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敌守中线,关节起锋棱。周身力均整,含灵共一先。神意合于体,形力当 自然。临敌蓄后发,着意似弓弦。外合捷敏变,内则精气全。身手应齐到,有意 无意间。打人如玩笑,制胜凭浩然。吾拳之基础,多来源于传统,余虽尽心参求,对国术精粹、内含有所总结,并倡导新拳,立足取精华而去糟粕,参究其理,重行体认。然吾辈诸人皆幼从旧学, 虽在一生中为研求拳学精髓尽心效力,深研拳理,在承继前人之基础上,参以最 新之现代学术。以解吾拳之奥,令其合于自然之法则,科学之规律,开其塞,通其 理,方能解其学,参其道,而达其用地也。日后门人如从科学、哲学、学术角度参究 吾拳,释明理法,使拳学更进细研,入微理法,统一诸功,完吾拳之理论、功法之体系 者,适于现代之潮流,又不失传统原始之拳意,其功大矣!吾拳得传于后世矣!自号矛盾(矛盾老人),论成败、生争议、分得失、决生死、别优劣、看远近、解繁简,……乃至高、低,胜、负,快、慢,动、静,虚、实,强、弱,愚、聪,善、恶,内、外, 大、小,正、斜,贫、富,好、坏,等等,凡相对之事物皆矛盾也。手有心、背,身有内、 外,力有重、轻,合则为聚,离则为分,亦正亦斜,变换而为。就拳而论,具理而言, 在大体与细微之间,无外乎重重矛盾之中,运用得当,方为正法。长不利于拔、 翻,而短利之;短不利于适距,而长利之;浑厚过则潇洒受制,反利于重撞强击;潇 洒过则浑厚难施,反利于求机灵变;执着用功者,有体会而认悟略欠;吾理多思者, 备究而练践少为。如此矛盾反生,且过正则滞,过偏则歪,所谓“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皆非处解矛盾之正法。遵吾拳之原则,方可会心法之得也。应分、合一体,遒、 放同源,松、整为用,养、练合一,搭、断适时,刚、柔并济,长、短互为,缓、急而变,正、 斜相依,神、意为要,形、力并发,虚、实互借,……,诸皆如是,备理而为也。理即指 导之源,为实具之用。能悟其理者,还应达其用。能言其弊者,应知何为利。言过 其实易入谎,用不知理尚低庸。能知矛盾、解矛盾、运用矛盾之理则,方为达者。练功时感觉必生矣,热、胀、沉、酸、整,轻、甜、舒、爽、清等等诸多必至。然逾 近高层次,其感逾有变,有增、有弱、有无,练时神意在身与外物之间求之,万不可 跟感觉走,更不可因知他人感觉如何、如何,反而强自求之,此是戕生误道,有违 拳学练用之理,“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是练功日久自然产生,非着意寻求就 可刻划有获。所谓“功到自然成”方是大道理。如功不到、效不佳,应求明师指 解,正确体悟,坚恒练用自可有得。非急求强运可求效。强、急之为,已失平静松 轻之心态,神意受制,体易僵拙,本能之功效更难求索也。当牢记吾言而行,方不 至入歧途也。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兼修筑全才也!

