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固安(1913.3.20 ~ 1993.2.24),原名陈恩 福,回族。祖籍浙江绍兴,后迁到山东临清,因家 境贫寒,为了活命,其祖父于清乾隆年间携全家逃 荒到顺德府。在邢台南关回族较集中的羊市水坑 落地生根,靠自己为羊市街皮行收皮、打捆、卖苦 力度日。陈氏家庭和其他回民一样,历代习武。陈固 安的祖父陈光延是有名的查拳师。其祖母马氏是上海著名武师马荣贞之女、威县镖局总镖头马永平(号老庆)的胞姐。他们二人也是通过比武,由相识到相爱,最终结合在一起的。这对夫 妇一方面卖手艺挣钱糊口,一方面互助互学,切磋武艺。他们有两个 男孩,长子陈发达(1883~ 1936)、次子陈兰亭(1885 ~ 1938),都是自幼 习武,学有所长。后来陈发达成了查拳名师,绰号“黑旋风”,力大过 人,城墙上4个人才能抬得起的大炮,他能双手托起,并举过头顶。 陈固安父亲陈兰亭的武功虽略逊于兄长,却也是有名的查拳师。

陈兰亭是位虔诚的穆斯林,长年累月地给皮行出苦力,却难以养 家糊口,于是把希望寄托在真主保佑上。他为孩子取名“恩福”,意思 是祈求真主“施恩降福”于陈家,这就是后来的陈固安。以后又生下 五个儿子,分别取名“恩禄”、“恩祯”、“恩祥”等。陈恩福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便染上习武癖好。大人练拳踢腿,他 总要站在一边凑热闹,蹦跳踢打,一直不停,常受人夸奖。他六岁即 跟宿儒薛春龄读经史,一教便会,一讲即懂,过目不忘,深得先生喜 爱。伯父陈发达早看出恩福习文练武都是块好料,到他七岁时,陈发 达亲自教陈恩福查拳和弹腿。从此,他正晌上学读书,早晚练拳习 武,风雨无阻,寒暑不易。苦练六年,十套弹腿,十趟查拳,以及刀、 枪、剑、戟等套路即样样贯通。人们看他猿臂蜂腰,活泼敏捷,又善于 蹿蹦跳跃,灵活如猿,遂取绰号“赛白猿”。

陈恩福13岁拜李圣端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李圣端对其要求 甚严,刻意栽培。陈恩福以其聪明的天性和刻苦的演练,赢得了李圣 端的器重。后来,陈恩福又拜永年韩钦贤为师,所学更多、更精。陈恩福15岁读完了私塾,并练就一手书法和绘画技巧。父亲看 出他是个有出息的好苗子,便没有让他打工,而是让他考取了商会开 办的职业学校,主攻工商业会计专业。本指望他学成后,能当上一名 帐房先生,为陈家挣点面子。出人意料的是,陈恩福对此毫无兴趣。 “混”了一年,领了毕业证书,任谁聘也不答应。无奈,陈兰亭又让他 读医书,攻医道,两年下来,上千种中药、上百种病症,陈恩福都能过 目成诵,熟记于心。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陈恩福自己改名为陈固安, 取固国安民之意,陈固安15岁痛打恶箱石秃 子父子,接着乂严惩某剧团众武 生 19岁娶妻。1936年春,郑 州铁路局来邢台招铁路警察,陈 固安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分 配到信阳段任护路队氏。“七 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大 肆侵略中国,信阳沦陷,铁路被 日军所控。负责铁路的日本人 下令,所有铁路员工只要写一份 孝忠“大日本帝国”的请愿书,即可从事原来的工作,否则一律清走。 陈固安愤然离开铁路,回到邢台家中。

