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卫并不直接附属于军事行为,武术“附于兵”也不就是“等于兵”(性 质如果相同就不存在“附”的问题)。尽管军队由单兵组成,单兵的身体技术 素质对军队战斗力影响很大,然而军队却并不是单兵的简单相加。虽然武术跟 军事的核心同样属于暴力行为,但肢体冲突的个体应对在社会属性上却无法等 同于政治继续的组织行为。缺乏组织协调和统一指挥的乌合之众,无论其武器 技术多高和身体素质多强,也无法单独对抗群体性的敌人。拿破仑在他的一篇 日记里,曾经记载了一段他对法国兵和马木留克兵力量对比的分析:两个马木 留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 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 个马木留克兵。组织力量绝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而且,个体力量跟群体 力量也是无法比较的。当年八卦掌名家程廷华自发奋起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并 不是单打独斗地用血肉之躯去阻挡洋枪洋炮,而是在街巷游击中追杀落单的洋 兵。他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在竞技场上被外国拳击手一拳打死,而是在街头遭遇 中被洋兵的排子枪乱枪扫射而亡。
武术技击中无论“为己”的防身护体还是“为人”的行侠仗义,本质上都 是率性由己(其舍己从人的背后是“顺人而不失己”,即“从人本是由己”),但 军事冲突中不管进攻的开疆拓土还是防卫的御敌守土,严格来说均要服从别人 (战士作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服从“长官意志”和“整体目标”)。技击 考虑的核心是自我生命的维护而不遵从别人的意志,强调特立独行的个体性力 量、胆识和技巧;军事实施过程却必须要遵从社会群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把 士兵生命作为操作工具和牺牲对象,特别强调“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把肢体 应对的技击技能和技巧当作是军事技术的核心,完全无视军事将领运筹帷幄、组 织协调以及其背后那社会性的矛盾运动的作用,这显然是片面甚至是无知的。随 着军事技术中火器的出现,作为单兵作战冷兵器技术的武术技击不但彻底地退 出了武器技术(除诸如反恐等涉及个体应对的警务性情况外),而且还基本上 可以说是整体上退出了军事训练。
再说一次,军事斗争的 的自我维权,单纯肢体冲突的 正的军事价值,尽管武术与军战斗条令约束不了民间社会 个人私斗也谈不上有什么真 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同源同构,而且武术技击的素质和技能跟古代军事的单兵作战武器技术在原则上 也完全相通,然而武术技术却并不全等于军事的素质和技能。个性发挥不同于 组织安排,即使在古代,武术也并不主要是为满足军事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于 是军事行为便无法囊括整个武术。从最早根源上说,个人应对的肢体厮打远早 于群体的武装冲突;就未来走势而言,群体的武装冲突也要比个人的肢体碰撞 更早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明白,在较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中,除了宗族械斗、街 头斗殴或地方安保、捉拿盗贼等有限的特殊情况以外,作为肢体应对技术的武 术技击实际作用其实并不大;古代作战为群体所构成的阵战,并非旧小说描述 “两两相当”的“捉对儿厮杀”。明代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明确指出: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 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 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跳动!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 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技击所依托的是操作者个体的体能、技能 和智能,其关键在于个人操作的肢体灵活应对技巧,其直接任务大多只限于自 家受用那防身护体的制服对手或者摆脱敌手;而军事所依托的却是作战双方背 后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其关键则在于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背景,各级将帅的战略战术以及统一和有效的调度指挥,充分和及时的后勤保 障,还有相应那大量的非肢体性武器技术,其直接任务更多的则是超出防身护 体那社会性的战争胜负。
426
附:几个跟武术活动相关和相似领域特点的简要比较(初步归纳)
武术 | 体育 | 竞技 | 军事 | 舞蹈 | |
前提 | 动物觅食的 | 基础技能的 | 原始动物的性 | 国家或阶级间 | 思想情感的形 |
背景 | 攻击自卫本能 | 经验传承培育 | 炫耀和性选择 | 的矛盾冲突 | 体表达交流 |
基本 | 以技行击的 | 身体训练的 | 相竞以技的 | 攻守杀伐的 | 传情达意的 |
内涵 | 用武之术 | 育体之事 | 锦标角逐 | 军旅之事 | 手舞足蹈 |
首要 | 自我与敌手 | 教练与学员 | 选手与裁判 | 士兵与长官 | 演员与观众 |
处理 | 关系 | 关系 | 关系 | 关系 | 关系 |
操作 | 肢体冲突的 | 身体技能的 | 规则限制的 | 社会力量的 | 肢体表达的 |
实质 | 应对操作 | 训练内化 | 技能较量 | 武装冲突 | 审美活动 |
有感而应 | 身体训练 | 规则约定 | 政治导向 | 台上台下 | |
运行 | 因敌成形、 | 力补短板、 | 裁判主宰、 | 经济支撑、 | 主客互动、 |
特点 | 扬长避短 | 扬短避长 | 技术限制 | 文化鼓动 | 气氛热烈 |
以巧破力 | 以力促巧 | 线性竞比 | 将帅指挥 | 情景交融 | |
实施 | 你打你的、 | 课程合理、 | 统一■规范、 | 服从政治、 | 表达得当、 |
关键 | 我打我的 | 训练得当 | 听命裁判 | 严密组织 | 观众支持 |
心理 | 冷静判断的 | 操作要领的 | 规则导向的 | 听从命令的 | 情绪高昂的 |
要求 | 灵活反应 | 全面把握 | 拼搏精神 | 组织观念 | 自我表现 |
核心 | 紧急避险的 | 体能技能的 | 竞逐锦标的 | 政治继续的 | 审美价值的 |
功能 | 自我防卫 | 训练培育 | 争霸夺魁 | 暴力工具 | 形象表达 |
别准 | 自身安保效应 | 体能技能效应 | 竞赛锦标效应 | 战争胜败效应 | 社会审美效应 |
社会 | 肢体应对的 | 身体培育的 | 身体娱乐的 | 国家暴力的 | 形体艺术的 |
归属 | 操作技术体系 | 社会教育活动 | 社会民俗活动 | 社会组织活动 | 精神鉴赏活动 |
浏览4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