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鹤子锁林的单练与对练
高中时期可训练对练动作。首先训练鹤子锁林的单练,由此获得传统武术技击身法的训练 方法,传统武术实战中的闪展腾挪、封闭闪法的技能,在鹤子锁林的单练与对练中充分展现。
单练训练如下:身体自然站立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起左手,掌心面对身体由左胸 到右胸再向前穿,同时举右手与眼部同高向后拉,双手掌心朝外,身体向后转动。如图(54) 接上式,右手掌心面对身体由右肩向左胸前穿,左手翻转后拉,双手掌心朝外,身体向对练训练如下:高中时期武术训练可以对练为主、可练习鹤子锁林的对练,练出鹤鹰在树林 中穿梭,练出象形于鹤鹰捕鼠的神貌与本能。对练双方以眼、手、身、法、步的接触,模仿武术实践, 培养英勇善战的精神,使眼、手、身、法、步的闪展灵活,四肢封闭、闪法的运用正确。
(1)对练预备式:如图(56 )、图(57)。参加对练的甲、乙双方,面对面的站立,相对距离 以一大弓步为标准。
(2)大步锁林:由预备式开始,甲、乙双方同时跨出弓箭步,相互的肩膀接触为标准。要突出 龙腰的拧转变化、弓步侧身似用熊膀进行攻击,甲、乙双方的前面肩膀相互接触。如图(58)。
抽身回预备式,换另一腿跨出弓箭步、单手似鹰的翅膀在树林闪展飞翔(前手在双肩之 间来回运动,单从手上看也像鹤鹰飞翔)。如图(59)。
擦肩转身:跨出第三个弓箭步后,双足跟部不动,足尖带动身体进行180度的回转,产生 甲、乙双方调换方位。如图(60)。
(3)由此继续对练大步锁林。如图(61)。
图(58) 图(59)
(4)鲤鱼翻身:承上第三个弓箭步抽回时,即上步肩胯靠打、相互撞击。连续回身撞击 三次。如图(62)。
(5)收式:三次鲤鱼翻身的撞击过后,回身虎扑,发声(雷声):“咦”既为收式。如图 (63)。
图(62) 图(63)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七齐之法,齐是疾也,内外如一成其齐也。学习中医经络 理论,中医按摩,中医骨伤科知识,中西医急薮方法及野外救护、护理知识。认识膝为大腿与 小腿的枢纽、能摧腿部力量达于足部,能帮助足部稳定全身重心,练习时膝向前屈不可过足 尖,否则重心前倾,膝的后面为腿凹,蹬步要直,以舒发力,并承受反作用力,有时两膝下蹲气 势必须收缩,收如伏猫。可避免倾斜而倒,也易进攻。
第五节:水中可练武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液体,化学成分是H20。人们生活离不开水,工业、农业离不了水。水平,是表示静水的平面,或指达到的程度,例如文化水平、武术水平。水到七以 下凝结成冰,水加热到100七产生蒸汽(正常气压下)。
水能载物,水以自己的运动推动物质运行;能寻找自己的方向并百川归海的是水;遇到 障碍物,百折不回的还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度量只有水。能 生化成为云、雾、雨、雪仍不变质的,仍依恋大地万物生长的,人类从祖先至今赖以生存的重 要资源之一就是水。
武术训练要接触“水”,“水到渠成”可让人深思。民间龙舟赛也就是有象征性的武术表 演赛,帆船、踏板等许多水上体育项目都可称为水上功夫。
水中武术训练,水性好的习武者可尝试水中练武,可利用水的沉浮原理进行水中人体技 能,可进行水中仿生训练,两臂像蝴蝶一样拍打的快速蝶泳,像青蛙的蛙泳又可模仿海豚游 水,将蛙泳的脚改成上下打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中武术是训练体能、技能的运动,当今世界体育已经有水上表演,水 浒的故事中梁山的阮氏兄弟水中武术本领让人称赞,人类祖先也源于水中进化,每个人的生 命也都起源于母体氧水之中,人的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身体中的物质也大部分是水,所以 有能力有条件者可习练水中武术,产生的益处比陆地练武要多得多。本书说明并不是练武 一定要有水中训练。
水中武术训练是有条件的:(1)水的质量及卫生条件不能伤害人体;(2)练习者要有水 性好的条件,还要根据健康状况择优进行;(3)要明白所择的江河、湖泊、海的水下情况(深 浅、淤泥、树枝、杂物、杂草及血吸虫等),明白人类不是海浊等水中动物,所以对下水后的安 全要充分考虑,以得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后方可下水锻炼。
