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年济、 | 日本史及日本武道史 | 中国史中国武术史 |
1905 年 (明治38年) | 2月8日星野仙藏向第21届帝国议 会众议院提交了《关于体育的建议 案》,2月18日的表决结果以微小的 差距被否决了 11月30日体操游戏审查报告书(击 剑和柔道不作为必修课) | 8月20日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 盟会 四川省第一次运动会举行,武备 学堂30人表演击剑 徐锡麟在浙江绍兴组织“体育会” 蔡桂勤在上海创办“西庆镖局” |
1906 年 (明治39年) | 3月8日星野仙藏再次向第22届帝 国议会众议院提交了《关于体育的建 议案》(3月14日通过) 4月24日大浦兼武就任大日本武德 会会长 12月2日在东京帝大道场举办东京 学生联合剑道会第一次大会 | 8月7日清政府停止向日本派遣 留学生 绍兴南区体育会请开元寺僧华智 教武术 徐锡麟与张伯英等人在安庆组织 “英武会",组织青年习武 |
1907 年 (明治40年) | 5月23日-6月1日在全国师范学 校校长会议上,对“是否将击剑和柔 术编入男学生的体操课程中”进行讨 论 | 南京第一次学校联合运动会召 开,有80多个学校参加,其中武 术项目有击剑竞争,剌枪竞争,柔 术竞争。浙江台州耀梓体育学堂 将拳术列入课程之中 |
1908 年 (明治41年) | 3月14日星野仙藏向第24届帝国议 会众议院提交了《关于体育的建议 案》(3月25日,众议院表决结果,通 过) 6月1日东京高师剑道部实施“级- 段制度” | 11月14日溥仪即位,号“宣统” 中国体操学校和中国女子体操学 校开设拳术课 重庆体育学堂开“拳勇"和“刺刀" 课 |
1909 年 (明治42年) | 5月3日讲道馆成为财团法人 5月31日将大相扑的新建常设馆命 名为“国技馆” 6月3日大日本武德会成为财团法人 | 3月,河北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到 达上海,6月在上海闸北黄家宅 创办“精武体操学校” 9月,霍元甲病逝 |
事 年济、 | 日本史及日本武道史 | 中国史中国武术史 |
1910 年 (明治43年) | 4月警视厅第一次采用了 “师范制”, 选拔了剑术和柔术的教师各十名 5月20日一26日全国师范学校校长 会议上,同意将击剑和柔术作为必修 课,同时提出蘸刀和弓术在女学生中 应该得到提倡 | 11月4日清政府宣布在1913年 开设国会 3月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 |
1911 年 (明治44年) | 4月15日讲道馆开设柔道教员培养 所 7月31日文部省修改了《中学校令实 施规则》,“加入击剑和柔术”(实际上 仍是作为任意科目) 11月6日一 12月9日文部省在东京高 师举办了关于“统一武术教授法”的 讲习会 |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 湖南长沙国技会成立 上海拳术研究会成立 青岛中华武士会成立 6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 《定军国民教育主义案》,提出“高 等小学以上应兼习武术” |
1912 年 (明治45 = 大正1年) | 1月大日本武德会根据专门学校令设 立武术专门学校 4月文部省召开了为期四周的武术讲 习会。 6月根据修改后的师范学校规程,对 男学生“尽可能增加击剑和柔术练 习” 7月30日,明治天皇逝世改作号为 “大正” 10月大日本武德会规注r大【1木帝 国剑道形 | 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 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北洋法政学校聘形意拳家刘殿琛 为该校武术教员 马良正式将“拳脚科”等内容定名 为《中华新武术》 7月北京剑术研究会成立.北京 中华尚武学社成立 12月,北京体育研究社成立。四 川武上会成立 |
1913 年 (大正2年) | 1月28日制定了学校体操教学项 四种教材(体操、军事训练、游戏 剑及柔术)作为正课项目,雍刀和V 术仍作为课外项目 3月10日武术专门学校废除体操科, 设立国语汉字为兼修科 12月6日阿波研造和根矢熊吉向文 部省请愿,要求将弓术编入必修课程 | 山东武术传习所在济南建立 湖南长沙国技学会成立,专研拳 术 |
事 年济、 | 日本史及日本武道史 | 中国史中国武术史 |
1914 年 (大正3年) | 4月2日文部省下达通知,规定武术 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即使暂时没取得 许可证也可以被聘为教员 9月23日大日本武德会正式发布《武 术精炼证授予条例》 12月25日讲道馆为了促进柔道的普 及,组织成立“柔道会”,并发行杂志 《柔道》 | 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上教育 部文》中建议将武术自高等小学 第3学年起列入体操科内 天津中华武士会派形意拳家郝恩 光率队赴日本东京建立分会,同 时在北京设立中华武士会北京分 会 马良发起编辑《中华新武术》各科 教材 |
