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代镖局兴盛期的特点
(一)镖局多,地域广,从业者众
清代经济繁荣,镖局兴盛,主要的商旅集散地及水陆码头和政治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可找到镖局的历史遗迹。北京是清代政治、经济的中心,那里的镖局众多,
(1)清末时前门外东珠市口路南的狗尾巴胡同,有永兴、天兴、正兴镖局;半壁街,有源顺镖局;西珠市口,有福源镖局;打磨厂,有东源、北源镖局;西河沿,有东光裕、西光裕镖局;布巷子,有自成镖局;粮食店,有会友镖局等等,至少有达数十家。山西是清商业中心,晋商号称“海内最富”,山西的镖局有太谷的“志一堂”,平遥的同兴公镖局,祁县的太汾镖局,文水的昌隆镖局等等。其他商业集散地也有众多镖局。如张家口有三合镖局,蒙古三岔河有兴元镖局,苏州的昌盛镖局,河南赊家店有广胜镖局,冀州的绢子镇有会友镖局南柜,营口有日升、福顺、金成镖局,沧州有盛兴镖局,奉天(沈阳)有常胜镖局等等。
镖局的实力不同,其规模也有大有小,但从会友镖局兴盛时期从业人员就多达1000多人和营口的镖局镖师、趟子手和脚夫共400余人的规模看,镖局的从业人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镖局当时在商业经营中的作用很重要,清代镖局众多, 分布地域广泛,从业人员众多。
(二)业务量多面广
镖局主要是解决商贾经营中的安全问题,其主要通过商品、现银长途运输安全和保护商人人身、经营场所安全来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清代镖局从事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送货银、千里走镶
保证现银或货物长途运输中的安全是镖局最基本的业务,清嘉庆年间当时晋中平、祁、太等县的商人,在北京开干果店和做其他生意的人不少,每逢年终结帐,他们都要往山西老家捎些银两,一般是从镖局运现。甚至在清代对外经贸活动中,镖局也被雇请护送出洋货船,“余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 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
2.护送官员、护送官银
3尧臣在《保镖生活》中说,那时候,不仅单身的客人上路,要找镖局保护;
商人运送货物,更得委托镖局,才能防止贼人抢夺。那些走马上任的官老爷(卸了任、发了财的更不消说了),也得请求镖客沿途保护。最后,连地方官运送晌银和各种款项,没有镖局随同保护,也休想平安无事。当时各地运到北京的银子,都是装鞘运送,一运就是几十万。运到北京珠宝市,化了之后,铸成银锭交库。镖局子把银子运到北京以后,还要负责交库。谁保来的,归谁去交。
3.结合票号、酌盈济虚
票号产生以后,虽在部分功能上替代了镖局运现,但票号在经营中对镖局运现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票号在经营汇兑业务时,为解决其存贷不均衡及偏差问题,常常采用镖局就近运现的方式。“各地现金的盈细,即使酌盈济虚,少量现金的调运是不可避免。为了保证银两的调运,山西商人自设镖局,武装押运。山西人设立的镖局最多却是事实,这与商业运现是分不开的"。
4.保护商人、坐阵商号
商人经营有方,生财有道,家财万贯,其人身、商号和家宅必然会有一些肖小之徒窥探,不免会出现偷、盗、抢、赖、仇人纵火等意外,使其造成失财或伤害,因些商人常请镖局之镖师来坐阵,以保证其人身、家宅和商号的安全。清袁枚《新齐谐.董金欧》中说到“吾父某亦曾为人保镖,路遇僧耳,与角斗,不胜而死”,重金聘请车永宏先生为教师兼护院,轮流留住各家等均表明镖局这一业务。
5.充当警卫、保护库丁
华俄道胜银行就是由会友给保护,大宅门找会友护院的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李鸿章了。还有一项买卖,就是保护库丁。原来当年当库丁是一项很肥的差使,库丁可以从银库里往外偷带银子。尽管防止很严,如库丁出来时要裸体打一个跟头,但库丁还可以从肛门里把银子偷偷带出来。因为库丁这样发财,北京城里就有混混儿,专抢库丁,绑票勒赎。因此,库丁上班下班,都得找镖局保护,才能不被 流氓绑去。