在水中无论是浮游、潜游的活动都称为游泳。其姿势蝶泳是武术追劲,侧泳是武术的闪 法,蛙泳是拳术的行走,踩水是太极的起承开合,体会水中沉浮的矛盾力。仰泳是休息片刻, 继而练漂。练憋气,双手抱住双脚,体会回到母体之中;双肘平靠心窝,两腿伸直并拢,埋头 于水中憋气,而后前臂向下压,掌、头出水面。体会水中武术训练中心需做到呼吸不受阻碍 限制,而且一定要留有上岸的体力,这样的水中武术训练后,人能获更大的愉快及心旷神怡 的体验,而且受益于训练带来的全身运动器官的改善,增大肺活量,改善心肌功能,提高体温 中枢功能,增大关节的灵活性,在浮力中减少关节疾病,增强韧带活力,使肌肉更丰满,皮肤 更清洁。
人在水中心里是常警觉的。水中有沉有浮,有泼有浪,思想自然会相对集中。可在练习 中体会翻浪劲的劲力,“翻浪劲”是一种整合身体各部分运动的整体劲。翻浪劲不是蛮练的 劲,不在水中翻浪劲就是裹、践、蹊的特征,裹,指身体的吞、吐、浮、沉,也含四肢的裹抱。可 指武术动作达到目的方法过程。“践”,是在“裹”的作用驱动下增加瞬间的连续力。“蹴”, 就是身体强有力的完成进攻,达到进攻目的。如同一浪由后向前翻过一浪,动作不停顿的达 到进攻目的。动作和目的象形于海浪扑打礁石,所以称为翻浪劲。翻浪劲是一个三回九转 是一体,左右转动不停势的贯通熟悉的力量运作方式,是技击中科学的运用身法。
水中可练习武术的“动静之法,体会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在沉浮之中感而遂通,通过在 水中感应静与动作用懂得灵劲。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发而未发 为之动静,成其动静也,心一动而气近之,气一动而力伏之,此必然之理也。”这里面对动静 之法做了很清楚的阐述。水中训练动静增长内动,然后随即外发,动静之法可取得最理想效 应,太极拳称这种效应为物应自然。全身要做到松中有紧、静中有动、虚中有实。水中是调 身的良好条件。
高中时期的武术歌:[练好内功,实现跨越。][年轻勤锻炼,老来身体健。][强身之道, 锻炼为妙。]
第八章:大学时期的武术训练
大学时期的武术训练是研究人体的生命运动,理论上学习了哲学、心理学,能把许多科 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武术上来,可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结合信息与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武术训 练质量,高层次的训练文武双全的自己。用“心意”使武术的养生效果、实战战术更明确,让 武术的科学也不断进步和发展。
武术训练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各种训练方法。人有思想,内有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 (人的肢体关节均如同机械部件,有机械运动功能,其中包括关节的最大拧转角度,弯曲角 度,也应有最佳保养状态)都值得科学训练。练武、形体运动时内脏也没有闲着,有整体修 养的要求。内五行:相生,相克,合理练就人的精、气、神(内脏按摩)。外五行:相生,相克, 肢体循经(经络)按摩,气血活跃达到五官聪明、四肢活。武术有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更 有技击的乐趣。
第一节:重中之重、踩鸡步
重心是物体重量的集中作用点,不论物体的位置如何改变,物体的各部都围绕着这一点 保持平衡。事物的主要部分也可称为重心。人的重心是由足来最后承担,而人的足底结构 形成了拱桥力学原理的弓形,这样不仅完全可以承担人体重量,而且足弓的三个着力点科学 地缓冲了人体运动中的震荡和冲击。人生活在有地心吸引力(重力)的地球上,人在没有外 力的情况下,得以行走、奔跑自如,重心与平衡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到与外力对抗产生重心移 动改变了相对稳定的平衡条件,容易产生失重或重心重叠,失去进攻能力或因失去重心而倒 地,这是很现实的。人弯腰的动作,都要做重力和重心调整,才能保持平衡。例如:人自然站 立,双脚跟部靠墙,做不成向前弯腰的动作,原因是重心没有向后调整的空间位置,出现重心 向前重叠,失去重心而被动地向前倒地。如果在实战中重心得不到及时调整,必定失去重 心,完全失去重心的人就意味着在技击中的失败。因此,重心是习武者训练或与人相战的重 中之重。
浏览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