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黄鑫.八卦掌:幽身飘袭的变幻技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10-14.
(5)张占魁传形意八卦掌
张占魁,当时武林人送外号“闪电手”,曾师从形意名家刘 奇兰门下习练形意拳,苦练多年,技艺精湛。艺成后,经师兄 李存义推荐,拜师董海川学习八卦掌。其所学八卦掌技艺多来 自程廷华,后合形意八卦之大成独创形意八卦掌。
除上述五大拳系流派外,还有外号“大枪刘”的刘德宽传 “刘氏八法六十四掌”在各派中流传;另有绰号“樊疯子”的旗 人樊志勇传樊派八卦掌;又有宋长荣、宋永祥传宋派八卦掌等 等。
南拳,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闽、粤、桂、赣、浙、湘、 川、苏等省,门派复杂繁多。据统计,流传较广的南拳拳种不 下数百种。福建有南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地术拳 法(地犬拳)、五祖拳、白鹤拳(咏春拳)、罗汉拳、梅花拳、 五枚拳、狮拳、猴拳、鱼法、鸡法、儒法、安海法、香点手、 连城拳、仿鸟迹等流派。两广有洪拳、刘拳、蔡拳、李拳、莫 拳、侠拳、蔡李佛拳、洪佛拳、客家拳等流派。江西有李家: 客家等流派。湖南有洪、鱼、孔、风、水、火等派系,又有麒 麟六肘、钩挂六肘、十八罗汉功等。湖北有大洪拳、小洪拳、 孔家、洪家、俞家等派。四川有练步拳、四平拳、斩切掌等拳 法。浙江的南拳则以地界划分门派,温州、台州等地各有特点。 江苏的南拳亦有苏州、无锡、上海、常州等地区之别①。
中国武术拳种众多,对于每一类拳种而言,在历史演进的 传习过程中不断地演化出诸多拳系。这种多门类、多流派的拳
①胡金焕,孙崇雄.南拳汇宗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2.系特点体现着中国武术技术体系的宽广与深奥,表现出中国武 术技术内容的丰富多彩。
拳同迥异是又寸“以不尽务”的客观表现
人,因个性的差异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人。拳亦如是。由于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风俗民情也互有差异,所以各地区之间的武术风格也常常是各 具特色,互不重复。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 武术也因此呈现出拳术拳风迥异的现世格局。拳风,可以理解 为某种拳术的独特拳理和拳术的技术特点的统称。因为任何的 一个拳种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臆想而得的,必然是遵循某种独特 的原理方能应运而生,同时,拳术与拳术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必 然体现在技术特点上的差异性。
如八极拳,取名“八极”,言八方极远之地,寓意八极拳出 手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的拳理核心集中表 现为“六大开”和“八大招”。“六大开”为八极拳各种动作的 母系,指:顶、抱、单、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拳谱中这 样讲述“六大开”:
“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时顺步赶, 提挎合练单扬打, 顺步腰身便是缠, 翻身顶肘中堂立, 打开神拳往后传。”
所谓“八大招”是指:“(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 (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
门,(7)黄莺双抱瓜,(8)立地通天炮J①
八极拳的技术特点是:“以六大开和八大招为主,动作简 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 返。发力暴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 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②根据这样的拳理和技术特点,八极拳衍生出在劲力上讲求 崩、撼、突击;在行气讲究下沉,忌浮;身法要求意正身直, 外方内圆,三盘连进;步法上要求不丁、不八、不马;技击手 法上要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的独特拳风。
