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肘的康复特性

肘关节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四大关节或六大主要关节之一,是衡量一个人上肢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经常进行肘功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人体的肘关节加固,灵性、活性、动性得以充分的提高,使所有的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得到锻炼,更能引领人体劲、力、能、量、度的合理运化,还可带动人体脏腑的健康运行,继而改善人体的内外环境,使人体的伤损、病症、亚健康状况得以充分的健康改良,达到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保卫主权的目的。

6.肘的保健特性

经常进行肘技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所有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得应、得血、得动而充润有力,更能引领人体精气血对人体进行合理的建设,还可带动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脏腑进行积极合理的健康改良,继而使人体的内环境活泼、祥和、健康,使人体内外组织、器官、系统的强度加强、力度提高、耐度提升,从而延缓武术修炼者的衰老进程,达到神气不休、灵气不减、动气不退的高层延年益寿目的。

二、肘法内涵

肘法在武术搏技里为君,即使用肘卫开展攻守进退的方法,是指武术搏技攻守运动中上肢招呼对手并在身法、步法、固法、定法的密切配合下贴控、粘制、把定对手后随即用肘关节攻击对手的方法。它是人与人徒手格斗极为吃劲的一种攻守运动形式。

(一)时法组成

武术的搏技肘法,如果按运动特征可分为前肘类、后肘类、侧肘类等三大类;如果按运动方位可分为上肘、中肘、下肘、左肘、右肘、斜肘等六类;如果按运动性质分攻肘、功肘、锻肘、练肘、活肘、训肘等六类。

所谓前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前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后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后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侧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体侧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

所谓上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上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中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人体中部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下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下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左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 体肘部向左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右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向右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斜肘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人体肘部斜向攻击所形成的肘卫攻击方法。

所谓攻肘,即以攻击为核心的进攻性肘法。功肘即以承受为核心的支撑性肘法。锻肘即以锻炼身体为核心的肘法运动、练肘即以把握、记忆、回忆、熟练、训练、精炼、锤炼为核心的肘法练习。活肘即以肘法为核心的保健、康复、延年练习。训肘即以熟练、训练、精炼、锤炼为核心的肘法练习。

(二)肘法攻击的适应范围

肘法,是指武术运动中上肢把持对手下肢中轴,配合使自己与对手相贴,随即以肘关节为攻击力点,向对手发起猛烈攻击的方法。它是人与人在搂抱、粘贴、擒拿状况下最得手、最便利、最吃劲的攻击,是人与人在对峙、招呼、运化、踢攻、打攻状况下强硬打入所开展的肘法短打,是人体短距离攻击的关键技术,是打破所有常规攻守最有效的技法,是肘击法、肘撑法、肘守法三位一体的攻击,是适应于所有武术攻守运动范围的技术。

所谓肘击法,俗称肘攻法、肘打法、肘进法,是指以肘关节为核心所完成的所有肘攻方法。肘撑法是指以肘关节为核心所完成的肘支撑方法。肘守法是指以肘关节为核心所完成的肘法守护以及肘的守护性攻击方法。

(三)影响肘法运动的因素

武技运动中的肘法和所有的其他武卫动作一样,在攻守进退中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中国武家称之为攻守九纲。一般任何单一的肘法攻击都是比较原始、初级、幼稚的,只有将攻守九纲融入在其中,才是武技攻守、运动、动作的真谛。

在武术运动中劲力、柔韧、耐力是影响肘法运动的内在因素。在肘法运动中,如果劲不得道,力不从心,卫不得助,是无法发挥肘搏技法的,甚至会给对手造成顺便攻杀的可乘之机。如果柔不到位,韧不得体,软不支撑,是无法使肘法得以到位而实现肘法攻击的。如果量不达标,能不后继,耐不久长,即使肘法标准、运动流畅、攻守得体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是无法进行持久攻守的,也是没有太多时间机会来获胜的。这也正是大多数止戈者的通病。

