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技的归属

归属是中国武文化中一种相当深远、极为科学、极具普遍性的古老哲学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正是中国武文化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其中的归即回归、归还、归纳、归宗、归总之意,是中国武家三大核心学说、九大经典学说、十八基本学说中转化、变化、运化的终结所在。其中的属即属性、属相、属于之意,是中国武术传统哲学中极为典型的科学分类,是中国古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分科知识体系的基本体现,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老而传统文化科学归属的一种基本定性。比如,极具攻守内涵的黄河文化、三晋文化、武术文化。又如极具中国文化脊梁性质的攻守文化、饮食文化、繁衍文化等,都是中国武学乃至中国武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最为古老而传统的科学归属范例。

在中国武文化、武学、武哲、武医、武术的科学体现中,归属的哲学理念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就武术技法中的和技而言,其基本构筑笼统地讲,是由内和、外和、象和三大部分组成,其基本归属分别是,内和属阴归命,外和属禀归功,象和属阳归技。具体来讲,和技由象法、身法、生法、质法、体法、然法等六法运化构成俗称正和修炼、大和修炼、大法修炼构成。就其基本归属分别是,象法归太阳属土,身法归少阳属木,生法归阳明属金,质法归少阴属水,体法归太阴属火,然法归厥阴属小土。 如此的和技归属,感觉上好像平平淡淡,但道出了中国武术技法中和技的科学真谛,其与当代科学的深刻内涵是不谋而合的,更阐明了中国武术技法中的和技是古老而极为现代科学的。

(五)和技的渊源

据师承、口碑、有关抄书传记阐述,中国武术的和技,源于黄帝之孙张挥晚年的延年益寿运化;完善于汉时张仲景的延年益寿深化;得益于唐时孙思邈、张世春师徒的延年益寿精化;弘扬于宋时张三丰的传播;沉淀于明朝张宗冕对运武益寿的汇总;体会于清初张三峰的延年益寿说教;系统于现代陈盛甫、张维康、李志英、董渝 峰、王信德对中国武术严谨、系统、完整的归类划分;明确于杜振远、毛明春、刘定一、范思进、许广和、付俊楼等专家学者的推敲;成册于张泽正、李茹、张海东、张海芳对《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的全身心研究、论述、撰写。是中国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武家乃至炎黄子孙增强体质、康复保健、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中华儿女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

武术和技运动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即极化学说,由无极学说、有极学说、太极学说构成。其中,太极学说在中国武哲中的地位是比较显赫的,仅次于阴阳学说、道气学说、五行学说,排行第四,是中国武家运化、调理、行和等武术修炼的根本理念之一。中国武家认为:“极化者,无极而酿,有极而孕,太极而生,终极而还,生之前提,还之过程。”并说:“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圭卜,卦终而还极也。”因此中国武术和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称不老术、摄身术、益寿术,也叫太极术、太极拳、太极运化、张氏太极拳。和技在近代武术运动的发扬光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

(六)和自运化

和自运化即和技中的自我运化修炼,是指武家和技意动、动作、运动修炼中的一种自我运化形式,是中国武家一生中必须经常进行的心事(心态、心情、心志、肚量、心知)调和、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禀赋之精)神(活人迹象)调和、杂念调和(自我斩杀管理)、软组织调和(声音乐)、筋骨皮调和、动作调和、运动调和、健康调和、康复调和、延年调和、益寿调和、不老调和等十二个方面的身体内外调和。其均有和上、和中、和下之分,有和清、和和、和浊之别,有和阴、和禀、和阳之异。这是中国武学道气学说辨证的三大基本支撑,是黄老一脉哲学辩证的精髓所在。

