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至此,有一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在每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笔者认为,在前面引用的张岱年、方克立二位先生主编的《中 国文化概论》中关于文化精神的论述,不仅适合于中国人和中国传统文化,也适合于世界上其 他国家和民族的成员和他们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现 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 念”这种“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同样“成为(他们)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成为历 史发展的思想源泉”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实质上也就是他们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存在于这个民族成员的思想深处,在无形中影响着这个民族每个成员的 思维和行动 从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考虑,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相当大的,可 以肯定,这种差异远远大于它们之间武技、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武术爱好者之 间对彼此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比对他们之间武技的理解和认同要困难得多。

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武术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地接触到与武术有关的理念,包括一些与技击 有关的理论和养生理论等内容,他们可能对其中某些内容感兴趣,通过学习武术而接受了这些 内容,这些内容仍属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的“具体表现”,涉及但并不同于深层次的民族 文化精神 即使一旦这些外国的武术爱好者接触到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 的问题时,他们也不会很快地接受,即使是稍微深入地理解也可能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怎么 能够设想这些外国的武术爱好者通过学几套中国拳术,就会对“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 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和“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与“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 值追求”有所改变呢?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希望他们发生这种改变呢?所以说,他们通过学习中 国武术是否对与武术相关的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某些东西感兴趣,或虽感兴趣但是否会接受, 或从什么角度和以方式感兴趣或接受多少,这完全是他们个人的事。同时还可能因为个人信仰 的关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内容采取排斥的态度,对此我们都应该尊重可见,在外国武 术爱好者中传播武术,主要传播的是技术,以及由技术表现出的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当然,对外的武术交流过程中,可能有部分人是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武术来了解中国的文化, 以此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切入点,这是他们对另一种文化从好奇到探究,并进而热 爱的表现。还可能有一部分爱好者对中国武术爱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从喜爱某一拳种开始, 为了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表现出其技术特点而追求武术的某些技术理念,并因之认同中国 的传统文化,甚至接受中国的某些民族文化精神,也完全是可能的,这样可以使这些外国的练 习者通过武术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至于这些武术爱好者对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精神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或以什么方式接受,同样是他们个人的事, 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

中国人在处理与不同国家在民族文化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时,和有的国家总希望将 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对方,非达此目的而不肯罢休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对不同国家和 民族之间的,这种涉及民族文化精神方面的差异,历来都采取“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的 态度,从来不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辨明是非的标准。所以,在武术的传播、推广的过程中,我 们不必,也不应该去触及学习者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必,也不应该去触及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而应更加关注武术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因为这才是大部分外国的学习者真正关心的在推广武术时不要给它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到今天,武术在国外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我们把这看成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 所作贡献的一部分,并希望它能得到更广泛的开展。为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在目前对外推 广的过程中就要使武术更加平易近人,就要使接受者更易于掌握和理解。外国人,特别是西方 人,看东方文化常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容易使他们产生了解这种神秘文化的兴趣和 冲动口其实许多看似神秘的东西并不神秘,拆开来看,也不过如此而已。武术同样女口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和世界各民族所掌握的武技相同或相似的: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把本来并不神 秘的武术弄得很神秘,一时间或可吸引一些人来关注它,进而想了解它,并进而学习、练习它。 但是,一旦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努力对武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发现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并 不神秘,不过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技击术而已,不过是一种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体育运动而已. 某些原来被神化而令人神往的所渭“精妙”技击术其实并不实用,不仅在与歹徒的搏斗中不实 用,甚至在真正的体育比赛中也不实用时,则可能又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再者,如果 故作神秘,使人望而却步,使人自愧才力不及,那么也可能会将部分爱好者拒之门外。

此外,在向国外传播武术时,我们只需把它看成是中国流传的一种武技,是一种体育运动, 或者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不必让它背负上过多的民族期望,不必指望外国人通过学 习一点儿武术就能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向国外传播武术就是传播武术, 讲一些与技术风格有关的话题亦可,但是大可不必把这变成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宣讲中 国文化传统的课堂在此举一个大家都曾十分关注过的例子。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极其壮观、极其华美,形式新颖、内容深广,真是将中华民 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就都浓缩到了一场演出之中。外国媒体一致盛赞,惊呼“太美了” “难以 置信”,“多姿多彩、充满想象力的开幕式让‘鸟巢’里的91000名观众和观看电视转播的约亿人眼花缭乱”中国给全世界献上了一次场面宏大、令人惊叹的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中国 辉煌的历史文明和融入当代世界的胸怀J无疑,这场文艺演出让中国骄傲,让世界震撼二 确实是“一幅画轴,打开精彩,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可是,看完之后究竟有多少人能较为深 刻地体谅编导们的苦心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2008年8月10日《中国体育报》有杨天婴先生写的一篇报道,其中在“太美,太棒,太神 奇” 一段中说:“我在北京的朋友老白是英国人,会四门外语,学了五年中文,说的一点口音都 没有,和大家一起吃饭时也知道偷偷溜出去先结账。就是这么个‘中国通’看着张艺谋的开幕 式也是目瞪口呆。四大发明被华丽的展示,各类中国元素被塞得满满的,成语、神话和寓言故 事都进入其中。就像看美国《国家宝藏》这样的电影一样,你越了解其历史背景,就越能看得 恍然大悟,大呼过瘾。老白摇着头,猜测着画卷里的故事,猜测着李宁高高飞起来的含义。这 个开幕式就像一个大电影,让这些自以为熟悉中国的老外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到底这个 神秘的国家还有多少让人兴奋的东西,老白举着啤酒杯问朋友'有没有发现开幕式很像史诗电 影《指环王》',在他身后,不少老外们都是一个姿势:抬着脑袋,瞪着眼睛,举着酒杯。”即使 是这些“中国通”,“这些自以为熟悉中国的老外们”,还要“猜测”“画卷里的故事”,怕是不 能很好地理解演出所“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那么对于对中国尚缺乏了解的其他外国人来说, 大概也只能是被“震撼”得“眼花缭乱兴奋 一阵罢了不要说外国人,即使是中国人,能弄清开幕式所表达的史诗般内容的人可能也为数不多。 有多少观众能听清数千人吟诵的《论语》,今天又有多少观众读过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说过的这 些话,更莫说背得、记得和理解;有多少观众能认识那“活字”呈现出来的篆书的“和”字, 又有多少观众能通过三个不同的“和”字的变化,看出中国古代文字的流变和体会出中国人重 视和谐的思想;有多少观众能从场地中天圆地方的图案中悟出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想 一想,演出中的许多内容可能成为,或者已是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中的问题,有些知识。

浏览3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