南拳与八极拳相似,都属于劲力刚猛型的拳种,但在风格 上不尽相同。南拳的拳术特点表现为:“以形为拳,以意为神, 以气催力,以关发气;动作朴素明朗,拳势激烈,赋予阳刚之 美。”南拳的技术特点,其“身法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手 法将求短打、擒拿、点击穴位;步法多要求平四马为基础,重 心较低,步法稳固,要求落地生根,除了地术和猴拳等个别拳 种外,较少跳跃滚翻动作;发力讲求含蓄,要求气沉丹田,发 力时劲由足跟起,腿、腰、臂贯穿一气,常伴随发声,以气助 力,气势磅礴J③由此,形成的南拳风格可以概括为“稳马硬 桥、手法丰富、刚劲有力、节奏铿锵、拳势刚猛”。
③胡金焕,孙崇雄.南拳汇宗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2.八卦掌的拳理来自中国道家的八卦图和八卦之说,它是 “以易理定拳术、以卦数定掌数的拳种”。在拳理上,“八卦掌 具有《易经》的不易、变易和简易之理。”①“不易之理”体现 在八卦掌中的动静、刚柔、虚实、缓疾之中;“变易之理”体 现在八卦掌演练和应用时因势成便,执中用权,在变化中修炼 身心和克敌制胜;“简易之理”体现在八卦掌以切实有用为圭 臬,拳势简洁,着法灵活。
在技术特点方面,八卦掌在手法上以掌为主,拳法较之掌 法较少,兼有腿法;在技法上以八大老势(掌)和六十四手为 主;运动方法则注重“行步转圈二 在“行步转圈”中“变掌换 式”是八卦掌的技术特点。
故此,形成了八卦掌的拳风:“走、转、穿、旋、拧、裹、 钻、翻”②。八卦拳系中各派掌法的风格特点不一,硬掌和柔掌 体系的风格特点,其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八卦掌硬掌的风格特 点是“冷、弹、硬、脆、快”,从中又派生出“速、小、软、 绵、巧”,两种风格特点代表着硬掌法的两种练法。而八卦掌的 柔掌风格特点为:”以拧、裹、钻、翻为主,柔中含刚,稳中 求速;开合动作大而优美;技击应用放长击远或挨、帮、挤、 靠等见长”③。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逐渐传习发展而成,其拳理“依据
- 刘永椿.尹式八卦掌释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朱宝珍.传统八卦掌(第一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69.③ 朱宝珍.传统八卦掌(第一册)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 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学说,配合内脏经络和十二种动物的 主要技能,象其形,取其意,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 意至形生。”①可以说,形、意统一是形意拳的精髓。
形意拳是非常具有特点的中国武术拳种。单看其上肢动作, 要求始终保持“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在“钻、翻、伸、 屈”和“拧、旋、往、返”时体现出严密紧凑的特点;单看其 下肢动作,要求做到“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在“进步” 之后以“跟步”相连,在“退步”之后以“撤步”相接,体现 出快速沉稳的特点;而观之整体时,则“手到脚到,齐起其落, 三尖相对,内外六合”,体现出完整协调的特点。由此,形意拳 形成了 “动静相间、节奏鲜明、劲力充实、刚柔相济”拳种风 格。
查拳的技术特点被武术先辈们高度地总结和概括为十六个 字,称为“查拳品”。这十六个字是:“工整、流畅、飘逸、纵 连、雄浑、缜密、端严。”②即从求拳学法的步骤上,劲力的收、 放、运行上,在行拳走势上,在窜蹦跳跃上,在气势上,在方 法上,在招式运行上等方面的要求。
查拳拳诀中关于“出手”和“寸劲”的记载有:
“出似离弦剑,回似火烧手;
抢在他力前,跟在他力后;
①买正虎.形意拳搏击的理与法
[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
2004. 1.② 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中华武术文库•拳协部•拳术类)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4.打上发寸劲,切忌乱出手。”①
查拳是讲求巧打的拳种,拳诀中关于“虚实”的记载有:
就怕不出招; 闪身向上靠; 出手是奇招; 顺转最为妙。”②
查拳中,素来就有“明拳暗腿”之说,手上动作多为引诱 对方暴露空当,或诱迫对方移动重心,为腿击创造条件。两者 的配合要求极为巧妙。拳诀中关于“拳脚并用”的记载有:
“出手遮太阳,绣腿暗里藏,上下一齐用,英雄拜当场。”
浏览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