此时,伯父陈发达已经去世.不久,父亲也在贫病交加中辞世。 陈氏兄弟一边为皮行打工,一边更加用心练拳习武° 1943年,陈固安 和二弟陈恩禄应邀与日军特务连比武,将连长丘山打昏在擂台上。 在场日军头目佐佐木欲开枪杀害陈氏弟兄,因有“生死合同”在,又当 着众多民众,自觉理亏,而未敢发作。为防报复,陈氏一家人连夜投 奔城东晋祠道陈固安岳丈家暂住一夜,次日便各奔东西。当天夜里,日军特务连和治安队就将陈家团团包围,当发现已经 人去屋空时,便放火把陈家烧了个精光。第三天,陈固安的姑妈听说 娘家出事,回来探望,被日军抓住,拷问其陈家弟兄逃往何处,其姑说 不知,竟被活活打死。— 二陈固安逃出后,先后在河南、湖北等地回族学校任教,但始终不 忘武事。遇有名家高手,即往拜访,切磋技艺,探讨拳理,吸取精华。 并先后与铁志豪、吕遂芳、李青山、赵凤歧、王天照等武术名师义结金 兰 陈固安对先哲、名家的拳论背诵如流,并能结合体用,潜心研究, 故理解颇深,多有独到见解。他还广征博采,撷各家之长,融汇贯通。 至中年即备太极、八卦、形意、查拳及各种兵器与一身。他以拳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先后创编了“一百八十七式武式太 极拳新架”和供初学者使用的“四十八式练习套路”,以及六十四式和 一百零八式“太极长拳”。在太极拳的演练和传授方面独具特色。

1944年,陈固安在湖北房县西关清真寺暂住。寺里请木工修大 殿地板,当地龙头恶霸宙长春非要木工去他家干活。阿匍再三解释, 雷某愈加蛮横,且出口伤人°陈固安见状大怒,一掌将雷击倒。当晚 雷某率保镖和门徒等七条大汉前来寻衅。陈固安将其全部打趴在 地,雷某也惊恐万状,狼狈而逃。陈固安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顺、逆、变、空、玄”五个 阶段的理论和“听、引、化、拿、发"五字劲法要诀,进而又把推手分为 “缠手”和“推手”两大部分。“缠手”的作用是把对方“缠”住,不使走 脱,确保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推手”即司机发力制人,方能无往 不胜为此,他创编了“定步缠”、“活步缠”、“大缠”、“转缠”、“五行步 穿插缠”等十几种缠手技法,而且运用的得心应手。也是在房县西关 清真寺时,该县驻军拳击教官周振武闻名来访,谈话间极言拳击之 勇,对太极拳表露出轻蔑之意。陈固安谈 笑中与其切磋,周振武右直拳迎面击来。 陈固安接手与之相“缠”。周之拳马上感到 受制,欲进不能,欲撤不得,全身如坐舟中, 起伏不由自己,虽浑身是劲,却无法施展。 其实陈固安并未发力相击,周早已惊恐万 分。此后不断向陈固安请教,也研习起太 极推手来陈固安对太极拳器械同样有深入的研 究和独创。早年即对十八般兵器样样精 通,运用自如,走南闯北,少有匹敌。1946, 在河南溪河清真寺任教时,一蔡姓拳师来 访,自称撩长刀术,要与陈固安比刀。蔡某 先耍了一套,确可谓滴水不漏,密不透风。
紧接着突然举刀向陈固安劈来。陈固安随 即含胸以“斩腕”刀相迎,接着又一个“流星 赶月蔡拟抽刀再进时,陈固安的刀已压 在其后脖子上。蔡大惊,连称“佩服”,定交 而去。 陈固安还创编r‘六卜四式太极剑”和 “三十六式棍法”。尤其这“太极棍”的创编 成功,不仅丰富了习练内容,还填补了我国 太极拳器械中百年来无棍的空白。建国初期,陈固安在河南许昌任教期 间,就组建了许昌武式太极拳研究会,自任 总教练。1989年,已经回到邢台多年后,又 被该会聘为名誉会长。17977年,陈固安在河南临颍繁城清真寺看人习武时,一青年欲试其功力,趋前状似问候,却突然以单掌猛 击陈固安面部,陈固安略一侧身,就势一个“七星锤”,那青年腾空而 起,在六间大的浴室内,竟被摔出四间之扇陈固安于1964年从许昌回到邢台后,即专门致力于太极拳的理 论研究与推广。先后在全国各地的武术刊物上发表专题论文近百 篇。1985年,陈固安的《太极棍》一书正式出版,在香港一上市即被抢 购一空。1987年,陈固安精研各家古典拳论、结合师辈口传秘授和个 人毕生研习心得而编著的《武式太极拳新架》正式出版。陈固安在研 习太极拳方面的成就,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为宣传,《武术健身》、《武 当》、《少林与太极》、《河北民族》、《中国体育画报》、日本国家太极拳 协会主办的武术画册、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主办的《“太极瑰宝大会”会 刊》、《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和《回族杰出人物》、《太极拳奇 人奇功》、《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等书籍中分别以文字或照片对陈固 安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宣传。1988年,应中国武术协会邀请,陈固安前 往广州,参加全国太极拳名家他讨会,陈固安精彩的太极拳发手展示。

浏览6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