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之中星球的运动体现了天干地支的内涵,它使宇宙的共 性,即五行的循环往复性展现出来,即古籍中所谓周天之含义。

一、小周天一地球的自转轨迹

从太阳光投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之内光线变化,古人根据光线的变化,将一日划分成十二个时辰(即地支)。小周天是以地面上的任意以一点为中心,十二个时辰内东、南、西、北方位上 留下投影,这也是顺时针计时方法的根源。

二、大周天——太阳系的宇宙图

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大周天,公转即九大行星球以太阳为中心 旋转的过程。古人根据气的变化将一年划分成二十四节气。

三、浑天图一太空星象图(银河系)

河洛图的发明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星宿意义,其阴阳变化的象 理与循环递增的数理揭示了宇宙的共性。古人根据其理发明了五 形八卦图,八卦图是对宇宙的精缩,它直观地解释宇宙中的日月 星辰、节气变化规律。

河图口诀中东、南、西、北、中是世界上最早的正方位标记,洛图在河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斜方位,构成四正四隅,称为八卦方位图,洛图的口诀以立体的人物出现,用人体小宇宙象征天体 大宇宙。古人运用其象理与数理,发现了太阳系的结构与运动规 律,发现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在河图与洛图中的 中心数字是不变的,从周围数之变化次序中发现,地球自转与公 转的转动方向,这一转向与太阳光的移动计时正相反,因此,古人 发明了直观的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以及太极图解释其道 理。

八卦图的震位有变化、发生之意,变化即日、月、年的变化规 律。为此,在八卦图中,设立宇宙三个始点在震位上:一日之始为 东;一年之始为立春;古人把星空作以规划成四种动物,以代表二 十八宿,星空之始为青龙。以北极星为中心,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星群为四象的二十八星宿浑天图就完成了, 宇宙的运动规律就一目了然。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揭示古人对于天道研究的成果。

第一节太极阳阴说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 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理”,古人用•与。或 “一一”与“一”或阴阳鱼体现出来,五行之理在无极图、太极 图、八卦图中得到更加明确的解释,这些哲学图像以不同的方法 表现天体运动规律。远古时期以图像论天理的方法使图像精密完 美,使其道理得以传承,因而这些图像又成为跨越数千年历史的 哲学信息符号,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文化思想,通过它就可以探索 到中国哲学的起源与传播范围。

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图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 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五行的囊括与精缩,特别是太极图使气的 变化规律直观化、形象化、概括化,而五行变化的确切含意以及源 流,原理及变化形成过程与太极图休戚相关,故必须搞清太极图 的历史原貌。

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大气阴阳变化,大气也离不开宇宙,大 气把人类与宇宙连接到一起,大气把宇宙地球,生命连接在一 起。从下面图案可以看出太极图与河洛图一样有6000年以上的 历史。

彩网中的阴阳鱼太极图: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图 Clabc)。

新时器时代的阴阳鱼图(图C2)

新时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彩绘古太极图(图C3)

金代铜镜中的神龟与阴阳鱼(图C4)

在半坡出土彩陶中(约3500 ~ 6000年前)描绘的地球小周天

与大周天运动规律即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原理。Cl中的ab两图为 一理两述,从节气变化和地球以横竖茂 个轴心方向运动两方面表 现地球的大小周天运动规律。

(1)圆盆外周的图文象征天体宇宙黑河系整衣运动趋势,即 以北极星为中心按东北、东、东南、南、西市、诂、西北二匕的八卦方

(3)两条大的阴阳鱼表示地球的大周天运动产生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变化。两条小的阴阳鱼表示地球的小周天运动产生昼夜之 变,人像头部为地球自转光线变化〔图Cl(a)附图3〕。

(4)二十四节气即中国远古时代的日心学说,地球围绕太阳 运动产生的节气变化规律,一周划分360。,每15。为一个节气。在 4500~ 6000年前的甲骨文中用。表示,后来甲骨文向汉字过渡 后,象其形取其意发展成“日”字。汉字把天体之气的运动规律精 缩称为“扬”「乾”字中的“日”即为此意。《易经》的(乾)文讲述了 天地气象变化之道。由于图Cl (a)以节气变化为主,故人的头面是 正的。

Cl(b)图说明:

