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高中时期的武术训练

高中时期的人群是青春的象征,他们象征着早晨的太阳。武术训练不同于少年时代的 玩武术,要多学武术文化,研究人的生理知识,多知、多懂武术道理,想一想每个武术动作的 所以然。多练单个姿势,认真训练智能、体能、技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个人潜能。

高中时期思想和身体都进入成年阶段,合理练武有利于身体和思想的健康,可把许多文 化知识运用到武术上来,使自己学有所用,提高对自然科学文化学习的兴趣,实现自己向文、 理、艺大学方向发展的目标。

第一节:燕子取水式的训练

高中时期武术训练燕形拳势:燕子是一种翅膀很长的鸟,尾巴像张开的剪刀,喜欢在水 面上飞行捕捉昆虫,属人们喜爱的候鸟,是候鸟中与人类最亲近的鸟。本式取燕子在江河湖 泊水面取水抓虫的灵巧于拳式中。燕子取水式的训练,分为一步原地训练和开步训练。

一步原地训练方法如下:左式。身体侧身站立,右脚在前,右手贴于左胁,左臂上伸左手 下钩。如图(41)

接上式,右脚向右插一大步、左脚下蹲,右手前伸,左手护于右肘左侧,右手沿着左胁向 右下穿出。如图(42)

接上式,右脚上步和左脚同时蹬直,身体由下蹲起来成为直立,左手推动右肘上升。如 图(43)

接上式,身体侧身起立,左手贴于右胁,右臂上伸右手下钩。如图(44)

接上式,左右手沿着左胁向左下穿出,左脚向左插步。由此左右式反复训练,次数因人 而异。燕子取水式的左右纵横,闪展翻转是仿生于燕子的生灵本能,有动有静,有起有落。

(41)(42)

武术文化:初步认识武术哲学中的矛盾关系,矛盾是阴阳的一种体现。古战争中有矛就图(43)(44)有盾,矛盾的对抗是拳术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武术实战理论的科学成分。训练矛盾方法比训 练打沙袋等笨方法好,因为中国功夫的实战,只要以身体能量的百分之几十,足以击倒一般 的对手。练好了矛盾的拳法,武术实战中思想有了内容,动作就可比别人快了半步,容易掌 握武术实战中的主动和变化,武术拳理的阴阳变化可一通百通。

第二节:怀抱卧石的训练方法

怀抱卧石的训练方法。

侵扑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翘离地,足跟着 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 氮胸门含劲,心守气沉,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目向前方平视。如图(45)

承侵扑站,左脚向前面进半步,右脚跟在左脚后方脚跟离地,身体下蹲,两肘屈靠肋际, 双肘弯曲贴肋,双手平伸向前插,掌心向上。如图(46)

承上式,身体向右起来,右脚向右前方上一大步,左脚蹬直。双手并力由左胯向上托起, 手臂略成弧形向右前方推动。如图(47)

承上式,左脚稍微提起图(48)。图(49)。右脚下踩的同时身体下蹲,两肘屈靠肋际,双 肘弯曲贴肋,双手平伸向前插,掌心向上。

承上式,身体向左起来,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大步,右脚蹬直。双手并力由右胯向上托起, 手臂略成弧形向右前方推动,左右反复交叉训练。

48)49)

15岁时,人已近成年,根据所学的武术学科文化,所训练的武术动作,自编一个武术套 路,使武术训练内容更丰富,小孩自编自练六式太极拳,五式形意拳(五形),八卦八小掌的 演练,教练可帮助学生,改变一些练习自编练习的细节,让15岁的青少年明白,中国传统武 术的每个动作都可以互相连接,种种连接方式,如七音七色的变化,无穷无尽。以下例出3 个动作的连接方法,提供给学习者参考:双把接蛇形串拳,再接虎摆尾。

武术文化:武术文化范围包括武术哲学、中医学、儒家思想、物理学等知识,组成多学科 的武术拳理文化。根据武术文化的特点结合人体生命历程,科学训练。多知多懂武术文化, 在武术实践上“行生于理、理随于行、其理愈明、其行愈高”,理论水平和训练内容都将按照 科学,求真务实。15岁后的武术训练,文武知识都要加强、加深,使学习武术者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三能。

