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是运动员配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被称为“勇敢者的运 动”,分为业余拳击(也称奥运拳击)和职业拳击。比赛的目标是得到比对方更 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现代拳击起源于英国,而在古 代奥运会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在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 上,拳击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中•拳击 被撤出了奥运比赛项目。1920年,拳击再次被列入奥运比赛项目的名单之中。 2012年伦敦奥运会对拳击项目进行调整,设立10个级别的男子项目和3个级 别的女子项目,金牌总数达到13枚。
奥运会拳击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比赛分为3个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回 合间休息1分钟。每个回合中,评判员根据每名运动员击中对方的次数评判其 得分。具有得分值的击中必须在没有阻挡或防御的情况下,用任何一只握紧拳 套的手的拳峰部位宜接击打在对方头部或腰部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撰拳如 按要求击中也得分。在双方运动员近距离的连续对打中.应该在对打结束时评 判分数。根据双方对打时所占优势的程度,将分数判给优势大的运动员。在比 赛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方。
近几年来.我国拳击项目部分级别的发展水平已经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并 在各种世界大赛和近几届奥运会上屡获优异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有 6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人数创造了历史纪录。2000年以来.在奥运会、世界锦 标赛上共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10枚铜牌的好成绩,近3届奥运会获得3金 1银2铜的优异成绩。
王海峰,宋钦庆(2010)对奥运拳击项目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后指 出,目前奥运拳击项目参赛国家数量趋于稳定、奖牌分布越来越分散;美国、古 巴和俄罗斯主导并继续引领世界拳坛;欧洲国家在百年奥运拳坛竞争格局中占 据主要地位,而且仍将会是今后世界拳坛的主流;各大洲之间拳击整体实力不 均衡*随着亚洲国家的崛起,其与欧美实力差距将逐渐缩小。而中国拳击要想 立足于世界拳击之林.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必须要加强对拳击科学化训练 的研究,深入掌握拳击训练、竞赛的制胜规律。
因此,探讨、研究和构建我国拳击优秀运动员心智特征模型,应该成为该项 目前沿研究的重点领域。首先,拳击项目训练竞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研 究,因为心理训练是完整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德新(2012)在分析 拳击运动员的竞赛心理后指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表现就是运动员平时心 理训练水平的直接体现。运动员在大赛中的行为发挥失常的内在原因就是平 时心理训练的不足所致。其次,随着对拳击项目制胜规律的深入研究,心理学 研究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这需要心理学研究贯穿整个项目研究的各个环 节。国家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2011)指出,心理、意志品质是拳击运动员取得 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心理因素差的队员不能确保很好地完成比赛,心理稳定、 意志品质顽强的运动员才能打硬仗。第三,对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 训练来讲,也需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以提高运动选材的成功率和心理训练 的效果,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效率,促进运动员的竞赛表现。王德新 (2012)认为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的心理能力不高是制约我国拳击运动员取得 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 拳击运动员心智特征研究现状
运动员的心理和智力研究领域,历来就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主题之一。 研究者对运动员的训练、竞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变 化的规律,并对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 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拳击是一项高强度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是对运动员技战术和心智能力的综 合较量。拳击比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竞争,比赛时间短、比赛过程激烈、强度 大,因此,运动员所面临的压力也比其他项目更高。在拳击比赛的对抗交锋中. 运动员感受着强烈、鲜明的心理体验和变化。运动员不同的心理体验影响着其 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不同的心理唤醒水平对运动员比赛中技战 术水平的发挥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效应。淡漠、焦虑、恐惧、过分激动和盲目自信 等是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这些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导致运 动员知觉迟钝,注意范围过分狭窄、行为刻板、急躁冲动,阻碍其技战术水平的 良好发挥。
对于心理因素在拳击比赛中的作用和地位,张传良(2006)认为拳击运动员 个性心理特征有:反应灵敏、机智灵活、活泼好动、模仿和接受能力强、善于思 考、果断机敏、快速勇猛、不服输、拼劲足、勇敢顽强、好胜、敢拼敢打,神经类型 兴奋型为好。巴义名(2008)、罗娟(2009)等人研究认为心理指标是现代拳击运 动员科学选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提高成 才效率、减少淘汰率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技战术水 平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
另外,也有学者对影响拳击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 王祝京(2005)分析了造成拳击运动员赛前紧张情绪的原因包括气温、饮食、环境、 对手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训练措施。佟立生(2009)认为拳击运动员心理 压力过大会导致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在比赛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情 绪不定、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敏感不适、害怕失败等表现特征。而导 致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包括过高的社会期望、金牌至上的思想、媒体的过分关注 等;另外,运动员在比赛中患得患失,不能果断应对.也会影响其正常发挥。
任强(2007)分析了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活动后指出,拳击是对抗 激烈的重竞技项目,运动员在竞赛中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充沛的体能、高 超的技术、合理的战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体 能和技战术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仅受到其所 从事的运动项目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水平发挥。张震 (2008)专门研究了拳击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认为拳击专项心理素 质主要由动作思维敏捷能力、距离估计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应 变能力5种能力构成。巴义名(2007)对国家拳击队、省市专业队81名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研究后指出.智力、心理素质评价、果断性和选择反应时是反映拳击 运动员智力水平、比赛心理能力、意志品质及神经协调性的代表性心理指标。 周涛(2003)对拳击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发现:1)对于不同焦虑特质的运动员 在赛前训练中应区别对待.使其达到相应适宜程度;2)运动员的焦虑值,因对手 实力的强弱而增加或减弱.赛前应做好心理调节;3)赛后,比赛的胜负也同样可 以影响焦虑值的增减。研究认为通过平时训练中适当的心理调节,能够大大减 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焦虑状态。