(1)外圆为大宇宙的八卦方位即太空宇宙的中心(无极)与周 围的四正四隅方位(太极)的周天运动趋势〔图Cl(b)附图1〕。

(2)地球悬浮在太空之中*此图表明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地轴 运动方向有与垂直方向略有倾斜度〔图Cl(b)附图2〕。

(3)地球的表平面是处于横轴与竖轴的双重轴向运动之中, 因而保持了平衡运动,使地球在小周天运动过程中,而地球上的 一个点始终处于平衡、静止状态,故有“天圆地方”之说〔图Cl (b) 附图3〕。

从该图可以看出,地轴画法非常科学,竖轴可看出风叶运动 象征地球自转,横轴则看不到风叶的运动,因此横轴象征公转平 衡轴。汉字象形取意,把地球的运动及性质归结为“坤”,“坤”字中 的“申”象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轴心的双向运动趋势,由此意而 得。图Cl(b)的人头面为倾斜,说明古人认识到地球在自转与公转 运动过程中,纵轴的轴心与垂直方向成倾斜角。《易经》的{坤]文 中讲述了地球运动之道。图Cl(a)(b)两图分别体现了“乾”“坤”两 字的内涵。

太极图(图C5)代表古朴的哲学,孔子《系辞传》曰「法象莫大 乎天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直言河洛图、八卦、太极图的原 理,因此,阴阳鱼太极图则是将4月交替、四季变化、星移斗转的 宇宙原理括其中,通过阴阳转换循环往复的图像表达古人对宇宙 阴阳变化关系的认识。美国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星系图像(图C6) 也说明了古人对宇宙的高度认识。

最初的阴阳鱼图并没有外边的圆周,彩陶为圆象征宇宙,阴 阳鱼在其运动,造纸术发明之后,绘画有了发展,有人把陶器外圆 也一同画下来,于是阴阳鱼图像更加直观形象地得到人们的推 崇,依此解释大气变化,左代表白昼,白中有黑,鱼眼为太阳;右代 表夜晚,黑中有白,鱼眼代表月球,而中间的/曲线代表一气,这样 就形成日月之间一气相连,天地之间一气相通,阴阳为一。

太极图原理是气象变化原理图,从太极图可看出,阴能生阳, 阳能生阴,阴阳互根,阴制于阳,阳制于阴。相生使事物发展和成 长,相克使事物趋向平衡、协调,为发展提供保证,避免偏盛偏衰 极端不平衡发生。

古人根据五行的特征而对五行加以归类(参见阴阳归类表),

C5


 

不蜀幽分为阴阳,用阴阳代替五行,代表宇宙万物。以静心明志。心静者 养气修性,以立身于世。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凡家以心察之,水 来土掩,兵来粮挡.迎刃而解,知难而进,寻找良策,世上之事莫过 于此。阴阳之变在古代用八卦阴阳表示,通过一 L -的排列组合 成,六十四变、三百八四……细变,但总体可以归结为以下特性。


  • .阴阻的相互依存性


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阴中有阳,由由有阴。这是阴福相 互依存性的特点。动物吃食物是为了生存;但是如果没有捧覆而 过程,就发生不平衡,一定会出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积累、运用、发挥,只学不用或只用不学就产生不平衡,必然出现问题。军 事上的攻与防,医学中的补与泄,中国养生中的练与养的关系等 都是阴阳相互依存的作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商业活动等 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教育中的教与学、经济生活中窝品 生产与流通、买与卖,军事上的帅与兵皆间的关系如此,帅无兵则 不成帅,兵无帅则不成帅申视任何一面都是错误的。

  • .阴阳的互动性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不变都是暂时性。变化是绝对 的。树木倚赖土地生长,落叶归根又为土地增加了肥力。树木的死 亡与落叶发酵肥沃了土地,土地又能够重新培育树木。

社会形态中的变化也是如此,你、我、他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 成为朋友或敌人。条件变化各种关系都可以改变,没有绝对的敌 人与绝对的朋友。因此古人云,化干戈为玉帛,神武不杀。不战而 屈人之兵为上上策。政治上没有绝对的独立、对立,也没有绝对的统一与融和。东方与西方由于历史形成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文化、 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没有绝对对立的东西,也没有完 全融和的必要。

浏览5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