(二)人才辈出
镖局之故事虽未被列入官方正史之中,但却广传于民间,涌现出一批行侠仗义 的武侠英雄。他们是镖局之镖师中的姣姣者,也是镖局兴盛发达的创造者和见证 者。许多镖师的行侠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例如,北京会友镖局的宋彩臣、鲁玉璞、王芝亭、王福泉、胡学斌、李尧臣;同兴镖局的武老飞;永兴镖局的葛老光;源顺镖局的王子斌(著名的大刀王五)、刘化龙、马福利;沧州盛兴镖局的李风岗,奉天常胜镖局的李星阶,广胜镖局的戴隆邦;同兴公镖局的王正清,太汾镖局的戴二闾,昌隆镖局的左二把等等。
这些镖局中的著名镖师的人品和名气,实际上就是镖局赖以生存获利的招牌。清代镖局兴盛,从清代镖局中人才辈出即可得出。
四、清代镖局中镖师的主要武市流旅
武术是镖局得以存在的基本技能,镖局的产生,依赖武术的发展;同时镖局的发展,对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清代很多武术流派和镖局有很深的渊源,以大刀、形意拳、八卦掌著称武林的王子斌、李星阶、梁振普都是镖师,以连手短打(即“勾拐子”)著称的拳师刘占山,即出自世代镖师家传,其祖父、父亲都是恃武保镖的镖师,著名的秘宗拳第六代传人霍恩弟(霍元甲之父),当年也曾作过镖师,通背拳名师贺繁英也是镖师出身。
在众多和镖局有着密切关系的武术流派当中,形意拳是其中和镖局渊源最深、影响最大的拳种。在清代形意拳历史中,对形意拳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主要有姬际可、曹继武、戴隆邦、戴文雄(二闾)、李老农、戴奎、车毅斋、李复祯、李存义、李广享、李慕侠等众多名家。考证这些名家生平事迹,发现为数不少的名家都从事过镖局中的镖师。戴文雄(二闾)在河南赊家店创立“广盛镖局”;李老农为太谷三多堂担任镖师;车毅斋曾从事护院镖师;李复祯为太谷王庄客商护镖;李存义参加义和团失败后在太谷孟氏担任护院镖师;李广享在太谷中正兴商号担任护卫镖师。
第三节镖局日落
只经历了短短的二百余年时间,镖局风风光光的产生,悲悲壮壮的消亡,镖局迅速日落,往昔的辉煌已成过去,只留下一些旧址还让人回想起当时的意气风发。
一、社芸治安环慎的进一步恶化是镖局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正辉煌时,镖局生意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镖局如此之快地崩溃呢?其实镖局产生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倒下的隐患,镖局是以武术为基本技能来进行经营的,镖局对盗匪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把盗匪认作衣食父母,对盗匪是爱恨交加,没有盗匪在路上或偷或抢,商人也不会将众多的财物交给镖局进行长途运输;另一方面又把盗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盗匪不仅会对他们所保护的财物进行盗抢,而且有时还会对镖师的性命形成威胁。
镖局路上所遇之盗匪有三类:一是占山为王的职业盗匪,二是流窜作案专业盗匪,三是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此三类盗匪特点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期数量也有差异,对镖局经营形成的威胁也不相同。
