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员赛中的情绪调控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运动员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运动成绩关系极大,但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规律呢?国外有不少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假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假说与灾难假说。
假说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情绪激活水平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当运动员情绪激活水平最低时,运动成绩也最低,随着激活水平提高,运动成绩也提高。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运动成绩最高,但激活水平继续升高,运动成绩则随之下降;激活水平最低时,运动成绩最低。
以上为假说的基本内容。据此我们可知,运动员为取得最好的运动成绩,应根据具体情况,将情绪控制在一定高度上。对赛中情绪激活水平过低的运动员临赛前可施加心理压力,动员其激活水平;对那些情绪紧张、激活水平过高的运动员则应实施放松训练和赛中情绪调节,以降低其激活水平;对情绪激活水平适中的运动员则应使其情绪稳定,这样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
假说又称“耶克斯一道森定律”。
灾难假说是由英国运动心理学家哈代和菲兹于1987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低水平的心理压力下,随着压力增加,运动成绩会提高,而压力增高到某一关键的阈限值时,运动员便会感受到环境对他的要求与他的能力不相符合,于是便产生焦虑,运动成绩会突然下降,对运动员来说这便是一种“灾难”。这次失败之后,成绩只能恢复到最初水平。如果压力持续降低到一定程度,运动成绩可能跳回到较高水平。在体育运动中这一现象比较普遍。一旦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便会带来“灾难”。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很难使其恢复到过去最高水平上。这一学说与假说明显 不同,假说认为只要压力减小,情绪激活水平降低,运动员才可能重新获得最佳成绩。
以上两种假说都有可供参考之处,倒U假说比较符合一般运动技能学习和操作过程,而灾难假说更符合高水平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情况。
我们知道,影响运动员情绪激活水平的因素可分内、外两种,也就是说,“应激源”有内、外之分。调控运动员的情绪,就要从对付“应激源”做起。换句话说,就是要增强运动员抵抗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的能力,当运动员的情绪处于最佳激活水平之时,来自应激源的各种干扰皆不为我所动,即保持一份“平常心”。就内、外干扰来说, 最重要的是内部抗干扰能力,因为即使再强大的外部干扰,也要通过运动员本人的内心才能起作用,自己方寸不乱,情绪始终能被理智所控制,“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如有人所说:“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如何处理它。”所以调节情绪应以调节认识为先导。此外,在赛前或赛中间隙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这些方法简介如下:
1.转移调节法
在赛中突然遇到可能激发过度紧张或引起情绪激动的不良刺激时,如裁判员误判或 明显偏袒对手,运动员应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从不良刺激源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如自己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了,想也没用!下场比赛见高低!”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准备活动上,这样有可能暂时缓解消极情绪。
2.音乐调节法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紧张的比赛间隙,运动员如果随身听一段轻松的或自己喜爱的乐曲常常能取得情绪放松的良好效果。国外有人作过一项研究,在比赛前系统地向159名举重、柔道和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播放三种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功能的音乐,即诱导性音乐、松弛性音乐和动员性音乐,结果发现这些乐曲对运动员缓解紧张、降低对对手的恐惧、增强自信心、提高动作协调性,从而提高比赛成绩都起着良好作用。
3.颜色调节法
心理学有一概念叫联觉,它是指由某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冷色”或“暖色”就是联觉。在运动竞赛中可利用联觉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运动员临场过分紧张,看些绿、蓝、紫色,就会产生镇静作用;用绿毛巾擦汗、饮带绿色的饮料、到涂有蓝色的房间休息,都给运动员以凉爽感觉且容易使过度兴奋得以缓解。如果运动员临场兴奋不起来则可给以红色刺激。
4.表情调节法
古人说“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意识地改变面部和身体表情也可以反作用于情绪。当运动员过分紧张焦虑时,在洗手间对着镜子自己对自己笑一笑,然后有意识地松弛一下面部表情肌,或者用手轻搓面部,就会产生一种放松感。
5.活动调节法
情绪的产生不仅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且由肌肉活动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兴奋状态。这是因为大脑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关系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冲动不仅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而且可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传至大脑的冲动就强,大脑兴奋水平高,情绪则高涨;反之,肌肉放松,传至大脑的神经冲动就弱,大脑兴奋水平低,情绪则低落,因此,赛中间隙利用不同强度、速度、幅度、方向和节奏的练习动作和活动方式也可调节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当运动员过分紧张时,可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练习,以降低情绪兴奋性;当运动员兴奋不起来时,可采用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反复练习之后可提高其情绪兴奋性。
6.呼吸调节法
运用深呼吸可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当运动员紧张、过分激动时,常会觉得呼吸短促,上不来气,这时可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使情绪放松;而当运动员情绪低沉时,可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来提高其情绪兴奋性。
7.气味调节法
气味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国际柔道规则第四条有关卫生的规定:“柔道服必须洁净、干燥,不得有难闻气味。”难闻的气味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而某些香味对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如苹果香味可影响肾上腺的分泌,使激动、焦虑和愤怒得以控制,使人镇静下来,而有些香味可使人情绪振奋。因此,运动员在比赛间歇中用洒有某种香味的毛巾擦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状态。
8.饮食调节法
大量研究证实,饮食与情绪关系密切,食用碳水化合物可起镇静作用,而过多摄入咖啡因则激活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易怒。过多摄入食盐也会引起紧张易怒。酒精则会使人放松、抑郁,对抗应激能力下降。因此,运动员赛季饮食需有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
9.宣泄调节法
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地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不满、委屈、遗憾、愤怒等可使情绪得到调节,恢复正常良好状态。运动队的管理者和教练员应尽可能给运动员提供多种宣泄情绪的渠道,使其不良情绪在这些指定的渠道中宣泄出来,这要比在其他地方发泄好得多。尤其当运动员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对其挫折反应予以引导,耐心听其倾诉。在正规的宣泄渠道中,哪怕运动员有些过分的言辞或举动也是可以谅解和允许的。经过宣泄一般都会取得明显的情绪调节效果。
10.排尿调节法
运动员临场尿频是其情绪过分紧张的生理表现之一。如果临上场前有憋尿感,会影响其情绪。若及时排尿,并在排尿时自我暗示“我已将紧张、不安随尿排出去了,我一定能战胜对手!”就会使生理和心理得到一些放松,产生愉快感,增强自信心。
应当说明,上述情绪调节法应依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神经类型、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真正掌握了这些“心理技能”,临场纯熟运用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二)比赛心理战术的运用
柔道比赛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两军作战,既要斗勇也需斗智,所谓斗智就是动用智谋去战胜对手。运动竞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条件相当,或一方处于暂时劣势时, 如果心理战术运用得当,往往会决定胜负的转化。事实证明,合理地运用心理战术,可以更充分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 发挥。
我国古代和当代许多军事家在战争中总结出十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和心理战术手段,公元前5世纪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以及民间流传的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的《三十六计》,其中心理战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人在《斗智一一三十六计》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对我们柔道教练员不无启示:“计谋好比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人的脑子里,要使用时,便会闪亮亮地露出刀尖。不仅是军人,就是政治家、商人和学者都需要它。善于使用计谋的,使治变乱,乱世变治,穷变富,贱成贵,颓局可以扭转,晴天能起风雷。人生就是战斗,战斗必有计谋。人人都站在战斗行列,一疏忽便会被挤倒,肯动脑筋想计的人,他始终站在主动地位,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几无处而不适。”
在运动竞赛中常用的心理战术很多,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人事、天时、地利三者同知,则百战而胜”。竞技比赛如同战争,了解双方实力、掌握各种信息方能择取最适合的战略战术战而胜之。

浏览3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