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武术九技

九技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武术运动承上启下的核心主体部分,由踢、打、摔、拿、搏、撕、和、仿、行构成。其运动形式虽然错综复杂,但它的组成却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它由许多徒手功夫排列组合而成,用以实现在搏打厮杀中的胜利获得。所以说,武技是武术运动的中间环节,是武术徒手攻守的运动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技法学是研究中国武术徒手攻守的一门极为古老的运动学科,是中国古人在徒手攻杀中得手、取胜、获利的基本保障。不论从武术的科学蕴义上来看,还是从武术学科的发展上来看,还是从中华民族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等的生存斗争实践来看,武技不仅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运动中枢、攻守精髓、理论源泉、建设根本,还是人类对动物之动的诠释,也是人类对动物之斗的揭示,更是人类对动物之攻的科学提纯,其永远是炎黄子孙乃至人类世界绝对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须、立足根本、运动瑰宝。

第一章踢技

踢即武术运动中的下肢攻守,是武技构成、武技攻守、武技发挥、武技运动的九大技术之一。踢技是指以下肢为主体的武术攻守技术,即以下肢攻守动作为主体来开展武术徒手运动所形成的攻守运动技术,是下肢远端在搏打厮杀、防守护卫、攻杀战守中所形成的一种运动技术,是人体下肢远端在空间位移中通过接触、冲击、碰撞、把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腿脚对抗技术,是拳术攻守运动中的重力攻击,为武术六形中的金性技术;是在人体肢节躯干巧妙配合下所完成的以腿脚攻击为主体的攻守技术。中国武家把以下肢攻守技术为主体所构成的完整系统的攻守运动体系称之为踢技系统,即以踢技攻守为主体所构成的武术运动系统。

第一节踢技的基本构筑

踢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较为复杂的运动系统,由许多下肢功夫组成。这些下肢功夫彼此分工地完成着人与人之间的运动攻守。由于下肢功夫在功用、形式、劲力上的不同,故而引起了运动形式、结构、运动路线上的不同。这些形式、结构、走向相近的下肢功夫紧密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功力攻守之上的照法攻击。而不同的照法结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可行使一定章法的招法攻击,而几种招法配伍在一起则构成了可互相配合且执行连续下肢攻守任务的制法攻击,而这些精湛下肢制法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以踢技为主体的武术攻守套路。

一、踢技概述

踢技是指武家在临阵攻守中应用下肢攻击对手所形成的武术攻守运动技术,是下肢武术功夫排列、组合、配伍的结果。其既是武术运动动作的基本支撑,也是典型的武术重力攻击,更是人体跳动、走动、跑动的实现者。

(一)踢技内涵

中国武术技法中的踢技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武术运动系统。阴阳地讲,武术踢技系统由腿技和脚技构成。道气地讲,武术踢技系统由腿技、脚技、脚技构成。 六经地讲,武术踢技系统由属土为君归太阳的腿法、属木为臣归太阴的脚法、属金为佐归少阴的炫法、属水为使归少阳的跳法、属火为兵归阳明的跆法、属中为卒归武术攻守技术。其中,腿法是指一腿支撑用另一腿进行搏打厮杀的武术运动方法。就一般腿法而言,踢技腿法可分为直腿类、弹腿类、鞭腿类、回腿类、盘腿类、翘腿类、别腿类、拌腿类、扫腿类、勾腿类、挂腿类、磕腿类等十二类。若从腿法运行的方位和性质上来讲,踢技腿法又有上五腿、前五腿、后五腿、侧五腿、下五腿、锻五腿、炼五腿、活五腿等四十种不同腿法的运行。

脚技是指以脚法合理组合、排列、配伍所形成的武术攻守技术。其中,脚法是指身体在腾空过程中利用单脚或双脚所进行的搏打厮杀方法,即起跳脚离开地面的单双脚攻击。就一般脚法而言,踢技脚法由旋三脚、前三脚、后三脚、侧三脚、双三脚、锻三脚、炼三脚、翻三脚等二十四种不同脚法构成。

脚技是指以炫法、跳法、跨法、跤法合理组合、排列、配伍所形成的武术攻守技术。其中,炫法即起跳脚弹起后的摆动腿攻击。跳法即双脚起跳后的踢法攻击。跨法即没有攻击能力的化为踢法,如旋子、蹦子、纵子、键子、云子、翻子等。跤法即用腿足的别、绊、捆、扫、拘等方法使对手倒地的踢技攻击方法。

