手阳腿、阳手阳腿、阳 手阴腿四个拳架(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大都是杨澄甫先生简化定 型的阳手阳腿和阳手阴腿拳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腿拳架和 实腿拳架)。阴腿阳手还是阳腿阴手,除在练习周身一家和将各 种身法要领练到身上之外,主要是在练习缠丝,给练习背丝扣打 基础。应该知道,区分太极拳和其它拳种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你 练的拳中是否有缠丝和背丝扣。杨式太极拳中架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练圆,是练平圆。圆在卦象上是指天,也就是乾。在练习 时,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在手、眼、身、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 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 沉稳不僵。加之推手练习。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中盘。整个套路 除比当今流传的杨澄甫定型拳架多一个践步栽捶、二起脚外,其 它拳势、顺序基本接近。速度较慢,每遍约十五分钟。
太极拳提腿架:拳势顺序与中架相同,姿势要求比中架略 低,步子稍大。在每个定势运动时,不可忽高忽低,但在每一个 姿势完成后加一个提腿,故称提腿架。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也可 以说是两个架子。一个是侧重实战应用的,一个是练习提放术 的。提腿的具体要求是,一条腿直立起来,另一条腿曲膝上提, 提的越高越好,脚同时要有向前踢或蹬之意,在实战中主要用于 上盘。然后,这条直立的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去做下一势动作, 比中架增加了八十多个提腿动作,使腿产生巨大的摧毁力,在技 击中一旦被腿击中,对方不亡即伤,故太极拳有“传上不传下”之 说,所以能得到其传者甚少。杨式太极拳提腿架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练方,是练立方。方在卦象上是指地,也就是坤。中架的圆 为天为乾,提腿架的方为地为坤,这就是一对阴阳,阴阳即为太 极,这是拳架与拳架而言.此拳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着重练习 太极桩功,即太极活桩,以增强气力,体用兼备。配合专门的呼 吸锻炼,就是太极提放术。尤以健身效果最佳。坚持锻炼,可舒 筋活血J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速度较慢,每遍约二 十五分钟左右。
太极拳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 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 •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比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 架。在练习时,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 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 活动量,故此架便于提高功力。由于不断以仆步往来、旋转,因 而可以在方桌甚至高凳下往返穿越。其高难度,于此可见端倪。 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杨式太极拳大架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练圆,是练立圆。中架是练平圆,大架是练立圆,平圆和立 圆就构成了立体圆。再具体些说就是无极一变就是太极,太极 一变是缠丝,缠丝一变是背丝扣,由缠丝变背丝扣即是太极拳。 大架因吃功夫,一般每遍约六分钟左右,但功夫越深速度越慢。
太极拳快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 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后,为增加功力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 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 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 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架势既低又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 架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 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 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之外,很多动作定势要带发劲。据 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 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 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 长,渐至一气呵成,此拳架功夫越深,速度越快。杨式太极拳快 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方,是练平方。提腿架练的是立方,快架 练的是平方,平方和立方就构成了立体方。杨式太极拳的学习 程序就是先学中架,中架练的是圆;再练提腿架,提腿架练的是 方;然后再练大架,大架又是练圆;接着再练快架,快架又是练 方。这一平圆一立方,一立圆一平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阴 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功夫,这种太极功夫 就是太极拳。
浏览4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