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 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 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 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 话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层面揭示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 中国正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看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 奉行的基本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的核心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传统或者传统文化的真正意 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代表了过去的悠远和辉煌,还在于它从 很大程度上甚至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当下存在样 式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不能脱离了自己固有的历史文 化传统,不能脱离了蕴含并体现了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优秀价值观念,是中国 共产党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维度。“虽然,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合法依据,但却 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基本文化场域,离开了这个特 定的文化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不仅会失去重要的文 化理论资源,同时也会失去固有的民族根基,而这恰恰是个体得 以在社会发展中安身立命的精神命脉,也是国家的以在世界文化 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 是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念在当代的全新表达。通过对上述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价值 观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提炼、传承与升华。例如:富 强”体现了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谐”是对传统哲学文化 崇尚“天人合一、和合为贵”文化精神的沿袭,“爱国”是对“国家① 杨义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N].中国社会科 学报,2014-9-24:第 B04 版.② 杨明,张伟,郑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 271.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的延续,“诚信”“友善”则可以看作 是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以诚为本”“与人为善”思想的继承。从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以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为基础提出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当代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 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优秀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样,大力 倡导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也就是在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Q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特别是道德文化是并行不悖的、相互促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价值观则体现 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①。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 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也不可 能自尊自立自强。②千百年来,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 激励和推动着中华民族进取奋进,创造了优秀的历史和璀璨的文 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伟大民 族,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而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兴盛和发展的 “根”,其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兴盛和国家发展的“魂”,“如果把中 华民族的‘根‘与‘魂‘都去掉了,那么实际上也就‘割断了自己 的精神命脉’,毁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③。因此,无论是 传统文化,还是其文化精神,都关乎中国当代发展和未来命运的 关键。而文化精神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又是文化之所以存在和得 以延续的核心所在,其对于当代中国的兴衰发展更加具有重要的 价值和意义。“中国武术精神”是对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的综合反 映,其反映的诸多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审美情趣、道德规范、行为杨明,张伟,郑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 255.邱丕相等.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91.杨共乐.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准则、价值信仰等内容,也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衍生、发展和 形成的,其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而言,是一脉相承的,其所内 涵和彰显出的哲学精神、道德精神以及审美精神,无不是对中国 文化精神的表达。如同通过中国武术可以使人感知到中国传统 文化的深厚底蕴一般,通过“中国武术精神”可以使人实现对中 国文化精神的认知。既然中国文化精神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中国武术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能够在哪些方面对国 家的发展发挥出精神的物化功能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 过问卷向专家、学者进行调查,以求获得启示,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8-3 )o表8-3关于“中国武术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功能统计表(N=41 )














































对国家发展的功能N%排序
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41100%1
推动文化的国际传播41100%1
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3687.8%3
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3278.0%4
延续传统文化的发展2356.1%5
践行文化立国的战略922.0%6

通过表8-3,我们得知:就国家发展而言,大力提倡和发扬 “中国武术精神”,能够实现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同时还 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这是得到所有专家和 学者们肯定的。此外,专家和学者们还认为:“中国武术精神”在 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的 功能。就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言,“中国武术精神”是作为一种 价值观集合存在的,它本身就承载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 统,例如,体察自然”的体认精神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法 自然”的认知观,它引导着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以“顺应自然” “遵 循自然”的方式认知和改造世界;革故鼎新”的会通精神承载着 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 “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汲取经验和不断地反思总结,去实现发展与 创新;中国武术所推崇的“尊师重道”,也是对“孝亲尊师,敬老慈 幼”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中国武术中的“舍生取义、惟义 是从”的爱国精神,也是延续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实践中锻造的爱 国主义传统……中国武术精神所包含的这些关乎爱国主义、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和谐宽容等优秀的中国文 化精神,无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是由几千年的文化 传统积淀孕育而成。这些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 践中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其对于中 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正是因为这些优秀文化精神的存在,这些内容无论在 中国社会发展的昨天,还是在当下,它们都能够始终引导着中华 民族的进步、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武术精神”继承和延续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 统,对其进行大力提倡和弘扬就是在实现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弘 扬,能够在当代更好地引导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发挥出 积极的社会功效,进而有效的推动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当前我国 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就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而言,“中国武术精神”所内含的 文化精神,还能够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 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理念,宣扬中国文化的价值信仰等内容。一直 以来,中国武术都被视为是延绵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全息写照,其“全面地表达了中国 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有着自身的 内涵和内容”①,吸收了中华民族诸多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武术, 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和直观体现其本身就是一① 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 5) : 5-8.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孕育与 不断滋养下,中国武术被传统文化赋予了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无比 厚重的内涵,最终使得中国武术汇聚了 “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 同时又包涵了 “强劲的民族意识”,从而升华为一种“历史选择的 优秀的精神创造物”①。这既是中国武术自身文化属性客观存在的 存在真实体现,也是中国武术应对当今多元文化语境的时代格局 谋求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浏览4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