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富有东方文化 的神秘魅力,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医学等深邃 丰富的内涵,其精湛的理论和技术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聪明智慧。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辩证 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 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 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 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 为“国粹,之所以太极拳能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而不衰;是因 为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融武术、养生学、哲学、医学、物理学等 精华为一身,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因为它修 身养性的特殊品格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性格相一致,从而能 够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心理需要的人所接受。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和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 呼唤太极拳,太极拳运动的新的飞速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全民 健身运动。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 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 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 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 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 身心健康。

太极拳运动的保健、医疗功效十分显著。目前,国内外很多 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 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 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 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它把高雅和通俗集于一 身,植根于民族沃土之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一层层涟漪,绽 放一朵朵永不凋谢的浪花。太极拳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太极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喜爱,外国朋友也通过太极拳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时光荏苒,斗 转星移。太极拳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学者日众,习者如云,已 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太极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 到国外。后来,中国很多拳师相继到海外教武术,其中教太极拳 者最多,使太极拳逐步走向世界。太极拳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 一座桥梁,为人类的健康,为世界的和平、进步与发展发挥更积 极的作用。1991年,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太极拳列为比赛项 目后,太极拳在海外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已 有太极拳传习者逾百万,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成立后,其注册会 员已达一千万人,其中大多数参与太极拳传习。不久前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就有美国、菲律宾、 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韩国、泰国、古巴、马来西亚、缅甸、瑞 士、斯洛文尼亚、墨西哥、瑞典、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 区三千多人参加,在武术史上可谓盛况空前。目前,世界五大洲 的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 组织达上千个,全世界练习太极拳者已近一亿人。

陈式太极拳第11代嫡宗传人、在国内外有“太极金刚”美誉 的陈正雷先生说,从1980年,他开始对外国朋友教拳,已经二十 年,据他记载,已有一百五十多批,共三千多人次。他从1983年 起,每年都要应邀出国教拳,多的一年要出去四五次,特别是近 10年,每年邀请他的国家十来个,他无法全部满足。他已去过 三十多个国家,受聘于国内外五十多个武术团体并任要职。仅 日本他就去过二十多次,学拳者上万人。他的《陈式太极拳术》 等著作,被译成日、英、法、西等国文字;他讲授的陈式太极拳、 剑、推手、养身功等系列教学片,被译成日、英、韩等语言,发行世 界各地。

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振铎,虽年事已高,但他在大会上对国内 外爱好者表演之时,一招一式仍不失大家风范。新编24式简化 太极拳、88式太极拳均以杨式拳架为蓝本,这对太极拳向国内 外推广起了重要作用。1985年,杨振铎开始出国授拳讲学,每 年都要去六七个国家。他的足迹遍及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 等。

太极拳无穷的魅力,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第29届奥运会 在北京的成功举行,中国体育已圆世界体育强国之梦,奥林匹克 精神已融合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体育健身的行列中,古老而神 奇的中国太极拳也以更快的步伐融入世界,她不单纯是中国全 民健身最受热爱的项目,也是世界人民健身选择中最热爱的项 目了。奥运会开幕式中太极文化的艺术展现,更让世界为之瞻 仰,祝愿太极拳与太极文化,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更深 地了解与热爱中国文化。

如今,第29届奥运会后,太极拳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太极拳所特有的魅力,必将吸引更多的公众投身到这一运动中 来,实践这一运动的宗旨。总之,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华民族自我锻炼、强身健 体、修身养性的优秀文化遗产。它融会贯通了中华民族源远眼. 长的拳术、养生法、呼吸法、经络学说以及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 优秀成果,成为中华传统养生方法的瑰宝。作为一种传统的体 育项目,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还体现了和谐的东方哲学 思想,显示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 力。太极拳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的名称来源于太极图说。《易经》中曾有“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天地未分 之前,混沌如一的状态,“两仪”即阴阳,“四象”是指金木水火, “八卦”是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代表物象的八种符号。 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早期的哲学,即万物由阴阳而 生。继承了阴阳学说衣钵,著有《太极图说》的北宋哲学家周敦 颐(1017〜1073)最先开始使用太极图这一形象化图式来揭示大 至宇宙、小至万物的阴阳关系。而诞生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因 其自身的特点、拳理与太极图说相符合,如太极图呈圆形、分阴 阳,而太极拳动作多呈弧形也为圆,处处分虚实,强调全身放松、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要做到上虚下实。而 且“太极”有“最高”、“最深”之意,与集众家所长的太极拳相吻 合,故而得名。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 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 “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 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 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 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 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 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 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 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流传,许多轶闻史事仅见于拳术家的 言传身教。太极拳始创于明末清初。它是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 了当时在民间广为流行的少林拳等拳法,以及明军中习练的实 战性技击术,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方法如运动肢体的“导引 术”、作腹式呼吸的“吐纳术”,并吸取古典唯物主义的阴阳学说、 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集各家精华成为内外皆修、皆练的顶级拳术和武林新锐。

太极拳从始创至今经历三百多年的世间变幻,风雨沧桑。 在传递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流派。著名的有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诸派源 出一门,但又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繁荣了太极拳的套 路,共同把太极拳耀升为武林至尊的显赫之位。

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增添了太极推手、太极剑、太极十三 枪、太极刀等套路和器械,使之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武术系统。伴随太极拳的诞生、发展、传播和推广,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 着一颗颗耀眼的太极拳之星。从开山鼻祖陈王庭,到太极拳理论大 师王宗岳;从德高艺深的陈长兴,到苦心钻研的杨露禅。再如:武禹 襄、李亦畲、杨健侯、杨班侯、吴全佑、吴鉴泉、郝为真、孙禄堂等等。 这些太极名家,都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固有的定式,大 胆创新,锐意进取,极大地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使之融各家所长, 剔除己身之短,久经历史考验,长盛至今而不衰。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套路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有 以下几点:


  • .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式平稳舒展,动作不僵不拘,且无大 起大落和激烈的跳跃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适合于不同性 别、年龄、体质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之人来学练。

  • .连贯均匀。太极拳的套路,从起到收,不论动作虚实变化 和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一招一式的速度较为 均匀,好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 .圆活自然。太极拳的上肢动作处处要求保持弧形,忌直 来直去,这与人体的各个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相符合.能使身体 的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 .协调完整。在太极拳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 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 体,身体各部分之间密切配合,互相呼应和依托。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 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浏览3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