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残云可救,然其步多体拗。且其棍撩上 打下,犹未必能并中平枪,而概可撩可打也。若我单手扎圈外,在彼 固难捉拿,纵能败我枪于右,用孤雁出群走出势,力顺,手足快,而前 手接棍又便。再用扑鹤鹑单手斜劈,则随其枪之高下,无有不中。较 之圈里之利于人,而不利己者,功相反也。故临敌时,惟圈外为破的。

或问曰:诸势之中,有曰:拿、拦、提、捉、劈者,可得闻其要乎?余 曰:圈内有拿,圈外有拦,遮下有提,护上有捉,惟劈则上下与左右可 兼用也。用法虽难形容,大要不外拳之阳仰、阴覆而已。一阴一阳, 一仰一覆,时仰时覆,如龙之翔,如凤之舞,如珠之走盘,活泼圆转,而 前手之伸缩不常,后手之开合无迹,尤当究心也。

或问曰:诀中有劈、有扎、有打,可混用乎?余曰:不能受扎者, 耳、鼻、喉、心、肋、腹、虎口、膝赚。不能受打劈者,太阳、脑、头、耳、手 指。究其用,扎打其手者,使难持棍,扎打其臆膝者,使难出入。扎其 心肋者,使难遮拦。大抵上下易遮,而心手难架也。

或问曰:吾闻法云:去如箭,来如线,言其疾也。用中虽有拿、拦、 劈、捉、勾、提等法,而架格之。然其棍体微小,如恐两平相敌,亦有格 不中,而着空者乎?余曰:今以一字乂字喻之,则可明矣。如彼扎我 面,是此斜、字。吾以后手稍低,使棍头略高,是此斜字。二字一 交加,成字。如彼扎我中平,是此正一乂字;如彼扎我脚,是此斜 /字。吾以后手稍高,使棍头低下,是此斜、字。二字一交加,亦成 一乂字,不拘拿、拦、劈、捉、勾、提等法,势势之中,着着之内,彼来我 去,尽成一乂字,岂有着空,而不中者乎?

或问曰:吾闻千金难买一声响,果棍响,即可进乎?余曰:不然。 如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者,何曾响乎?如所谓犯了招架,就有七 八下者,何止一声乎?甚不可执一而论也。

或问曰:吾闻棍打起手,可常恃乎?余曰:艺中有先人发,后人 至;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此等玄机,真千古不发之秘,能于此中 解悟,权巧制敌,使彼进之不可、退之不能,束手畏伏,方为无敌。若 未成列而袭人,此不过偷疾取胜而已,何以伏人哉?或问曰:先发后至固矣。如我待彼发,彼待我发,将遂己乎?余 曰:法中

有云:彼枪发,我枪拿,彼枪不动,我枪扎。此一扎也。不浅 不深,非真非伪,明此机者,进乎技矣。故法有彼静我乱,彼乱我静, 静中用乱,乱中用静,此取胜之妙用,学者当体认也。

或问曰:吾闻器长一寸,强一寸,如彼持长枪,而我棍仅半之,何 以敌乎?余曰:此特不能先发耳。如对敌,我则以花法诱之,待彼枪 近我身,或拿或提,连步速进,身入彼枪中,虽长何用?此所谓守 法也。

或问曰:我持小棍,虽冠以刀,亦无几也。如彼长刀大剑,不将为 彼截其锐乎?余曰:棍中有穿、提、闪、赚之法,如活龙生虎,虽攫其 锋,彼安能伤?此所谓柔能制刚也。若枪之身长体重、进退不捷,而 伤于刀剑者,又不可一例论也。

或问曰:诀中有穿、提、闪、赚之法,可得闻欤?余曰:斯法也,其 机玄,其旨奥,非心精思巧者,不能造;非功深力到者,不可言闪、赚 者,手固步小,推棍入彼怀中,左拿闪右,右拿闪左,莫可测度,不至犯 硬,此是赚法。若穿提,即非如闪赚者之小可也。局势阔大,运用圆 活。如彼立势便于左拦,我则从左上,以凑其拦。及彼拦下,我已先 机而穿乎右矣。如彼立势便于右拿,我即从右上,以凑其拿。及彼拿 下,我已先机而穿乎左矣。循环无端,进退无迹,如电飞雷奔,日不暇 视,手不暇指,无论图中诸势,皆以此为胜筹。即破诸家利器,亦恃此 而奏功。诀中所谓静中用乱者,此也。所谓旧力略过,新力未生者, 亦此也。所谓彼枪不动,我枪扎者,亦此也。岂非一了百了之说乎?