在武术运动中战机、战法、战术是影响肘法运动的潜在因素。如果抓不住战机,死闯硬碰是无法使肘法得以发挥的。如果战法不适合,横冲直闯是很难使肘法有机会得以施展的。如果战术不得道,虚浮无着,打入不彻底,绑定不完全,想使肘法得以淋漓尽致发挥,那也是不可能的。虽说,人是自然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规律性,碰运气的时候也有,走顺势的时候也有,借规律的时候也有。但作为武家战士,希望能碰上好运气、走上好顺势、借上好规律,不过无论如何都是绝对不可依赖的,必须打造过硬的作战本领,在作战中把握战机、精炼战法、施展战术,力求作战中的英勇、顽强、自信,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为止。

在武术运动中方法、技巧、招制是影响肘法运动的外在因素。如果肘攻方法不对路,是不可能发挥肘法攻击的。如果肘攻技巧不得时,也是无法发挥肘法攻击能力的。如果肘攻招制不得势,更是无法发挥肘法正常攻击的。所以作战者必须力求在方法对盘、技巧得时、招制得势情况下,才能将肘击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做到有效肘攻,做到有尺度、分寸、深浅恰到好处的肘法攻击,做到有道、无为、自然的高境界肘攻。

(四)肘法功能

肘法攻守是构成搏技的主体,搏技是武技的轴心技术。其形态结构决定着肘法自身的功能,肘法功能决定着搏技的功能,搏技功能决定着武技在搏打厮杀后期终结攻守的胜败。肘法功能意义深远不可低估,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肘法与肘法连接构成武术搏技的架势、招制、套路,支撑着搏技攻守的连续、到位、得力攻击,赋予了武术搏技肘攻的章法、招制、套路,为武术肘搏技术的攻守、娱乐、保健,提供着足够的支撑;肘法具有在搂抱、粘贴、摔拿等情况下和对峙、运化、踢打情况下以及在其他任何止戈攻守状况下得力、得劲、得势的攻守功能,是终结攻守的精髓;肘法具有移动物体、支撑物体、冲撞物体等的运化功能;肘法具有承上启下、转化全局、改变局势、化被动为主动的攻守进退功能;肘法为武术表演提供素材,为武术攻守提供方法,为武术保健提供深层运化。

(五)肘法运动对躯干和下肢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肘法运动,可使上肢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肘法运动使上肢骨的新陈代谢加强,上肢骨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在形态结构上所产生的良好结果,以使在臂折、臂弯、臂压缩、臂扭转、臂搏击方面的功能得以普遍的提高。

一般来讲,儿童少年时期的骨代谢比较旺盛,这个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肘法以及所有关节的微型运动,更能有效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代谢不退缩的代谢更新,是人体增高、人体壮骨、人体强悍的关键性运动疏导。

中年时期的骨代谢比较平和,这个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肘法运动,会有效促进上肢骨的良性代谢、更新、维护。

老年时期的骨代谢比较迟缓,甚至是亏损、倒置、退变性的。这个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肘法运动,不仅会有效促进上肢骨、颅骨、头脑气血的良性代谢、健康保持、持续发展,还能有效恢复、还原、改善上肢骨、颅骨、头脑气血的生理代谢,达到老而不衰的目标。

在中国武学中,由于肘搏(对抗修炼)、肘技(运动修炼)、肘法(动作修炼)历史悠久,任何一个动作、方法、手段、技巧、招数、套路,都有着足够的学说、理论、计策、谋略、智慧、文化支撑。中国武家认为:“人之百骸,有骨才有立,有立才有行。有肌肉才有伸缩,有伸缩才有劲力。有关节才有屈伸旋转,有屈伸旋转才有运动动作。有运动动作才有武术攻守,有武术攻守才能武学升华。有武学升华才能有武哲学,有武哲学才能有武文化。有武文化才能武文明,有武文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止戈。” 并说:“骨骼者支撑也,肌肉者能动也,关节者连接也,乃三位一体,人动之本,运动之系统,止戈之支撑也。”这充分说明,在人的攻守运动动作建设过程中,骨、肌肉、骨连接的建设是第一性的,但如果其他系统的建设做不到同步发展也是不可以的。 这便是武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真谛所在。

古今武术肘技运动修炼的经验告诉我们,肘搏、肘技、肘法运动对身体的锻炼,一定是康复性、到位性、得道性的。

浏览3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