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路之趟
套路之趟是指武术打技套路中一次曲线、弧线、折线且回经起点攻守设计的连续完成。它是格理性挺进拳法排列、组合、配伍的连续拳打过程,是只能前进不准后退、只能创新不准重复的一次性连续攻击,是以每回经一次起点为一趟的连续攻守,是以八动、八照、八招连续布局攻守为一趟的徒手拳脚运动,是按照武家单一、三个、多个等十八经典学说所开展的规范辨证性拳脚修炼。这种攻击不仅具有一定的跟踪性、追随性、挺进性,而且还能一鼓作气地开展有效攻守,还是攻击经典组合、排列、配伍硬性记忆训教练表演的基本手段。
在中国武术运动套路中,一个完整的运动套路最少需要按设计、布局、方案打满场地且回到起点的一次性连续攻守,俗称一趟拳脚;再多的拳攻需要打满场地且回到起点三趟,俗称地趟拳打;更多的拳攻需要打满场地且回到起点九趟,俗称人趟拳打;最多需要打满场地且回到起点十二趟,俗称天趟拳打。
(三)套路之环
套路之环是指武术打技套路中在圆周线、螺旋线、毛漩线(轨迹逐渐移动的圆性挺进)上一次性连续完成且再定在起点上的拳打攻守运动设计。它是格理性拳法排列、组合、配伍的圆周性、螺旋性、毛漩性连续拳打过程,是只能诡异不准硬来的一次性连续攻击,是以每定在起点上一次为一卦、每回经一次起点为一环的连续攻守,是以八动、八照、八招连续圆弧上布局攻守为一环的徒手拳脚运动,是按照武家单一、三个、多个等十八经典学说所开展的诡异辨证性拳脚修炼。这种攻击不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机动性、应变性,而且还能见风使舵地开展有效攻守,还是攻击经典组合、排列、配伍变异性记忆训教练表演的基本手段。
在中国武术运动套路中,一个完整的运动套路最少需要按设计、布局、方案布满圆弧且回到起点的三次性连续攻守俗称道环拳攻,再多的拳攻需要布满圆弧且回到起点六环俗称地环拳打,常规的拳攻需要布满圆弧且回到起点八环俗称八卦拳打,更多的拳攻需要布满圆弧且回到起点九环俗称人环拳打,最多需要布满圆弧且回到起点十二环俗称天环拳打。
五、拳的使用范围
拳泛指武术的徒手运动套路、招制、组合,这里特指拳头即拳头技术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讲,拳头的使用范围是由拳道、拳德、拳理(中国武术基础理论)所决定的,是由止戈理念、修德规范、治气手段来维护建设的,是由武家护法、武家主持、武家师父所贯彻执行的。贯彻的好,即拳头攻守得道、守德、合理,执行的好,即拳头运动规范、标准、永固。中国武家认为:“拳道者,立拳之道,为人之根,做人之本。拳德者,行拳之道,使拳之根,用拳之本。拳理者,施拳之道,学拳之根,练拳之本。拳头者,成人之道,做事之根,立业之本。不可不知,不可不守,不可不护。”
武术拳头运动的使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其主要用于拳道、拳德、拳理等中华文明主体即武文化的继承、打造、发展。其二用于拳术的教学、训练(超常性的专业打造)、锤炼(尖端性的高深打造)。其三用于在拳击、拳打、拳演比赛中的胜利获得。 其四用于锻炼、康复、保健的运化调节。其五用于身体、心理、胆量等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方方面面建设。
从武术根本的搏打厮杀取胜角度来讲,拳头的使用范围有五,即对峙、攻击、攻守、封锁、转化。其中,拳头使用的最佳对峙范围是敌我相距一臂之外的空间距离。 拳头使用的最佳攻击范围是敌我相距一臂之内的空间距离。拳头使用的最佳攻守范围是敌我相距一臂内外的空间距离。拳头使用的最佳封锁范围是敌我相距一臂之内的空间距离。其使用的最佳转化范围是敌我相距一臂之间的空间距离。其实,拳头只有与其他八技相互协同配合,才能使拳头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六、影响拳招的因素
在临阵攻守中影响拳招攻守的因素很多,但就其攻守实质来讲,与攻守者的柔韧素质、空间操作、能量供给最为密切相关。柔韧素质俗称软功,又称筋功,是指人体在攻守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柔韧能力,是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肢节柔韧度,是一个武术运动者驾驭照法、招制、套路等武术运动动作的基础。空间操作俗称把功,是指人体在攻守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把持能力,是自己对运动空间所特有的干扰、影响、改变,是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运动空间进出、运动空间改善、运动空间转变的能力建设,是一个武术运动者驾驭顺背、得失、胜败的大前提。能量供给俗称内功,是指人体在攻守运动中所必需的能量储备利用,是人体活动、劳动、运动能力的内在支撑,是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合理的身体能量储备、身体能量释放、身体能量保持,是一个武术运动者驾驭攻守、娱乐、保健的基础另外,拳招的施展与灵敏、速度、劲力等功夫技艺密切相关,与战机、战势、战法等谋略计策不可分割。所谓拳招即武家开展拳头攻守的基本招制。