或问曰:图中之势,有持其棍根至尽者,有握其中而留其半者,果 何见乎?余曰:此各有时,如我身入彼棍中,收棍而用阴手,则我棍紧 密,彼棍在我身外,非弃物乎?若我身未入彼棍中,用兼枪带棒,苟不 持根,则拿捉不圆活,且棍根自击肋腹矣。

或问曰:人尝持棍,惟恐失手,今遇敌,换手可乎?余曰:左右换 手,盖欲惑乱敌人耳目,使不可测。然须换在未交锋之先,令人81而 不觉,故载之者,欲人平时习熟,则临期可无掣肘之患矣。

或问曰:立守一势,可应敌乎?余曰:兵贵神变,必才立一势,又 立一势,复换一势,使彼应接不暇,则胜势在我,若徒恃一势,则人悉 其虚实,何能全胜

或问曰:临阵则各有定次,毫不容越。何立一势,又换一势乎? 余曰:换势为平日习演,场中比试言耳。基遇大敌,惟以逸待劳,或未 发而先入,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审势,见可而进,其要以胆大为上。

或问曰:观图中之势,手足开阔,身体耸伏,彼不几于乘空而易入 乎?余曰:此非空也,所谓诱敌也,若收拾紧密,门户不开,彼安入吾 戴中耶:

或问曰:如遇十余人,四面围合,何以出乎?余曰:艺中有指东击 西,视南攻北之法。如我见某人弱,可出。必先张威贾勇,佯敌乎强, 忽然击弱,攻其无备,围斯解矣。此所谓寡可敌众也。

或问曰:既得出围,人或排一字,或排雁翅,欲复围我,何以御之? 余曰:凡敌只怕背面两受其敌,如彼人多,我则抽身只对右首一人,则 彼众人皆在我面前而背后,可无患矣。此所谓一面受敌者也。

或问曰:虽一面受敌,群然同进,何以应之?余曰:艺中有佯输诈 败之法,故我抽身而走,则彼必追。然追者虽众,不能无先后,吾取其 最先者,而用奇以击之。此所谓以弱胜强者也。

或问曰:均一人也,始未学艺,或能胜人。及既学,反不能胜,何 也?余曰:此非学不学之故。人当未学时,一旦遇敌,无可思索,突然 而进,气奋手快,故偶而胜。及既学后,一心欲求胜,一心要全名,一 心恐不能胜,思虑迟疑,反为人所胜矣。所谓相打忘记跌法者,此也。 惟练习精熟,心手相应,来快去速,则万全矣。

或问曰:人当临敌之时,每每失其故步,何也?余曰:艺高人胆 大,苟平日识见未广、功夫未纯,若一遇敌,则心志乱、手足忙,不能自 主矣。故弓马熟娴,良有以也。

或问曰:人身之高,不过五尺,侧身对敌,不满尺余,何用图势种 种乎?余曰:见之真者,守斯固,故绘图书诀,曲折详言,使学者于平 时,较量练习,孰为生门,孰为死门,孰为正着,孰为哄着,了然胸中; 至当机决胜之日,见在人先,随发随应,迎刃而解矣。故吃紧处,只是 不听人哄。

或问曰:诸势之中,有曰:拿、拦、提、捉、劈者,可得闻其要乎?余 曰:圈内有拿,圈外有拦,遮下有提,护上有捉,惟劈则上下与左右可 兼用也。用法虽难形容,大要不外拳之阳仰、阴覆而已。一阴一阳, 一仰一覆,时仰时覆,如龙之翔,如凤之舞,如珠之走盘,活泼圆转,而 前手之伸缩不常,后手之开合无迹,尤当究心也。

或问曰:诀中有劈、有扎、有打,可混用乎?余曰:不能受扎者, 耳、鼻、喉、心、肋、腹、虎口、膝赚。不能受打劈者,太阳、脑、头、耳、手 指。究其用,扎打其手者,使难持棍,扎打其臆膝者,使难出入。扎其 心肋者,使难遮拦。大抵上下易遮,而心手难架也。

或问曰:吾闻法云:去如箭,来如线,言其疾也。用中虽有拿、拦、 劈、捉、勾、提等法,而架格之。然其棍体微小,如恐两平相敌,亦有格 不中,而着空者乎?余曰:今以一字乂字喻之,则可明矣。如彼扎我 面,是此斜、字。吾以后手稍低,使棍头略高,是此斜/字。二字一 交加,成-乂字。如彼扎我中平,是此正一乂字;如彼扎我脚,是此斜 /字。吾以后手稍高,使棍头低下,是此斜、字。二字一交加,亦成 一乂字,不拘拿、拦、劈、捉、勾、提等法,势势之中,着着之内,彼来我 去,尽成一乂字,岂有着空,而不中者乎?

或问曰:吾闻千金难买一声响,果棍响,即可进乎?余曰:不然。 如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者,何曾响乎?如所谓犯了招架,就有七 八下者,何止一声乎?甚不可执一而论也。

或问曰:吾闻棍打起手,可常恃乎?余曰:艺中有先人发,后人 至;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此等玄机,真千古不发之秘,能于此中 解悟,权巧制敌,使彼进之不可、退之不能,束手畏伏,方为无敌。若 未成列而袭人,此不过偷疾取胜而已,何以伏人哉?或问曰:先发后至固矣。如我待彼发,彼待我发,将遂己乎?余 曰:法中

浏览3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