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打辅概述
打辅即武术打技拳法攻击中的辅助攻击手法,是人类徒手攻守永远难以脱离的基本支撑,是构成打技六大要素中的五大要素,是武术打技绝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从理论上讲,拳法攻击是打技攻守的运动主体,但其实掌法攻击、指法攻击、爪法攻击、勾法攻击、自然手法攻击都具有一定的独立独特攻守能效,是其他任何攻击手法都永远无法替代的。
一、打架与打辅
在武术打技运动中,拳法与拳法相连接构成了以拳法组合、排列、招照为主体的打技架式简称打架,是武术打技中的脊梁,属阳,为打技攻击的基本构架、攻守主体,在武术打技运动中起着主旋律的作用。严格地讲,打辅就是打技攻守运动中连接、沟通、协助拳法进行攻杀战守的辅助打法,属阴,为打技攻击的配角。二者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共同完成着武术打技的攻杀战守。
武术打技运动中的打架,一向是打技攻守中的主体。但理论上属于配角的打辅在徒手打技攻守中有时也是独占鳌头的。例如神出鬼没的掌法攻击,如八卦掌、三十二掌、连五掌等;惊天动地的指法攻击,如葵花点穴手、金刚指、二龙指;机灵鬼怪的勾法攻击,如连环勾、顺手勾、孔明十八锁;捉摸不定的爪法攻击,如鹰爪十八势、龙捣十六势、龙掉十六势;实实在在的自然手法攻击,如武帝三十二把、太宗十三抓、关公十二手,这些都是难以比拟的打技精髓。
在临阵攻守的实际打斗中,武术打技中的打辅,也有其独立主持攻守运动局面的时候,中国武学家称之为阴中之阳。其实这种阴中之阳有时甚至是不可战胜的。 如此深奥的打辅运动精髓,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在武术打技攻守运动中是绝对不可低估的。所以在武术打技学练过程中,必须系统掌握,至少也的各掌握一套。这样才能在相应的攻杀战守中有所感觉、有所应对、有所感悟。
二、打辅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武学中打辅之打是指武术运动中的上肢远端攻守,是武技构成、彰显、发挥等徒手攻守运动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动作单位。打辅是指上肢远端除拳法以外的其他攻击方法为主体的武术攻守运动,其极具代表性的有掌打、指打、爪打、勾打、自然手打等五种手法。而打技即以上肢远端为主体的武术攻守运动,由主打(拳法攻击)、辅打、助打(相关功法协助)组成。打技系统即以打技攻守为主体所构成的武术运动系统。
武术打技中的打辅,虽然在打技中是第二性的,但打辅技法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比打架攻击还要复杂、凶狠、超越,甚至比打架攻守还要柔和、虚无、空道,是武术打技不可或缺的辅助攻击技法。其由掌打(属木)、指打(属火)、爪打(属土)、勾打(属金)、自然手打(属水)等五打构成。其中掌打属木为君、勾打属金为臣、指打属火为佐、爪打属土为使、手打属水为引。所谓属即属性归类,为即功能归类,都是中国武学所特有的科学分类所必需的万格一统所不可或缺的系统归属,是中国武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科学真谛。
对五大打辅来讲,如果笼统地说,爪打、自然手打均可归纳为掌打范畴,指打可归纳为拳打范畴,勾打介于拳掌之间。但严格地讲,这五大打辅都是别具一格极为个性的,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掌打强调的是巴、刮、推、插、挑;勾打强调的是钩、挂、搅、搂、提;指打强调的是点、更、穿、顶、扎;爪打强调的是叉、掐、捣、抠、挂;手打强调的是把、持、逮、抓、扯。这些都是武术打技乃至武术攻守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掌打与掌打间法
武术运动中的掌打即用自己的掌来与对手所展开的攻守打斗,是由自己的掌来完成的。其中,掌是武家上指远端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耐性、攻守能力的掌型,有八字掌、柳叶掌、猴足掌、虎足掌、耳环掌之分。掌打间法即掌法打斗中所必须相关支撑方法,是掌打运动不可缺少的相关功夫的支持、协同、配合。