讲述文明礼仪、武术手语,认识有3000年左右历史的《易经》在文字上有今义解古书的 回味,古埃及的象形字早已淹没了,而中国的象形文字沿用至今,说明中文初创合哲理。

例如:武术“含三为一”的“智、体、技”三能的三个字:


  • .智,可拆成日与知,知就是:知道、晓得、明了。以日字为基底,也就是通过不断增加 的时间,知道正确地理解,明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晓得对事物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

  • .体,可拆成人与本,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积蓄个人的能力。

  • .技,可拆成手与支,支就是支持双手在技击上,运用拨转的技能和手艺。



  • .打,可拆成手与丁, 丁就是一点儿的意思,表明手打在技击中只有极小的作用。

  • .踢,可拆成足与易。易,就是不费力。足踢可使武术技击轻而易举。技击多发挥足 的作用,就将技击变得容易了。


综上拆字分析,似乎易理先哲,创字之初,就暗示武术技击取胜主要是脚打七分,手打三 分。

中文的“重”字、“力”字,在武术文化上也有阴阳关系,将“重”字与“力”字相合,就是中 文繁体的(勤)字。此时的“重”字,可拟议为人的重心,此时的“力”字可拟议为人的能力与 方法等等。这两个字一旦分开就不是“动”字,“重”字与“力”字分开,重心与力量就失去方 法。

认识掌握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特色,练出民族文化风味,学习人体生理解剖、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

第三节:建中节的训练

强中节是调和人体阴阳平衡、训练人体内五行,开发个人潜能的武术功法。传统武术 “要得精,五行明”。拳术中的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是以元素论为基础,是以朴素的唯 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来认识世界的一种学说。它在战国时代颇为流行,并被引到中医学中。 是反映“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模型。

拳中的内五行,基本上是以中医学中的五行为理论依据,并运用于拳中。“五行:金、 木、水、火、土,内对五脏:心属火、心急、勇力生;肝属木、肝急、火焰蒸;脾属土、脾动、大力攻; 肺属金、肺动、阵雷惊;肾属水、肾动、快如风。外应人之五官: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 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心手通属火,鼻尖通属金,火到金回,亦自然之理,而以此类推 五行在拳中的有机联系和功用。”

意中节的锻炼可调节人体内、外所需,产生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沟通。在训练 中调和阴阳、气血,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 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易也”。也就是当人体对内五行有需要时,内五行就有能力应付需 要,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自灵之。人的身体健康强壮,不等于有武功,武功是能真图(52)(53)训练方法如下:找一个50厘米高的凳子,要求凳子非常牢固,因为竟中节的训练中产生很大的下坐力,一般的凳子承受不了这种力量。身体自然站立在凳子的前方,全身放松,试 坐凳子后起立。

开始竟中节的训练,左手上举掌心对准鼻子,右手掌背击打左手掌心,然后右掌下钩,紧 靠左掌下沿翻转而上,使左手掌心压在右手掌背。如图(50)、图(51)

承上式,身体垂直下坐,双手同时下压,左肘内收对准心窝,右手下按肚脐(丹田)身体 起立重复训练十次左右。如图(52)、图(53)

收功,身体自然站立在凳子的前方,左手掌心压在右手掌背,右手掌心按在肚脐(丹田)上,顺 时针揉按丹田30次,逆时针揉按丹田30次。意中节训练气的和全,心战而内动。天地阴阳凭一 气,气能皆通,万事皆通,气腹,万物皆腹。哪有痕迹哪有阻隔,以和为始,以和为终。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一寸之法,寸即步也,步要疾快成其寸也。了解古哲理和 医理“天人合一”的客观理论依据。天人、形气感应与变化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系。古人把 万物都看成是一气所在化生,一气分为阴阳,推之为五行,气也是无形的“信息”,必须困形 而擦气,例如春天来到了,这个春的信息是由草木正在发芽的形表现出来的可见标志,“春 到人间草木知”,木行有了。夏天炎热似火,火行有了。长夏湿气抽象为土,土行有了。秋 气到来,万物老成走向衰老而伤,物盛则杀,金刀杀伐,有了金。冬气到来,木叶尽脱,显见于 水,水行有了。木、火、土、金、水五气顺布,形成四季变化。“太极运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 而变,阴静而合”这对阴阳互根之理合武术动静之理。“五行——阴阳——太极,太极本无 极……是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注:“二”指 阴阳,“五”指五行。)

浏览2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