七、拳击运动
拳击运动是指双手握拳(可戴拳套)一对一按一定的姿势、拳法、步法攻击对手九大痒穴所形成的武术拳头攻击运动。其以击倒对方为目的,属打技中的限定打法,为重竞技运动项目,是武术打技中及为重要的单一拳法、拳招、拳制对抗,也是拳法、拳招、拳制攻守教学、训练、悟道的主要手段之一。
武术拳击运动攻守的核心是刺(近敌侧的拳头攻击)、冲(远敌侧的拳头攻击)、击(双拳的攻击)。其与国外拳击的最大区别,是国外的拳击即对抗双方在正方形的绳围赛场中戴特制柔软拳套(拳击手套)遵照规则按照一定的姿势、拳法、步法用拳面攻击对手头部的眉耳以下部位和身体正面的脐以上胸以下部位所形成的所形成的攻守对抗;中国武术的拳击是对抗双方握拳在八卦阵中遵照定制、规矩、要求按照一定的姿势、拳法、步法用拳头攻击对手躯干上的九大痒穴所形成的攻守对抗,并可随着拳击技术的熟练可逐渐扩展到四肢、头颅以及躯干的其他穴位(以康复治疗为主体)、穴道(以疼痛伤残为主体)、穴经(穴位的经脉)、穴络(穴位的络脉),是集攻守、娱乐、保健为一体的极为科学、高尚的人体运动形式。
八、拳套运动
拳套运动,即拳头攻击运动套路的简称,俗称拳套,是指武术打技运动中单一拳法、拳招、拳制排列组合配伍所形成的武技拳法运动套路,是传统拳法、拳招、拳制的记忆、熟练、演练、训练、锤炼形式,是武术展现、表演、娱乐的主要形式,是炎黄子孙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集大成。
在浩瀚的武术套路运动中,各门、各派、各拳种都有着自己的拳法攻击运动套路,大都是初学者所首先应该学习、熟练、掌握、比赛、应用、承受、经历、修炼的基本内容。如形意拳中的杂式锤,北路拳中的川拳、烧火拳、五滚锤、五锤连环等。中国武家就是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斗志、立场、爱憎而使之成人、成才、成龙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永远是以人为本、以德为要、以武为硬道理的人类乃至动物世界越来越尖锐的经济斗争(属木)、政治斗争(属火)、军事斗争(属土)、文化斗争(属金)、道德斗争(属水)中获得最大利益而切实主宰人类世界。
所谓“以人为本”是说“人必须内向,人必须爱人。有人才有一切,无人四大皆空。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所有。百姓是存活之根,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便是中国武家做人的根本理念。“以德为要”是说“道正者德正,德正者人正,人正者凝聚,凝聚者主宰,自主者兴盛,主宰者永存”。这便是中国武家修德的根本理念。“以武为硬道理”,是说“人心归顺者为家,敢于卫家者为兵,武装征服者为戎,能够止戈者为武,武术尖端者才能主宰,修德治气者才能人兴,振兵修炼者才能丁旺,人丁兴旺者才能拥有天下,真正拥有者在于涉外的排兵布阵,真正获益者在于涉外的派兵布局,胸怀天下者满盘皆活,放眼世界者全盘皆兴”。这便是中国武家做事的根本理念。
所谓“人必须内向”,是说,人必须爱憎分明,有内、外、敌之分。对内的根本理念是,自家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干什么都必须始终恪守向好的、慈的、善的方面来思维、想象、推理,无论如何都必须首先对自己负责,然后对家人负责,尔后对团队的人负责,随后为亲戚、战友、朋友、同士、邻里负责,最后为相识、家族、家乡、民族、国家、人类负责。其主宰越大负责的面也越大,主宰与责任是成正比的。“对外的根本理念”,是人与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干什么都必须始终恪守沉淀而成的公序良俗,无论如何都必须首先对性命负责,然后对生存负责,尔后对生活负责,随后为健康发展负责,最后为繁荣、强大、昌盛负责。“对敌的根本理念”,是敌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干什么都必须始终恪守向坏的、恶的、毒的方面来思维、想象、推理,无论如何都必须首先提防他,然后攻击他,尔后消灭他,随后改造他,最后溶化他。其敌势力越大对抗力度也越大,敌势力与对抗力度是成正比的。这是中国武家乃至炎黄子孙甚至全人类高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是无需再行证明的硬道理。
所谓“人必须爱人”是说无论是博爱、大爱、小爱,还是爱亲人、爱熟人、爱世人,绝不仅仅在于真心、实意、无私地去爱,关键在于对方是否感受、接受、享受到了 你对他的爱,更重要的在于对方在你爱的呵护下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升、长足的进步、飞跃的发展、翻身的报答、神奇偿还。中国武家认为:“恩者,权利之交替,智慧之延续,施恩不图恩恩何在权利必失,施恩没有报恩何来智慧必空。亲者,活命之所在,生存之所依,省亲不图亲亲何为性命难保,嫡亲没有报亲何存生存必危。爱者,男根之所寄,女本之所托,示爱不图爱爱何堪精骨必断,展爱没有报爱何生血脉无存。”
浏览4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