占山为王的职业盗匪多为有一定政治目的的集团,也有借政治目的而行恶的团伙。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活动地盘、固定的势力范围,呼啸山林却又有相对固定的住所,既和政府对抗,又不愿过分激怒政府。镖局在接镖时,大都走自已熟悉的线路,因为对这条线路上各个职业盗匪都比较熟悉。职业盗匪们铤而走险的目的是盗窃、抢劫钱财。他们也希望“和气生财”,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盗取财物是最好的方法,实在不行只好拦路抢劫,但也希望对方腿脚发软、跪地求饶,因为图财而杀人害命是一种最好不采用的方法,因为杀人的过程中必然要引起被盗抢者的反抗,妨碍图财的顺利进行,同时一旦出了人命,地方官由于职责所在不得不过问,事情闹大了,不但捕快会奉命限期缉匪归案,甚至巡防营也会出动限期剿灭以绥靖地方。职业盗匪也就不好在这块地面上混了,所以职业盗匪作案时拦路抢劫时总是凶神恶煞般,满脸杀气,横刀舞枪,一副山大王的面孔,商人行旅见到后如吓得叩头求饶,或是弃财而逃,那是职业盗匪们最期待的结果,因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得来财物。所以职业盗匪们也不愿意遇上镖局的车队,双方一旦发生冲突,鹿死谁手都不一定,即使职业盗匪们占得上风,也需要付出极重的代价,这是职业盗匪与镖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而镖局的目的是保障雇主生命、财产的安全以收取报酬,和盗匪武力对抗是镖师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但却不是惟一的手段。而且这种手段也是镖师最不愿意采取的一种手段。因为镖师和盗匪无怨无仇,镖师也无剿匪缉盗的责任和义务,说不定镖师和盗匪之间还是同门师兄弟,即使不是同门,至少也是同根,武林中常有一句话:“天下武林是一家。”横在两者之间的鸿沟是盗抢与保护的关系,镖师遇到盗匪,两者之间都有畏惧心理,二者都吃武艺饭的, 敢出来走镖的一定是武艺高超,敢来劫镖的也一定剽悍勇猛。一旦交手,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败了可就可能会输掉性命。所以在镖路上镖师与盗匪虽然经常相遇,可是真正“打”起来的百不遇一,发生流血事件更是少见。一般双方都会各退一步,礼让三分,镖师承认盗匪是其衣食父母,并备份礼物送上。盗匪也就见好就收,放镖师过去。这样双方都达到了目的,镖师顺利完成了任务,职业盗匪也安全地挣足了面子撤退,至于图财未成,那不必担心,会有那些无抵抗力的商旅让其实现目的的。因此镖局在走镖时,长走的线路,那条线上作案的盗匪会给面子,可以平安送到。武术虽然是镖局生存的基本技能,但大多数的时候是靠人际关系就能摆平。因为镖路走熟了,这一路上盘距的各个山头、村口的盗匪、路霸打交道多了,对镖局走镖就不再盗抢了。镖局也很知趣,路过时,把镖旗收起,把架子放下,低头通过,逢年过节时,拿上礼物去登门拜访。久而久之,双方还成了朋友了。所以对普通商旅人身和财物形成最致命危险的职业盗匪并不会对镖局形成最致命威胁。
流窜作案的专业盗匪是对镖局经营形成较大威胁的敌人,这类盗匪惟一的原则就是钱,他们的特点是居无定所、神出鬼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机动性强;而且都是“专业”级别的,专业水平(武术及盗抢技巧)很高,防不胜防;更为威胁的是这类专业盗匪往往是主动找镖局下手,因为镖局保的镖中有大钱。一旦镖局保的镖被这类盗匪钉上,专业盗匪一般都精心准备,常常使一些下药、偷袭、纵火等办法,作大案、抢大钱。然后溜之大吉。镖局之镖师又不是万能的,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镖师不免失镖丢命。因而专业盗匪对镖局的威胁很大,但镖局并不惧怕,一来能练就专业盗抢水平的盗匪毕竟只是少数人,且这类盗匪往往作案时人数较少,一旦发现,拼斗起来并不会落下风,对方作案时也会称一称自己有没有实力拿下镖局的“镖二来镖局也有对付这类专业盗匪的手段,那就是组织力量,集中围剿,能混成专业盗匪,必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且作案时也必会留下珠丝马迹,一旦镖局知道是谁劫的“镖”,定会组织同行业的众多镖师对其进行围剿,李尧臣在其作《保镖生活》中讲述了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会友镖局被宋锡朋等人劫镖,失镖两鞘多银子,会友镖局联合八家镖局对其围剿,彼此纠缠了好几个月,才把他们打垮,宋锡朋跑到东三省,入了马达子(胡匪),到了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宋锡朋已经偷偷回到家里藏起来了。会友镖局又派人前往冀州,把他擒住。后来,宋锡朋又押解到保定,被杀。在这种情况下,敢对镖局下手的专业盗匪其实很少,对镖局的威胁较大但不致命。