1915 年 (大正4年) | 6月7日通过《柔道接骨术官方认可 的提案》,提交政府 11月12日大正天皇即位典礼武道大 会 12月20日陆军省全面修改了《剑术 教学范例》 | 北京体育研究社委托北京教育会 向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提 交《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 学校必修课》案 第一届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军 国民教育施行方案》,案中提出: “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 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 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成 立,体育课程中设国术课 |
1916 年 (大正5年) | 2月28日第37届帝国议会众议院通 过了《在高等小学增加武道科的建 议》,送交政府 3月29日更改教员审核的相关规程, 教员资格证分为“体操、击剑和柔术" 三种 | 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失败 教育部派许禹生、孔廉白等人到 山东济南考察“中华新武术",并 由教育部审定《摔角》、《拳脚》两 科教材 |
1917 年 (大正6年) | 3月大日本武德会修改《剑道柔道级 段规程》 4月11日武术专门学校为了成为不 需要通过考试就能取得教员资格的 学校,将三年制改为四年制 | 9月10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北京高等师范体育专修科建立, 拳术列必修课之一 陆军部咨行训练总监和内务部咨 行警察总监决定:“中华新武术” 为军警必习技术。上海精武体育 会女子部成立 |
年济、 | 日本史及日本武道史 | 中国史中国武术史 |
1918 年 (大正7年) | 4月1日武术专门学校培养的“击剑 和柔术”教员可不参加考试取得资格 证书 4月1日大日本武德会制定了《武术 家表彰条例》、《武术阶段条例》,并统 一了“十段位制”(剑道为五段) 7月9日警视厅成立了自警会,接替 奖武会的武术家奖励事务 11月20日学校卫生会通过在有条件 的基础上允许小学生进行击剑和柔 道的练习的决议 | 7月,精武体育会汉口分会成立 8月,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成立,设 “国术课” 9月,李存义、张占魁、韩慕侠等 人在“万国赛武大会”期间,击败 俄国大力士康泰尔 10月,北京武术体育会成立。马 良主编《中华新武术》由商务印书 馆出版 全国中学校长会议决议:将中华 新武术列为全国中学校正式体 操。第四次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 《推广中华新武术》案。上海武术 学会成立。上海一公共体育场国 术部成立 |
1919 年 (大正8年) | 1月29日西久保弘道就任大日本武 德会副会长兼校长 8月1日大日本武德会发布通知,将 所有的“武术”改为“武道” 9月2日大日本武道会向文部省建议 将武道科独立出来,并更改名称 | 5月4日五四运动 4月,精武体育会广州分会成立。 同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关于 提倡中学校练习武术文》。秋,经 国会辩论,通过《中华新武术》为 全国学校正式体操,通令全国实 行 《精武本纪》出版,孙中山为该刊 写“序”,提倡发扬武术 |
1920 年 (大正9年) | 1月16日嘉纳治五郎辞去东京高师 校长一职 6月5日讲道馆发表《段级规定》 10月植芝盛平在京都府绫部设立“植 芝塾”道场 | 北京体育讲习所,改为北京体育 学校,术科以武术为主。上海中 华国技研究会成立。江苏武进正 德国技社成立。精武体育会汕头 分会成立。甘肃中华精武会成 立。上海精武体育会《精武杂志》 创刊 |
1921 年 (大正10年) | 2月7日警视厅向各警察署下达《有 关武道奖励的文件》 3月7日讲道馆就有段者与美国职业 摔跤手比赛一事,以违背柔道精神为 由决定对其处分 3月17日武道专门学校授予毕业生 “武道学士” |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上海中华武术会《武术》创刊。浙 江体育师范学校在杭州创立,拳 术、劈刺列为学校课程之一。曹 馄在河北保定办起“苗刀营”,聘 河北静海人刘玉春为教官。精武 会香港分会、广东佛山分会成立 |
浏览4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