(一)掌打内涵
中国武学中的掌打是指武术运动中的掌法打斗。掌法是指上肢远端成掌所练就而成的具有一定攻守方法、技巧、手段的攻杀战守方法,是武术打技中所特有的单掌或双掌攻击。除一些特殊掌法外,具体的武技掌法由和掌类掌法(即亮、应、提、托、抱、搂、压)和前掌类掌法(即推、刮、挡、抵、拦、荡、击)以及侧掌类掌法(即挑、拨、穿、回、摆、撩、按)再及下掌类掌法(即砍、擢、劈、切、拍、插、剁)等四类二十八种掌法构成。其中用于攻守的标准掌法有二十种,用于练习的标准掌法有八种,而大都有正、反、上、下之别。另外,双掌心相对的掌统称照掌,有大(两掌相距超躯干)、中(两掌相距等躯干)、小(两掌相距一拳头)之分,比如抱球势的掌法即为中照掌。 手心对手背的掌统称叠掌。
武术运动中的掌法,如果按攻击特征可分为:把掌、刮掌、砍掌、插掌、荡掌、跟掌、推掌、抱掌、化掌、撑掌等九类;如果按运动特征可分为:前掌打、后掌打、上掌打、下掌打、侧掌打、轮掌打、双掌打、翻掌打、旋掌打、锻掌打、炼掌打、修掌打等十二类。
把掌即掌心面攻击的掌法总称。刮掌即掌背面攻击的掌法总称。砍掌即掌小指侧攻击的掌法总称。插掌即掌前端攻击的掌法总称。荡掌即掌大拇指侧攻击的掌法总称。跟掌即掌根攻击的掌法总称。推掌即掌心小拇指侧攻击的掌法总称。抱掌即掌心搂抱攻击的掌法总称。化掌即掌小指侧对抗的掌法总称。撑掌即掌指端和掌跟支撑的掌法总称。其中,跟掌的攻击力度最大,插掌的伤害力度和难度最大。
前掌打即向前方的掌法攻击总称。后掌打即向背后的掌法攻击总称。上掌打即向上方的掌法攻击总称。下掌打即向下方的掌法攻击总称。侧掌打即面向侧面的掌法攻击总称。轮掌打即轮臂性的掌法攻击总称。双掌打即同时性的双掌攻击总称。 翻掌打即出掌时的掌面与击掌时的掌面相互交换的掌法攻击总称。旋掌打即循径为折线、弧线、螺旋线的掌法攻击总称。锻掌打即以锻炼为主的掌法运动总称。炼掌打即适应性、调整性、康复性的掌法运动总称。修掌打即以娱乐、保健、修炼为主的掌法运动总称。
(二)掌打的构成
在中国武学中,掌是指上肢远端五指尖远离手心的上肢远端的攻守运动。掌打由掌法构成,掌法就是掌打攻守实践的集大成,有出掌、着掌、收掌之分。其动作难度相比较小,但具有神奇的周旋力、运化力、格挡力、攻击力、冲击力和破坏价值,这就意味着掌在中国武术运动中的构造是非常精巧、精妙、精良且得劲的。
1.出掌
出掌是掌打的前提,成掌是出掌的基础。如果没有成掌,也就不会有出掌,也就不会有中国武学意义上的掌法对打。一般性的常规出掌是由上肢屈伸来完成的,重出掌是由两足扒地躯干旋转带动上肢来完成的,轻出掌是由两臂带动手掌来完成的。
临阵攻守中的常规出掌、重出掌、轻出掌各有千秋,常规出掌多用于表演,重出掌多用于攻守,轻出掌多用于康复、保健、修炼。掌法运动下的腕关节武家称之为掌腕,在掌打中起着运化、转化、变化等决定性的作用,除具有超常的掌力支撑外,还决定着掌形的转变、改变和掌法攻守的千变万化。其内在的掌劲和外在掌力是完成对抗的硬道理。其中,掌劲除具有强大把持、操控、拿捏能力外,还在武掌运动中起着定格、定夺、定性以及平稳、站立、活动的作用。掌力除具有强大推、砍、劈、插等攻击力外,还在武掌运动中起着运筹、运作、运行以及舞花、封锁、拨乱、反正的作用。
2.着掌
着掌是掌打构成的实质,如果没有着掌,也就没有中国武学意义上的掌打了。 一般的着掌都是由上肢屈伸之内劲集中在掌的攻击力点上而直接作用、发射、倾泻在对手穴位上的。重着掌即由两足扒地躯干旋转带动上肢把所有的内劲集中在掌的攻击力点上而直接作用、发射、倾泻在对手穴位上的。轻着掌即由两臂带动手掌并把所有的内劲集中在掌的攻击力点上而内化在自己肢体、脏腑、筋骨上的。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工作学习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形式。
3.收掌
收掌是掌打构成的回归、转化、还原过程,如果没有收掌,也就没有中国武学意 义上的掌打了。因为武术运动是非常讲究注重肢体、躯干、心身在运动动作的回归、转化、还原的。在武术掌法运动中有常规收掌、重收掌、轻收掌之分。一般的常规性收掌即由上肢的屈伸将内劲化和然后回归到预定的位置。重收掌即由上肢的屈伸将内劲化空然后在封堵对手可攻卫径前提下回归到自己的预定位置。轻收掌即由上肢的屈伸将内劲顺然后自然回归到自己预定的位置。
浏览3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