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却对镖局生存形成了致命威胁,这类盗匪看似专业水平很低、组织松散、不成规模,但这些业余盗匪原本都是老实的穷人,他们所以要走上盗抢之路,实在是生活所迫,所谓抢也是死,不抢也是死,抢得来还能作个饱死鬼,抢不来只能作个饿死鬼。在这种将盗抢和生存与死亡结合在一起的斗争中,镖局必将处于下风。遇到这类盗匪,镖局有点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既不能用对付职业盗匪的方法,也不能用对付专业盗匪的方法,因为这些业余盗匪不吃这套。你去攀交情,对方和你没交情,不是“道”上的朋友,无从攀起;你去登门拜访,对方无名头,不知门在何方,这次抢你和下次抢你又不龛同一伙人,无门可拜;你用围剿来威摄对方,对方悍不谓死,抢到了才能活着,抢不到早死了,还用得着围剿。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以武护镖,双方拼个你死我活。这对镖局的生存形成了致命威胁。一来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们即不和镖师攀祖师爷论交情,更不按照“道” 上的规则和镖师单斗较武。而是一上来抢时就抱定了抢是打死、不抢饿死的必死之心,正应了那句俗语:“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人一旦要拼命那可就不好对付了,加上群起而围攻,镖师“双拳难敌四手”,不免会失镖丢命。为了保证不失镖丢命,镖局不得不增加运镖时的人数和装备,运营成本极大地上升,而且还时有失镖之事发生。镖局生意就有些艰难了。
康雍乾时,清社会相对安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虽不乏有聚众山林,以反清复明为借口的盗匪和以武犯禁的强豪。他们的存在,虽对商人会造成威胁,却也成功地推出了镖局这一行业,通过镖局可以实现商人的平安经营。对镖局经营形成威胁的盗匪主要来自职业盗匪和专业盗匪,而这二类盗匪镖局实际上已经通过攀交情和威摄将其搞定,这时的盗匪实际上是真正的镖局的“衣食父母”。借助和“衣食父母”的关系,镖局的生意既多又实际上很安全。偶有个别业余盗匪,镖师出马,手到擒来,正好体现镖局之镖师价值所在。
但进入道光朝后,连年灾荒加上清政府腐败至极,以至流民遍野,在生存面前,一些身强力壮的饥民被迫为匪,走上业余盗匪之路,数量越来越多,社会治安日益恶化,以至镖局运营举步维艰。
对镖局更为不利的是社会矛盾的激化,并不仅仅产生流民、盗匪,而是出现了一些与清政府有不同政治述求的反抗组织,这些组织因其附合广大民众的要求而迅速发展、壮大,白莲教、义和团等民间秘密结社形成的势力开始对清政权造成威胁,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更是曾和清政府分庭对抗,占领了半壁江山,此时,国外列强又开始侵入华夏,大地到处都有战火,中国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长途贩运为生的镖局是无法致身事外的,到处的斗争、到处的流血使镖局生存中的缺点暴露无疑,实际上在镖局生存本领中,武术技艺只是其生存的基本手段,而重要手段是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文化、和谐文化,是将文化作为手段的行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镖局自然难以生存。所以,社会治安的日益恶化对镖局生存形成致命打击。

浏览4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