王芗斋先生言谈录(7

僵拙之笨力,是绝对用意念强想支配,或用器械重物练就的本力施为。吾拳 之力求松整,达灵具活,为功力也。静松中求,缓运中解,神充至用。如虎、熊之 松沉,似鹰、猫之捷迅。非善奔之马鹿,家养之兔猪也。以松静入手求刚坚之施 作,一张一弛,一松一紧。弛中含张,松即是紧。过紧则僵,过松必懈也。解拳之要,而后得拳之妙。得练之途,而后悟用之道。不能自律己者,难于制人。不能用功者,难求功效。而律己当坚肯持久,用 功当苦练精参。比较分高下,验证见弱强,事实辨真伪,谦求必升堂。如功无偏 错,坚肯之志利研求。如用欲达效,实战之行中得获。轻人如轻己,骄满者难提高。“自古骄兵多至败,从来轻敌少成功。”古人言 不可违。敬人、谦慎处事,悟练持之以恒,坚忍果决应敌,操胜有望也。“顶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正头顶项”“悬顶系发”等。其言练功时头顶的 要求,诸说之间并无矛盾,只是统一要求的实论而已。顶项为头有上顶之意,系 发为向上提系之意,所以头应有上顶和下拉双向二两争之意,犹如手有“抱六撑 四”为内回抱、外分撑反向二争,伸、屈为二争,分、合为二争,头的向上挺拔应多 于下蓄,这是原则,但不是只有挺拔无下蓄之意,应各有侧重,也应同时包容。所 以动中含不得不止,止中含不得不动,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不如生 生不已之动,动中之静,静中之动方为正,余上述虽有方向和静动的区别,然都是 互含互为之原理,绝对就易入“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之误。练功时如认识明确, 自有正确的体会和功效。神充、意注、松身、形整、力匀、气平、声静、性定、心慈、行果、言实、慎为、谦 处、坚修、博学、深究,为“十六令”,实为拳之要则也。断手,远则窥敌势,谋欲达发机。近处勿迟疑,下手当狠辣。神不真、功不 到、心不定、意不坚者莫作,否则失多于得,操无胜算。练当以己之短为重,战当以己之长为用。习当以己之无为求,教当以己之知 为授。言虽浅易,而施时多非也,当谨记此言。初得易暴,至精多隐。谦慎大为,粗狂落败。身不在高矮,力不在大小,功不在深浅,速不在快慢,辈不在高低,实是在其 对拳学的修为如何?如得名师严教,德善慎谦,坚习精悟,含纳诸理,体认于身,传统武术养生方法集萃练用兼达,施为无过,持之以恒,自可制胜无敌,进而有望登极也。授艺切勿保守自秘,否则吾拳失传矣!本人不知切勿乱传误授,否则吾拳失 真矣!然其功夫未达时授亦不解,当适人施教。拳各有侧重是一般与重点谓,应为全面皆达一定境界而重在其突出者勿 认为只一则,而诸功尽弃也。吾之弟了中有一般者,亦有较全面者,亦有侧重一 功者与突出特长者,有善于变化者,有强于技击者,有重修养生者,有推手突出 者,有功力深厚者,有浑厚精实者,有潇洒善变者,有精神肯忍者,有谦恭含忍者, 有善搏明战者,诸皆各有侧重之谓。侧重多源于特长,亦源于专好,亦有因偏求 所至。有特长故易突出,吾所要求,还应并达兼备为佳。尔等应善解而求之,方 入完整之境也!习源于传,而习后亦应专立为传,故拳艺不失也。继承之后,应有提高,方可 发扬光大之。利民利国为拳之旨,如拳艺不精深,如何能利民、利国。实力于练 用中求,解理为精究得悟,不可失学,不可轻艺,不可一知半解,方有成之可能。 吾拳是公开之艺,只如诸述,然深严解理,体悟至精,某一功均有高低、深浅之别, 亦如求诸高妙,高者著言细深,明解髓理、广博多参、统备丰富、不随一般之流,坐 必得敬位,练、用则超群,同仁、门人皆交识,不欲出名则众人皆知,乃年月持恒多 年修悟,历经长辈熏陶,且徒授人众者,故多已至老年方达,是岁月无情心坚于半 世而得,所以非易也。见多方能明高低,比较必辨真伪及深浅,如此自能辨层次 之别,选求名师指教当无误也!正头、正身、正己、正人,守正应正心,心正得诚真。“正”为拳德之第一贵也。 正人君了之为,所求由正人,均应达也。

第六节 八卦走转养生行修功法

铁恩芳八卦掌养生行功歌诀(-)

身心修养走当先,四正四隅八步圈。

里直外扣舒膝胯,平起平落中空涵。

凝视前方平落处,双臂环抱踏脐前。

左转右兮右转左,上下与中平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周身环节须放松。

应将有相能无相,阴阳变化自然中。
中正安舒和定意,道悟德培妙峰登。
祛病延年微渺果,明心见性智慧融。

铁恩芳八卦掌养生行功歌诀(二)

简易松无缓,环行神意凝; 气聚身沉抱,智觉妙感通; 离名空相寂,一巧任从容; 师教圆明悟,久转功自成; 久转功成中,接手找劲听; 静如秤准立,动内吸呼济; 虚涵双重避,卸化顺连续; 实舍己从人,势如从心欲。以上是武术家铁恩芳一生的练武心得。可谓,大音希声,大相虚无,大道至 简,大我践行。会过铁老的人,或者是在网络视频中见过铁老的人,无须多少时刻,仅需听他一席话,便可以感受到什么叫世外高人。

浏览4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