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 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诸如 武术的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观、气论、动静说、刚柔说、体用说、尚武崇德说等, 都从不同侧面反射出民族文化光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武术之所以能称为武术文化,不仅在于它广博的内涵、多元的功用,还在于它的强大 的生命力和独立性,尽管历史上曾遭外敌入侵以及多次“禁武”的厄运,却都没有因此而消亡; 它与多种文化形态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相互渗透和影响,却没有被同化、被改变,显 示出它具有的文化延续能力和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

同时,从武术文化中,我们还能看到它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比如强调“武以德 立”“德为艺先”,反映出民族的以“仁”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观念;行侠仗义、除 暴安良反映了刚健有为、入世进取、匡扶正义、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个人技艺的纯 熟、神韵和意境,正是成就内在人格完美的传统审美情趣;主张“轻力” “尚巧”、以巧智取、 顺势借力的技击原则,反映中国人礼让为先、有理有节、刚强而不狂野、功力扎实求内在的竞 争特点,以及崇尚自然、体现“天人合一”思想,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观念等综上所言,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 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二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变化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套路运动按照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拳术和器械两类内容。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类内容。集体演练有拳术的、器械的或徒手和器械的演练形式单练单人演练的套路拳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 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少林拳、戳脚拳、象形拳等。下面简介其中几种

(1)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 起伏转折等技术特点的拳术°有拳、掌、勾三种主要手型,弓、马、仆、歇、虚五种主要步型。 是竞技武术中的主要竞赛项目,传统的长拳类拳种有查拳、华拳等。(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圆活的拳术。它以拥、捋、挤、按、采、捌、肘、 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在国内外颇为普及流行,以健身修性为主,也是竞赛 项目。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3)南拳:是一种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拳种的总称。拳种流派颇多,广东有洪、 刘、蔡、李、莫等家,福建有咏春、五祖等派。一般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多桥法, 擅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4)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 虎、猴、马、龟、鸡、鸥、燕、蛀、船、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象组成的拳术。其运动 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5)八卦掌:是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 容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6)通背拳:是以摔、拍、穿、劈、攒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 削、摩、拨、扇八法的运用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放 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7)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或人物形象所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螳螂拳、鹰爪拳、猴拳、蛇拳、醉拳等「象形要生动,取意要体现攻防特点,、

2.器械器械套路种类颇多,绝不止十八般武艺,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类。 短器械主要有刀、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 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主要 竞赛项目(1)剑术:主要是以刺、点、撩、截、崩、挑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的套路C其 运动风格是轻灵洒脱,身法矫健,刚柔相兼,富有韵律(2)刀术:是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等基本刀法为主,配合步型、步法、跳跃 等构成的套路。其运动风格是快速勇猛,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剽悍(3)枪术:是以拦、拿、扎枪为主,还有崩、点、劈、挑等枪法.配合步型、步法、身法 等构成的套路。其运动风格是走势开展,力贯枪尖,上下翻飞,变幻莫测(4)棍术:是以劈、扫、抡、戳、撩、挑等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构成的 套路。其运动风格是勇猛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梢把并用(二)对练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 的拳术对练套路C常见的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八极拳对接等。.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格、挡、架、截等攻防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 路。有多种器械可用以对练,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 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诸多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双打棍、 对刺剑、对劈刀等。.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双方进行攻防对练的套路。常见的有空 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三)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的或器械的,以及徒手和器械结合的套路演练。竞赛中通常要求6人以 上,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刀、集体长穗剑、集体双头枪、集体攻防技术等,可以变换 队形图案。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竞赛中开展的 项目有散手、太极推手两项(一)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技术,进行进攻、防守及反击,以求战胜次亨、中华传筑武术文化及传承对方的竞技项目,通常有优势胜利和得分胜利两种(二)太极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拥、捋、挤、按、采、拐U、肘、靠等方法,双方粘连黏随, 通过肌肉感觉(即“听劲”)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圈外或使之倒地来取 胜的竞技项目。

第三节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中。早在100多万年前,当时生产资 料异常贫乏,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活动,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中, 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技法,而武器的运用更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 能战胜禽兽的特殊手段。早在50余万年前的“北京人”遗址中,便发现了大量原始工具,有石 锤、石刀、骨器,有的锋刃尚锐。木棍更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器械。《吕氏春秋•荡兵》说:“未 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当徒手与使用器械技术的经验不断积累,当人类有目的、有 意识地应用这些格斗技术时,武术就开始萌生了。这便是原始武术在生存竞争中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的生存竞争中,人与兽斗固然是技术萌生的因素之一,而人与人的格斗和武术 的萌生更有着直接的联系。新石器时代末期,由于私有制的萌发,氏族部落之间为掠夺财产或 争夺领地,不断引起争斗发生战争,形成原始集团之间有组织的械斗。古籍记载黄帝与炎帝的 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夏吾伐九黎三苗的战争等,这些都是来自原始部族战争的传说。这 些战争有力地促进了武器的制作及技击技术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石镀、骨镶大量出土,表明 弓箭已是原始先民极为普遍的武器。

浏览4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