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花桩的流传与起源

早在1988年之前,我国的历史学家们就从历史文献《清宫档案》 和民间传说中发现,梅花拳拳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特别是义和团运 动的发动者和主力,封建帝王们对梅花拳一直是禁止和镇压的。这种 观点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但真正深入了解梅花拳奥秘 却是在1988年之后,由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与本书作者合作对河 北、山东、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进行了多 次调查,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这个拳派的弟子和许多著 名拳师,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造反者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个拳派 能在历史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 10多种自明朝末年以来流传的梅花拳后 100代谱系。虽然各省、县流传谱系的记载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 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第一辈是收元老祖,这是个虚拟人物。 有具体人名所指是从第二辈开始的,他就是张三省,字登.江苏省铜 山县路家团人,后迁到苗家楼村居住。据梅花拳《根源经》的记载,张 三省是在1588年(明万历戊子年)学了梅花拳,到1643年(明崇祯癸 未年)归位。从第三辈邹宏义开始就有了可靠的历史记载。关于这段 流传的历史,读者可参阅作者与路遥教授合著的《义和团运动起源探索》第六章(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及作者所著的《中国梅花桩技 击大法》(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绪论。

梅花拳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各地梅拳弟子们都认为,梅花拳开 天辟地就已有了。有民谣说:

先有武当后有天, 俺比武当还在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树木共山川, 意思是,梅花拳比老子的年代还要早,开天辟地就已有了。据《梅拳秘 谱》记载:“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 有百廿余世矣「由此可知,汉朝已有此拳,则其必产生于汉代或以 前,这大约就是前百代开始的时间。《梅拳秘谱》又说「梅花桩览阅野 史者可以见之,此为本门之特长,他拳之所无,可交手于桩上,遇敌操 必胜之券。”古史中是有梅花桩之传说的。

总之,有关前百代之流传情况,目前仅有一些民间传说,尚未发 现直接的文字材料。关于梅花拳创始人的记载,《梅拳秘谱》说:“五势 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是一种,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 派之基本拳。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清净宫玄 金殿,因在昆仑山所以有昆仑派之称J读者注意,这里所说之八卦拳 并不是现今流传的八卦掌等。梅花拳有一最大的特点是它从一开始 流传,就有文场和武场的组织。文场敬祖师,研究文理、看病、卜筮,练 习内功等,而武场则主要是进行武功锻炼。梅花桩文理主要是以手抄 本的经书、图谱和心传口授的秘诀流传着,它也是梅花桩武功锻炼的 指导思想和拳理。拳派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文场老师的领导下进行的, 而现在我国流行的八卦掌及一切拳派,它们都没有文场的组织,也没 有文理。由此可见,云槃祖师所创的八卦拳已经失传了。而八卦的图 谱留传下来,它的卜筮之辞就是《周易》,这就是八卦拳的文理,并被 古代哲人们整理而成为《易经》。

二梅花桩的文理与《周易》

《周易》是占筮之书。高亨先生说过:“筮人将其筮事记录,选择其中之奇中或屡中者,分别移 写于筮书六十四卦爻之下, 以为来时之借鉴,逐渐积累, 遂成《周易》卦爻辞之一部分 矣「《周易》古经分为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四爻,卦与卦之 间、爻与爻之间、卦画与卦辞 之间、爻画与爻辞之间、卦辞 与爻辞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 十分密切。如果说它有一个 体系的话,那就是六十四卦的卦序及三百八十四爻的排列。《周易》六 十四卦之排列顺序,如图为一太极图。卦中每个爻画都有阴有 阳,每六爻为一卦。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此即三才。 每卦、每爻皆有象有辞,用以卜筮。

