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中,指如钢钩的虎爪与虎扑的配合,灵巧的猿钩与 提踵的衔接,鸟翅的轻盈与提膝平衡的协调等,都体现出上下末梢肢体有规律的 运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手腕、手指的运动也有不同的表现。如“咽”字诀 中的立掌、旋腕、内扣等动作,都体现了肢体末端关节的运动。八段锦则更突出 了末梢肢体的锻炼,“左右开弓似射雕”八字掌的屈腕、竖指、掌心涵空与侧拉之 手的并拢屈紧相辅相成,“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臂、两掌的充分外旋,“攒拳怒目增气力”的旋掌、握拳与十趾抓地的配合,都反映出了肢体末端小关节与小肌肉群 的多方向和劲力运动。动其梢节,可以调和气血,强壮筋骨。从我国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指端分别 是十二经脉的起点或止点,如,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足太阳膀胱经止于 小趾外侧,腕踝附近分别是十二经脉原穴所在,并有“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之 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如,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位于掌 横纹之桡侧凹陷处(仰掌);足少阴胆经的原穴一一丘墟,位于外踝前下方凹陷 处。肘膝处又分别是内气容易阻隔的部位,如,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肾有 邪,其气留于两胭(《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由此可见,有规律的梢节运动可 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通过肢体远端的运动,改善肢体远 端外周的血液循环,增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加强气血交换,还可增强肢体末梢 神经的调控能力,增强肌力,加强脑神经与四肢末梢活动问的协调性。所以,健 身气功通过很多有规律地活动指、趾、腕、跺、肘、膝的动作,从而达到调和气血、 强壮筋骨、健身养生的目的。

松紧结合调节阴阳平衡机体

松紧结合是健身气功调身过程中的又一主要特点。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 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 松紧结合是传统医学中阴阳学说在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体现。缵帝内鳓中对阴阳 与健康的关系有如下阐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均平,以充其形。”这就 是说,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才能使人不得病。健身气功 通过其特有的锻炼方式一一松紧结合,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的作用。健身气功是在柔和缓慢的状态下实现松紧结合的调身。在易筋经中的“倒 拽九牛尾势”,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为紧,属阳,这时两臂肌肉、背部和 腹部肌群以及下肢部分肌群都以收缩状态做功;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 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为虚,属阴,这时下肢、腰腹、肩、肘、腕等关节、肌肉依次 放松。再如,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势中,在开步时要体现心静体松、 舒适自然,属阴;开弓射雕时两臂要缓慢用力,保持牵拉,精神上给人以鼓荡之 感,属阳。“背后七颠百病消”一势中,在全身肌肉的相对紧张中,脚趾抓地,脚跟 提起,保持身体短时间内平衡,随之全身放松,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松紧结合 的调身特点贯穿于四种健身气功锻炼的始终。松紧结合,调整阴阳,平衡机体, 反映了健身气功动作导引的内在要求,遵循的是传统医学阴阳消长、相互转换等 基本理论。所谓,补偏救弊,扶弱抑强,都是旨在协调人体动态的阴阳相对平衡, 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在机体各部位相对放松状态下的 松紧练习,有利于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有利于习练者的精神放松,进而调节其神 经系统,改善或平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三、气功的养生机理之调息

“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要素之一,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 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养生也称摄生,即治未病,是运用 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延长生命的目的。调息与养生的关系在我 国的一些古文献中有明确阐述。如《庄了 -刻意》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 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 通过玉佩铭文介绍了古人希望通过行气达到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灵槲》中 也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的记载。通过调息达到养 生的目的,可见于不同的称谓,如吐纳养生,服气养生等。健身气功的调息突出 一个“调”字,通过其所特有的呼吸和肢体配合的方法达到养生的目的。

传统武术养生内功与心法

动息结合以形导气调畅气血

“动”是指动作,“息”是指呼吸。古人从龟息中得到启发,经过历代养生家的 努力,创造出调气、补气、行气、屏息、气诀法等众多的练气方法。现代运动训练 学对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总结出了一些科学规律,如,伸展肢体的动作,便于吸气; 弯曲肢体的动作,便于呼气。健身气功呼吸特点同样遵循其动作规律。呼吸与 动作相结合,通过外在的肢体运动来引导气血的运行是健身气功调息过程中的 显著特点之一。四种健身气功在呼吸与运动的配合上有一些基本规律:做上升、开放或蓄 劲动作时配合吸气;做下降、闭合或发劲动作时配合呼气;在保持抻拉或平衡 的动作上屏息。配合动作多采用调气、屏息、气诀法等基本方法。如《健身气 功-易筋经》中“九鬼拔马刀势”,展臂转体时吸气,松肩收臂时呼气,展肩扩胸 时吸气,含胸合臂时呼气:“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时,配合口吐“嗨”音,从 而使体内真气在胸腹问相应地升、降,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由于每个人 的动作幅度、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不尽相同,调息要因人而异。如习练《健身气 功・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势时,从双手腹前交叉到上托之际,应以 吸气为主,双手在头上保持抻拉的时候屏息,由于这一动作持续时间较长,过 度吸气。憋气会让人产生头晕、胸闷等不舒服感觉,这一过程可以用两吸一呼完成, 抻拉时正好是第二次吸气结束,稍做屏息二双手下落时,以呼气为主。健身气功 调息的主观感觉应以舒适为度,整个呼与吸的过程与动作连贯一致,不因动作而 憋气,也不因呼吸而停顿,二者配合无明显的痕迹,一气呵成。

细匀深长吐故纳新强壮脏腑

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与柔和缓慢的肢体动作相配合,是健身气功的特色 之一。《胎息铭》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便是这种呼吸的描述。细匀深长不 是生硬的深呼吸,使气则竭,屏气则伤,要掌握呼吸的劲、量和时机。“深”是指吸气感觉直达小腹(丹田),有别于自然呼吸法的吸气感觉只到胸 部;“长”是指呼吸节律要放慢,一吸一呼问的时间尽量延长,来配合动作的柔和 缓慢和完整性;“匀”是指从吸气开始到呼气结束,气流在体内的入与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以《健身气功-六字诀》为例,在六个字诀的呼吸 吐纳中,采用鼻息口呼,鼻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胸腔慢慢扩张,而腹部随之微微内收,口呼气时,腹部微微松弛,通过口型与喉、舌、齿、牙、唇的特定变化,起 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整个呼吸过程是吐唯绵绵,纳唯绵绵,有意无意,绵绵若存,吸气时不要吸得太满,呼气时不要呼得太尽,要留有余地,以免造成憋气现象,不能故意用力使腹部鼓胀或收缩。健身气功的呼吸讲究顺其自然,这里不是 指听其自然或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即顺应功法特点和自身特点,需在练习过程中细心体会,逐步把握。细匀深长,吐故纳新,强壮脏腑。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之为变容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降低了呼吸道解剖无效腔的相对比例,提高了肺活最,增强了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能使人体更有效地吸入大自然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达到吐故纳新,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节人体呼 吸系统及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使膈肌的收缩和放松的范围增大,

浏览4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