-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对拳击运动员的专项心理和智力研究相对比较广泛•也取得了一 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从前人针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研 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研究理论基础模糊
目前关于拳击项目的心理研究大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上是 在运动训练领域内探讨心理学的问题,并且未能与拳击项目相结合,考虑拳击 项目自身的特点。因此,缺乏明确理论基础的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就受 到极大影响。也无助于我们全面揭示拳击训练和竞赛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无法全面指导和有效监控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发展过程。
- 2研究内容体系凌乱
正是由于拳击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致使目前的研究主题混乱、选 题随意,研究内容缺乏体系。大多数心理研究仅围绕运动员的不良竞赛心理现 象进行描述性研究,而对于这些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探讨 则比较缺乏。对于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与心理训练的研究也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类研究对于揭示拳击项目某一方面的基本心理特征和规律似乎具有一定实 践价值。但是这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结果对于全面揭示拳击项目运动员的心 智特征难以给出有力的解释效应。所以.必须从整体角度构建适合男子拳击高 水平选手的运动心智能力结构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指导和有效监控运动 员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
- 3研究方法全面性不够
由于以往的研究内容相对单一、学科支撑相对独立.因此研究方法的确定 仅仅围绕单一内容的研究需要和基础学科的方法要求进行选择。这样一来,研 究方法无法从动态性地、系统性地、整体性地、全面性地揭示高水平运动员运动 心理和运动智力的特征及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目前关于拳击心理的研究方法 大多为一般性的现象描述,实证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心理与运动表现之间 因果关系探讨的实验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如果该类问题不能得到有效 解决,就无法提出运动训练不同发展阶段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竞技运动优秀运动员特征模型是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能力核心要素的集 中体现。其中,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时的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是优秀运 动员特征模型的核心构成部分。随着竞技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竞技 运动优秀运动员的特征模型已经成为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的前沿课题,同时也是 各个专项运动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
根据我国竞技体育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参赛战略布局,结合我国男 子拳击备战伦敦奥运的任务要求,课题组全面展开《我国男子拳击优秀运动员 心智特征模型的研究》,构建我国男子拳击优秀运动员和奥运队员的心智特征 模型。
首先.本课题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男子拳击备战伦敦奥运的铸金 工程,对于科学提升该项目备战伦敦奥运重点选手的竞技能力,对于科学构 建我国男子拳击优秀运动员的心智特征模型,对于科学监控我国男子拳击重 点选手的训练过程,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次,本研究结果可 以为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理选材提供系统科学参考、提高本项目运动选材 的成功率;第三,本研究成果为男子拳击运动员科学化的心理训练提供了强 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标准.使男子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重点和训练策略更有 针对性;第四,本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拓展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运 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加深了运动心理学理论 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另外,本研究在研究范式上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内容,是以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理特征为研究对 象,测试对象包括参加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国家队队员、国家青年队队员 以及部分省市拳击队的运动员。首先通过系统心理测评.确定测试指标,分析 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理特征,建立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理特征评估指标系统; 其次,以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对这一部分运动员心理特征的 分析,建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模型;在此研究基础上,比较 男子拳击国家队重点队员与其他水平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差异,全面了解男子拳 击项目运动心理特点和规律,修订并检验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模 型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借鉴其他项目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评估和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利用运动员心理诊断系统软件,结合心理测验量表对运动员的运动动机、 意志品质、心理坚韧性、速度知觉等心理特征进行测评。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 统计分析,掌握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特征。
根据前人相关研究和男子拳击项目专项心理特点,研究利用心理测试软件 来评估运动员的竞赛情绪、注意品质(注意范围、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和注意稳 定性)和心境状态。通过心理测评,分析了解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心 理状态特征。
根据前人相关研究和男子拳击项目专项心理特点,研究利用心理测试软件 来评估运动员的智力、人格、认知方式和操作思维。从而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拳 击运动员运动智能特征。
选取其他项目运动员相应指标的心理测试结果.比较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 与其他项目运动员心理特征(个性心理、认知心理)的差异.以了解男子拳击项 目运动心理规律和特点,检验、修订模型的有效性。
选取奥运队员的心理测评结果为分析对象.建立我国男子拳击奥运队员专 项心理特征模型。
(三)研究方法
在2011年全国拳击冠军赛期间,通过会议座谈、访谈和电子邮件等形式. 对国家男子拳击队教练和国内优秀男子拳击教练员进行访谈。通过访谈,首先 对男子拳击训练和竞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了全面深入了 解;其次,熟悉了男子拳击比赛的特点和规律;第三,全面掌握了国家队重点夺 金队员的心理特点和技战术特点。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了男子拳击 奥运队员心智特征评估指标库,为后续建立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芍依据。
研究通过心理问卷调查.获得了运动员相应心理指标(运动动机、赛前情 绪、心理坚韧性、意志品质等)的数据,为评估运动员心智特征提供证据支持。
利用相关心理测试软件.通过计算机测试获得运动员的时间、空间和速度 知觉等数据,为评估运动员心智特征提供证据支持,为模型建立提供支撑。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处理, 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Z检验、方差分析等。
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的同时•全程现场观看 了 2011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所有各级别的比赛并进行录像,赛后观察分 析比赛录像,进一步分析
浏览3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