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指哪些?明人谢肇涌《五杂俎》记,明英宗 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开武科选勇士,把“十 八般武艺”作为考试科目。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师,试其技 艺,十八般皆能,无人可与为敌,遂应首选”。该书记“十八 般武艺”的前十七种都是兵器武艺,第十八为“白打”。“白 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可见在元代早已将 拳击之术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一,表明拳术已发展到较高 的水平。

角抵为北方诸族传统武艺项目。它不仅是讲武习战 的方式,而且演变成富于竞技性的娱乐活动,得到广泛的 爱好与流传。宋代承继汉、唐遗风,列角抵百戏为宴乐庆 典之重要表演娱乐项目,辽、金仿宋朝制定礼仪,也把角 抵列为宫廷,礼乐项目。辽主生辰、婚庆及外交宴饮会上, 均有角抵表演,“皇帝生辰乐次”,“酒七行,歌曲破角抵 “酒九行,歌、角抵”。皇帝纳后之仪“宴后族及群臣”, “百戏、角抵、戏•马较胜为乐”。《续文献通考•乐考》记, 天显四年(公元929年)正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宴群臣及 诸国使,观徘优、角抵”。《辽史•兴宗本纪》记,重熙十年 (公元1041年)十月,辽兴宗耶律崇真其“皇子胡卢斡里 生,北宰相驸马撒八宁迎上至其第。宴饮,上命卫士与汉 人角抵为乐”。在辽代还有汉族与契丹武士的角抵较武表 演,表明民族文化交流与关系的融洽。在辽代上京的“市 肆”中,有诸般技艺表演,其中也有“角抵”。这固然是受 北宋都市游乐场所“瓦舍”的影响,同时亦可看出角抵是 民间娱乐项目之一,流传甚广。

金、元时期,加强其民族统治,曾严禁汉族习武,也禁 角抵。这些禁令对汉族民间角抵的开展,自然产生了较大 的消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军体武艺,金、元统治者仍是十 分喜爱并在其内部鼓励提倡。金人中出现不少精于角力 的武士,如前述蒲察士杰即为一员武艺高强的猛将。金人 贵族子弟自幼习武,角抵为必练项目。如完颜昂,本名奔 睹,幼时侍太祖。太祖令数人两两角力。时昂年十五,太 祖顾日:'汝能此乎?'对日:'有命,敢不勉。'遂连仆六人。 太祖喜日:'汝,吾宗弟也。自今勿远左右。'居数日,赐金 牌,令佩以侍”。后来他成为一员名将,称“金牌郎君”。 金人武将无不善角抵。如《金史•阿徒罕传》述阿徒罕“为 人孝悌,好施惠,健捷善弋猎,至角抵、击鞠,咸精其能”。 可知金人是把角抵与马球、狩猎等列为习武的经常性项 目。

角抵本是蒙族传统项目,在元代统治者中极为盛行。 《元史》记载帝王曾多次奖赏角抵优秀者,如前述武士力 浑“无与敌者”。又如元武宗学儿只斤海山曾因马沙谋“角 抵屡胜”,而授他“平章政事”的官职。至大三年(公元 1310年)武宗重赏“角抵者阿里银千两、钞四百锭”。至 治元年(公元1321年),元英宗学儿只斤硕“赐角抵勇士 百二十人,钞善千贯”。一次奖赏一百二十名之多的角 抵勇士,可见角抵活动之盛行及规模巨大。当时,元大都 常举行公开的角抵表演,京都居民踊跃观看,上弓|《相扑 二首》中“摩肩累迹隘康衡”这句诗,指出大都人民观看角 抵的高涨热情及崇尚武勇竞技的风气。蒙古族建立元朝 之后,仿唐、宋制度宫廷设专业“相扑朋”、“内等子”等,亦 设职业摔跤队“勇校署”。《元史・仁宗本纪》记:“延佑六 年(公元1319年)六月戊申,置勇校署,以角抵者隶之。” 蒙族之角抵,从文献记载看,多着皮革制之无袖摔跤搭 褪,与唐、宋流行之“相扑”赤裸部分身体不同。蒙古汗国 建立之后,版图跨亚、欧,元代帝王还组织过广泛地区不 同风格的武士进行角抵赛“窝阔台(元太宗)喜观角抵, 延致蒙古、钦察、汉地之力士甚多,闻波斯之力士善斗,乃命绰儿马罕遣送之来。绰儿马罕遣波斯力士三十人赴蒙 古,中有著名者二人,一名比烈,一名摩诃末沙”。“翌日, 伊勒赤歹以其队中一人至,与比烈角力。二人相扑时,蒙 古力士投比烈于地。比烈戏日:'紧持我,否则我将脱身而 起。'语甫毕,亟反持蒙古力士而投之地,用力巨,闻骨骼 相击声”叫这次摔跤赛集东西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之高手 于一堂,实乃古代罕有之盛会。上述史实,可看出西亚武 士身手不凡,先倒地而后反扑,反败为胜,有鲜明的技艺 特色。这样的盛会,无疑会有力地促进广泛地区摔跤技艺 的切磋与交流。