所谓和上、和中、和下,即中国武家的三大丹田调和,是针对单一问题的具体调和。和上是指对上丹田思、想、意、念、悟、辩、记、忆、认、觉、知、明等十二智慧性组织、器官、功能所进行的自我运化,是聪明、精妙、精明的必须,是有谋、有略、有韬、有计、有策、有点子等思想家的必需,是成为高人、圣贤(为民族、国家、人类做着杰出贡献的炎黄子孙)、神仙(为民族、国家、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炎黄子孙)的根本性支撑。和中是指对中丹田魂、魄、胆、识、志、气、恒、定、稳、准、狠、醒等十二勇敢性组织、器官、功能所进行的自我运化,是敢想、敢说、敢干的必须,是勇武、勇悍、勇决、勇力、勇猛、勇于的必需,是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武术家以及英雄、好汉、豪杰的根本性支撑。和下是指对下丹田劲、力、能、量、度、态、肚、灵、巧、毅、屹、立等十二能动性组织、器官、功能所进行的自我运化,是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的必须,是活命、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做局的必需,是完成任务、完成抱负、实现理想的根本性支撑。

所谓和清、和和、和浊,即中国武家的攻守运动调和,是针对人体运动动作形式的基本调和,是围绕运动动作清晰规范、和谐自然、浑浊糊涂所展开的和性调节、调理、调整。和清是指动作标准、规范、清晰的所有武术功夫、技艺、招法的展现,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精确无误的整顿性提升修炼。和和是指动作精到、柔和、顺畅、连绵、到位、稳准的所有功夫、技艺、招法展现,是融会贯通、万格一统、相得益彰性的攻守运化修炼。和浊是指动作随意、攻守随性、运动随心(武家三随)的所有功夫、技艺、招法的道性糊涂展现,是无为、无形、无法的攻杀战守,是高度自然、精深无为、难得糊涂性的道层修炼。其中所有看起来不积极的字词,都是道性的不积极,是回归自然、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必须。比如,无为即高度规则基础之上的无为,糊涂即高度精明基础之上的糊涂,自然即高度教条之上的自然。

所谓和阴、和禀、和阳,即中国武家对万物、万象、万事攻守对抗的拿捏性调和,是炎黄子孙做人、做事、做局辨证的拿捏关键,是围绕三田吞噬、三田丰藏、三田释放等整体吞吐所进行的饱和性运化,是中国武家持禀而把阴握阳辨证的根本所在。 其中,和阴是指所有功夫、技艺、招法围绕吸入、纳入、引入、食入、融入、溶入等武家吞噬性六人所展开的运动动作修炼,是武家摄取性、纳入性、收获性的攻守运化修炼。和禀是指所有功夫、技艺、招法围绕身心建设、能力建设、攻守建设、娱乐建设、保健建设、长寿建设等武家丰藏性六建所展开的运动动作修炼,是武家储藏性、建设性、打造性的攻守运化修炼。和阳是指所有功夫、技艺、招法围绕呼出、排出、吐出、便出、泄出、发出等武家释放性六出所展开的运动动作修炼,是脱离性、甩开性、割舍性、遗弃性、放弃性、丢弃性的攻守运化修炼。

二、和技的基本实现

和技是中国武家用手足、肢节、躯干、脑袋来改变、缓解、转化外界攻击的技术。 它是用肢体语言、肢体运化、肢体调和来推动、引导、支配自己内在攻守运行的修炼,是用表情、动作、运动来体现、记忆、垂青自己招法意图的修炼,是用意念、意志、胆识、思维、决策、精神、气血、劲力来确立、改变、缓解、转化、落实自己所需的武术和化技术。

和技运动的基本实现,是以自我运化、运作、运动为主体的武术攻守、娱乐、保健体会,是以肢节运动动作为主体的武术运动技术,是人体在生命空间中相对而生、相对而立、相对而存的一种积极适应、主动开发、合理调理,是一个整体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奋战中相对而胜、相对而利、相对而赢的准确把持、积极调配、合理运化,是武术攻守、娱乐、保健中以自己主动积极运化而快速控制局面、状况、形势使对手无法下手、打入、突破的一种武术运动技术。

 

 

 

 

浏览2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