梅花桩文理,实际上亦是一个筮辞的庞大体系,同时也包括了一 套完整、严密的占卜方法。梅花桩文理占卜的道理,如图0 — 2所示, 是用五个香炉:行事炉、礼炉、主意炉、领要炉、世面炉。它们各有其作 用,又如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图中之虚线)相克(图中之实线)。 在每个香炉中又有8个方向,8个方向,即八卦。由8个方位再加中 央位置就是九宫。占卜时在每一宫的位置上都燃一炷特制的线香,每 个香炉共燃九炷线香。占卜者都由武功高强且精通文理的文场老师 进行,根据燃香时香火的亮度、颜色、形状(即“象”,相当于天),香火 变化的方位(即“礼”,相当于人)及香体燃烧的快慢、开合、弯曲等情 况(即“体”,相当于地)所对应的筮辞,称为“香理工如果上述“天、人、 地”三才情况是由单炷香所决定的,那么它所对应的筮辞就称为“单

香理”,又叫“炉底”,即占卜的基础。若上述三才的情况是由炉中任意 两炷香、三炷香、……、九炷香所决定时,它们所对应的筮辞也分别被 称为“双香理”、“三香理”、……、“九香理”等。此外,还有一些处理特 殊情况的“散理由上述可见,梅花桩的文理主要就是一个由“五 行,“八卦”、“九宫” J三才”的阴阳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单香理”、“双 香理”“三香理。直至“九香理”、“散理”等,这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 不容的筮辞系统。千百年来梅花桩弟子们已用它算尽了天下之事,当 然这些“香理”也都是在历代卜筮者所屡中或奇中者,根据高亨先生 的见解,这不就是流传在民间的另一部《周易》吗?这里有两个问题值 得注意:


  • .《易经・系辞》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 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J易的卜筮 过程也是在模仿天地变化之规律,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 道”。同样,用梅花桩文理卜筮时,也是在模仿天地变化的规律。梅花 就是五行,梅花桩文理据五行而立五炉,又作八卦九宫,用香火“天地 人”三才阴阳之象,起着易卦占筮中爻变的作用,以通天地之灵犀,以 类万物之情理?这个庞大的筮辞系统,也和《周易》的爻辞一样,是人 类用灵感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感知,从它的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了一 个光芒四射的宇宙本体实相,辉煌的《易经》是古代先哲们在爻辞的 诱导下,第二次灵感激发后的产物,因而《周易》《易经》都成了不朽的 篇章。但梅花桩的“香理”却没有这样幸运,没有人替它作“翼”发挥, 因为它一直是在民间秘密流传。但是,广大梅花桩弟子们在日用中却 深知它的伟大作用和意义。他们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 天地「梅花桩文理虽然貌不惊人,但它却是一门可以“定吉凶、生大 业”,经天纬地的大学问,千百年来它在引导人们顺应自然、避害趋 利、消灾去苦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冀鲁豫农村广泛流传而经久 不衰,备受人们的崇信和珍视。


.和《周易》一样,在占筮中并不是死板地套用筮辞,而是以它为 诱导,激发占筮者的灵感思维,正如《易经・系辞》所说「易,无思也, 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 此。”易是灵感的产物,所谓“天下之至神”即人类的灵感。当然,梅花 桩文理中的筮辞也是灵感的产物,它是可以激发灵感的。所谓占卜活 动如果它真正有预测效果的话,就只能是人类的灵感思维活动,即人 类潜在的灵性的发挥,而不可能是其他。《易经•系辞》又说:“圣人以 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J这是说的古 代筮人们在占卜之时清心寡欲、斋戒沐浴的虔诚态度,这与梅花桩文 场老师们在卜筮时肃穆诚敬地叩拜祖师的行动有同样的意义。因为 所有的占筮,都只能是灵感的感知,人们只有在诚敬专注、无思无为、 寂然不动的心态下,才能使潜意识活跃而产生灵感。由于《易经,系 辞》的作者进行过占筮,所以才有上述的体会。但我们知道,一般的 人,特别是生活在现代的一般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复 杂,人们的理性思维发达了,仅靠对上天或祖师的崇敬,也是难以达 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境界的。

浏览5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