蒙族世居大漠草原,妇女也养成英武雄健的体魄,且 妇女中不乏武术高强的巾帼英雄。在《马可学罗游记》中, 讲述了一位蒙族女英雄以摔跤择婿的故事:元世祖忽必 烈之侄海都王有女名艾吉阿姆(蒙语意为明月),体魄矫 健,武艺高超,向其父表示只愿嫁给本领高强、能战胜她 的人。宣布凡角力胜她者可为夫婿,败者则输良马百匹。 许多青年比试均遭失败。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帕 马尔王子英俊富有,也来求婚比试。海都王很愿招他为 婿,劝其女艾吉阿姆在比武中相让。但公主回答世界上没 有任何理由可以使她这样做。比赛开始了,尽管王及王后 都希望王子获胜,但艾吉阿姆高超的角斗技艺,使英俊的 王子多次拼搏之后,终于不敌而被摔倒于宫殿之中。这个 故事生动反映了蒙族妇女的飒爽英姿及竞争求胜的精 神,也表明当时妇女的角抵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蒙族之“那达慕竞技大会”,是蒙族用以训练和选拔 战士的军体竞技大会。在此赛会上获胜者能得到“国之勇 士”的光荣称号。据《巴都罕•蒙古军之那达慕》所述,巴 都西征,曾在俄罗斯乌尔卡山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 在摔跤决赛中,两名技艺杰出的勇士经过一番龙虎斗,名 叫歌儒勒的力士将对方摔倒在地。败者十分痛心,卧地不 起,但求一死。时骑士传来命令:恩惠的巴都罕赞赏你们 勇敢无畏,将你二人编入蒙古护卫军中。两名跤手喜悦 称谢。这段叙述中可知“那达慕大会”选拔武士的性质及 武士们视角抵技高为荣的精神,角抵成为蒙古军中人人 喜好的极为普及的项目。至今蒙族中仍不断涌现出摔跤 好手,正是这个民族尚武传统的体现。

注释

《辽史•圣宗记》。

《金史•蒲察士杰传》。

《元史•塔塔统阿传》。

《元•胡祇通•紫金山大全集》.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

《辽史•乐志》。

《辽史•礼志》。

《辽史•地理志》。

《金史•奔曙传》。

《元史•武宗本纪》。

《元史•英宗本纪》。

详见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中华书局出版)。

我国古代的武艺器械至宋代已经发展成具有多品种 样式,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一 书,绘图说明各种兵器,其长兵中如长杆铁枪近二十种, 长柄刀近十种,短兵刀、剑、斧、棒、锤等亦二十余种。

辽、金与宋对峙,双方的武艺器械必然有相互的影 响。如著名兵器史专家周纬所指出的:“宋代长兵沿袭隋、 唐遗制,以枪为主,长杆大刀次之,并有钩竿、叉竿等杂形 长兵,显带胡人色彩;各式长枪中,更杂有外族形制 说明从宋代兵器中可看出辽、金、西夏等民族兵器的影 响。辽、金、蒙古诸族皆长于骑射,精于兵械,长短兵器均 犀利精锐。契丹兵制,正军每名备马三匹,备铁甲“九事” (弓四、箭四百、长短枪、得镣、斧钺、铺锥、小旗、火刀石等 器),可见契丹战士武器装备之丰富多样。

辽、金睛兵于马上多用长枪,另备短刀,以枪为主,必 要时刀、枪并用。金著名武将挞懒,亦名毅英,瓷艺超群, 善使长枪。他“出河店之役,太祖欲亲战,挞懒控其马而止 之日:'主君何为轻敌,臣请效力。'即挺枪前,手杀七人。 已而枪折,骑士曳而下者九人。太祖壮之日:'诚得此辈数 十,虽万众不能当也。'"枪折之后,竟徒手把个骑士 击拉下马,可见其武艺的确不凡。金兵善用长枪之例颇 多,如金世祖与桓藏军作战,世祖执剑身先士卒,亲临指 挥,“桓赧步军以干盾进,世祖之众以长枪击之,步军大 败”。金军将士以矛枪著名者不少,如“谋衍,勇力过人, 善用长矛突战”久“海里,娄室族子,体貌丰伟,善用 稍”。

金将常刀、枪并用,如名将蒲察士杰常常“摄甲佩刀, 腰箭百支,持枪跃马,往来军中.敌人见而异之,日:'真神 将也。'”一次与宋军作战,宋将三人挺枪来刺士杰,士杰 以刀断其枪,宋兵乃退”。勇将毂英亦善用刀,有次战斗 中,“一卒挥刀向拔离速,毅英以刀断其腕,一卒复从旁以 枪刺之,毅英断其枪,追杀之”。

浏览3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