(二)踢技功用

中国武术的踢技功用,从运动形式上来讲,分为攻守功用、娱乐功用、保健功用三部分。其中,攻守的主要功用即采用强烈的腿脚技术击倒对手而取得攻守的胜利。娱乐的主要功用即采用腿脚技术的运动形式来达到娱乐表演的目的。保健的主要功用即以武学五运六形与医学五脏六腑的阴阳辩证关系为依据,以腿脚运行与气血运行为基础,以导引、养生、健身方法为手段来开展保健运化,以达到人体的康复保健目的。

(三)踢技结构

我们在武术运动中所看到的踢技,通常就是以足、腿、脚、膝、节等五大踢攻即人体五大下肢攻击为主体的攻杀战守。中国武术的踢技就是以人体攻守的足法、腿法、脚法、膝法、节法为素材所构成的神出鬼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武术踢技运动。

足即人体站立(正常站立)、独立(单腿支撑)、步立(规范步型性的两足支撑)和旋转、跳跃、蹦跳以及走动、跑动、移动的根本,也是武家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穿蹦腾翻、转输布达、运行运化的关键所在,更是攻击性腿法分割的基本依据。

腿有生理之腿和动理之腿之分,生理上的腿是指由大腿(股骨段)、小腿(胫骨段)、膝关节所构成的人体下肢主体。动理上的腿是指一腿支撑用另一腿进行搏打厮杀的人体下肢的攻守运动形式。

脚有生理之脚和动理之脚之分,生理上的脚与足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动理上的脚是指身体在腾空过程中利用单脚或双脚进行搏打厮杀的人体下肢的攻守运动形式。

膝有生理之膝和动理之膝之分,生理上的膝即人体所特有的膝关节,动理上的膝是指以人体膝关节为攻击工具开展搏打厮杀的人体下肢的攻守运动形式。

节有生理之节和动理之节之分,生理上的节是指能绕关节运动轴进行运动的人体某一部分俗称环节,动理上的节是指具有较强支撑、抗击、防卫功能的大腿节、小腿节和全腿节,是武术攻守支撑、抗击、防卫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踢技间运

武术踢技与踢技之间的运化是由传统攻守手法、步法、身法来完成的,是踢技运动绝对不可或缺的中间协调环节,是踢技运动连续、变化、转轨的关键,是踢技运动攻守的基本保障。如果在踢技运动中没有踢技间运的支持,就意味着踢技没有枝叶、没有配合、没有运化,就意味着不能随机应变、顺势力为、因势利导,就意味着对敌人没有足够的干扰破坏、揉搓搅和、哄骗诱钓。

 

踢技间运即武术踢技与踢技、踢法与踢法之间的运化连接、攻守协调、作战配合,踢技与踢技衔接的关键,是踢法与踢法联通的环节,是踢技与踢技沟通的桥梁,是踢法与踢法顺利过渡的介石。其存在于踢技与踢技之间,完善于踢法与踢法之中,是踢技完成绝对不可或缺的鼎力支撑。

武术踢技运动中的间运是极为丰富的,从攻守形式上来讲,有功间运、技间运、演间运、格间运、套间运、路间运、峙间运、对间运、照间运、招间运、健间运、修间运等十二间运之分。其功用有三,一即承前启后,二即安全保障,三即攻守转化。从攻守功用上来讲,有间设、间配、间化、间法、间协、间合等六大间运之别。从临阵攻守上来讲,可分为三直五设,即直间攻、直间守、直间化等三直和间设距、间设躲、间设避、间设峙、间设对等五设。

一般来讲,没有踢技的诞生,也就没有踢技间运的存在。故踢技间运由踢法所生,其既是踢技攻守前的先锋,也是踢技攻守后的保障,更是踢技攻守转化过程中的实现者。在具体的踢技运动中不同的踢法组合、排列、招照均有不同的间运,相同的踢法组合、排列、招照亦有不同的间运。所以说,间运是由踢技运动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三、踢架构筑

在踢技运动中手、足、干相互连接构成踢架,腿法、脚法、炫法、跳法、跨法、跤法附着于踢架上。踢技攻守就是在攻守意识的支配下,在功夫技法的支撑下,在攻守尺度的把持下,以踢架为根基,以战略为依据,以战术为前提,以战法为基础,以势法选择为对法,以峙法主持为局面,以化法主宰为局势,以照法探知对手,以人法打入敌阵,以招法攻击对手来开展人体下肢的有效攻击。

总的来讲,踢架就是在中和势基础上根据踢技攻击需要所拿捏出来的具有辩证内涵的腿脚攻击架子。临阵踢技攻时就是在踢架基础上、在攻守运化下、在格斗运化机制支配下而伺机破门而入实施战前配伍而成的、相应招法的、有目的、有任务、有计划踢技攻击的,以此来实现自己在人类斗争底线攻杀战守中所必需的最终获胜、获利、获益的目标。

浏览3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